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飞碟多向运动员比赛前后脑电绝对功率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飞碟多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绝对功率值,结果发现:运动员赛前与赛后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及各脑区主频和主频绝对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赛前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均高于对照组,δ频段在F4、C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值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赛前各脑区主频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的绝对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描述大脑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脑电地形图,对运动员杠铃蹲起负荷前、后的脑电功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负荷后即刻与安静状态相比,δ、θ频段的功率值增加,α3 频段则减少。说明该运动负荷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抑制过程,表明较长时间的、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属于开放式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的反应既要快又要准.目前,有关EEG与反应时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分歧.而对哪些脑电活动有利于优秀乒乓运动员反应的研究更少.研究目的探索运动员接受刺激前的脑电α频段功率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15名优秀男子乒乓运动员,年龄为16~35岁,均为右势手.研究方法被试者完成一项有提示的反应任务,同时,记录大脑F3、F4、C3、C4、T5、T6、P3、P4、OL、OR处的脑电α频段功率值.反应任务由一个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组成.被试者通过按鼠标做反应.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间间隔1500ms.分别计算出前750ms和后750ms的α1和α2频段的功率值.根据中位数把被试者分为反应快组和反应慢组.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左顶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功率值表现出反应时与脑电的测试时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快者在提示刺激与必须应答的刺激间的前750s的脑电α 1频段的功率值高.这一结果说明左项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的功率值可能是乒乓训练中有效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设计篮球罚球运动情境,观察被试眼动与脑电指标,分析篮球运动员罚球的思维调控特征。随机选取3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男大学生 (运训组)和30名体育教育非篮球专项男大学生(体教组),分组测试罚球过程中的眼动注视时间、眼跳距离和瞳孔变化幅度及脑电θ和β频段功率百 分比指标。测试发现,运训组罚球命中次数、眼动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显著高于体教组(P<0.05),罚球完成时间、瞳孔变化幅度、脑电波θ和β频段 功率百分比变化显著低于体教组(P<0.05)。结果表明,罚球时专家运动员对目标点注视时间更长,观察范围更大,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并进行 更深的加工。在未经历专门罚球注视训练的情况下,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存在着常见的个人动作细节差异;采用简单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注 视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这些个人差异并提高命中率。所有被试罚球都表现出联合多重感觉,而不仅依赖视觉,但专家运动员的注意趋向于集中在视 觉和右侧肢体。专家运动员思维调控过程心理能耗更为节约,任务负荷较低,对信息加工更为精细,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为准确的投球。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脑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冬训期间不同阶段脑电图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冬训期间不同阶段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变化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专项负荷训练课后,射箭运动员顶枕区双侧α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下降趋势,而中央回双侧β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专项训练课对运动员中枢机能有较显著的影响;冬训期间大负荷量低强度专项训练阶段,射箭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由兴奋转向抑制;在冬训期间小负荷量高强度专项训练阶段,由于训练的负荷强度增加以及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随之增高;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机能的各项脑电指标波动范围较大,存在个体差异.在建立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主要脑电指标评价参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重点运动员个性化参照标准,以便更好地用于训练监控.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脑电检测法,研究不同运动量的24式简化太极拳对女大学生脑电α波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9周太极拳运动后,对照组女大学生心理调节呼吸、3分钟过度换气后的α频段功率值均显著低于运动组女大学生,而意念表象中的α频段功率值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太极拳训练对中枢神经的刺激能引起神经细胞产生良好的生理适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强度增加,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兴奋作用及其脑电活动,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2×2混合设计,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 Hz,90%RMT,3 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分别测试刺激前、后的自评兴奋度和脑电(EEG)。结果r:TMS刺激后男、女被试的自评兴奋性提高,额部α波、β波和央部β波的活动增强,顶部θ波和枕部δ波、θ波的活动减弱。结论:高频rTMS能够提高兴奋性r,TMS刺激后脑电活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EEG的测试,探讨青少年女子气手枪运动员不同环数击发前左、右颞区(T7和T8)、枕叶中线(Oz)、运动区(Cz)的α波功率和额叶中线(Fz)的θ波功率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运动员在安静闭眼、睁眼状态下,左、右颞区(T7、T8)的α波功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击发前3s,运动员左颞区(T7)的α波功率值显著高于右颞区(T8)的值;3)在击发前3s,运动员枕叶中线(Oz)的α波脑电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其中,击发前倒数第3s的值显著低于倒数第2s的值;4)在击发前3s,运动员10环的额叶中线(Fz)θ波功率值显著高于8环的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女子运动员力竭运动后脑电信号(EEG)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阐明其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9名女大学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用布鲁斯(Bruce)运动方案进行力竭运动,检测其运动前后的EEG和HRV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运动前相比,疲劳后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LF和HF均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但LF/HF比值却出现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脑电信号方面,运动后疲劳状态下的α波和β波出现下降,δ波和θ波则出现上升趋势,且α波与运动前比在PZ区显著性下降(P<0.05),在FPZ区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θ波与运动前比在FZ、FPZ区显著性上升(P<0.05),δ波在运动后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力竭运动造成女子运动员心脏自主节律失衡,大脑皮层抑制,因此EEG与HRV变化可作为判别女子运动员力竭疲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新一届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在不同训练负荷状态下脑电超慢涨落图SET及其脑电复杂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训练负荷对优秀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产生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射箭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1)在射箭训练中,负荷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训练效益,因此,负荷量安排应在合理的区间内进行波动式的设置。同时,射箭运动员LL-HLI阶段与LL-LLI阶段额区β频段功率值有显著差异,快速放电的强度增加会导致能量消耗加大,其中枢神经虽然兴奋性得到提高,却更容易出现疲劳。