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03,(11):23-23
一种光响应式可弯曲新材料在复旦年轻讲师、留日博士俞燕蕾手中诞生了。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人工肌肉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材料受到关注。但这些材料大都集中于电致弯曲,具有形变速度快的特点的光响应式可弯曲材料因其开发上的难度而无人问津。俞燕蕾利用含偶氮  相似文献   

2.
正外力是人们所熟知的能量。古人利用摩擦生热而钻木取火,采用摩擦生变而将朱砂转变为水银;如今,人们借助拉伸、摩擦、弯曲、推拉等机械力制备材料、工具和机器。当然,力还能够"影响"材料。但是相比较于对其它刺激响应性材料的认知和研究,比如温度响应、p H响应、光响应等材料,从纳米尺度、分子水平探讨和发展力响应、力诱导的智能材料,尤其是力诱导变色材料,还是一个亟待开发、拓展的研究领域。力响应性荧光变色材料在诸多领  相似文献   

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由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像橡皮筋一样延展拉伸的电子材料。这种材料就算被弯曲或拉伸到原始尺寸的200%也能