2)在LL-LLI阶段运动员6种神经递质水平呈"飞燕型"分布,与正常人脑电超慢涨落图分布并无差异。在HL-LLI阶段,一方面,作为人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运动员脑内5羟色氨(5-HT)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脑内多巴胺(DA)水平则较LL-LLI阶段有所下降。3)不论是HL-LLI阶段,还是LL-HLI阶段,运动员脑电复杂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两阶段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LL-LLI阶段,均有运动员处于中枢疲劳状态,并且两个阶段出现中枢疲劳现象的运动员人数呈上升趋势,提示应该在强调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同时,也需要对训练后的恢复更加重视,科学训练与科学恢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适宜的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练习组合。研究方法8名跆拳道男运动员实施全力踢两组三人脚靶,两组之间间歇4 min,每组内容为3次持续30 s全力踢脚靶练习,两次练习之间间歇1 min的练习负荷。通过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控制运动强度,要求受试者练习时心率(HR)≥90%最大心率(90%HRmax),使用心率表获得练习前HR、每组练习后即刻HR、每组练习后4 min HR及HR≥90%HRmax的累计时间。取受试者准备活动后、每组练习后即刻、每组练习后4 min指尖血测定血乳酸(BLA)。主要结果和结论根据成组练习中BLA、HR的变化,说明试验采用的三人脚靶成组转换练习适合在跆拳道专项无氧耐力训练中使用;充分利用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严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和HR是达到训练目的有效手段;监控标准的设置应根据训练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在运动训练的监测中,血色素(HB)是反映运动员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运动员HB值高低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本文研究了运动员运动前后HB值,发现运动时HB值比运动员安静时高,变化幅度在0.44~7.22dl/l,在测功仪负荷递增实验中发现,随运动强度增大,HB值逐渐升高。运动员训练程度可影响运动员运动前后HB值变化幅度。本文提示运动员运动中HB值可作为运动员训练程度评定的参考指标。我队运动员尽管在安静时HB值较低,但运动中都高于“有氧运动亚理想值”,不存在运动性贫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名2级以上运动员进行了50%/Fmax负重,20次/组,组间歇1min,共5组力量耐力测试。采集并测定安静和每组运动员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和血乳酸,测定了每一位受试对象每一次深蹲的蹲起速度。所有测试对象对该练习强度均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和心率在第2组练习后出现快速上升,蹲起速度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专项运动员对等负荷多组力量耐力训练具有不同的反应,田径跳跃运动员对测试的强度表现出高的生理反应,心率和乳酸水平均达到或接近最大负荷极限,赛艇运动员介于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之间,中长跑运动员的反应较低,心率一直保持在140次/min以下,血乳酸值在7mmol/L以下,并显示出典型的血乳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Twelve endurance athletes and six power athletes performed fatiguing isokinetic knee flexions/extensions. Isokinetic torque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exercise. Isometric torque, cortisol and lactate responses, electromyographic (EMG) mean power frequency, average rectified value, and conduction velocity were analy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sokinetic exercise to determine correlations between electrophysiological variables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and/or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biomarkers in the two groups of athletes. The EMG variables were estimated from signals recorded from the vastus lateralis in both voluntary and electrically elicited isometric contractions. Power athletes recorded higher values than endurance athletes for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pre-exercise isometric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 isokinetic MVC, rate of mechanical fatigue during isokinetic contractions, pre - post exercise variations and recovery times of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mean power frequency, and lactate concentrations. Moreover, conduction velocity overshooting was observed in endurance athletes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after exercise. The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rate of mechanical fatigue, the higher the lactate production and the reduction in conduction velocity due to th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5.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运动能力。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是武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竞技武术比赛中尤为重要,如长拳项目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在不少于1分20秒时间内完成60多个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有良好的速度素质,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45 s全力冲刺骑行进行下肢运动学分析,探讨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特点,筛选可评价下肢踏蹬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及SRM自行车测功仪,采集上海自行车队4名女子短距离运动员场地车滚筒练习台上45 s全力冲刺骑行中的下肢运动学参数和踏频。结果表明,钟××速度能力较好,45 s全力冲刺骑行各阶段平均速度较高,但下肢踏蹬"圆滑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顾××和姚××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明显不足。在全力冲刺骑行后期,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钟××)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小于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顾××和姚××),提示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影响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浅析110米栏全程速度分配特点与速度训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110米栏的速度分配特点,平跑技术与速度的训练。通过中外优秀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分析,提出速度是跨栏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能力,平跑技术的特点是:高重心,高频率,以及协调放松的步长。110米栏的训练应加强专项耐力训练,提高后程栏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郭钟泽在天津全运会中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段计时,分析其分段距离与各分段速度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的差异。研究得出我国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差异主要在T3分段,突破T3分段,将会拉近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差距。通过郭钟泽的个案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分段距离与分段成绩、前后200米差值及总步数与步长特点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提出了提高绝对速度是400米跑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加强速度耐力训练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基础,优化技术结构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赛前集训血乳酸浓度来反映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针对灵敏因子、速度耐力因子与力量柔韧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较低,而速度爆发力因子及腹肌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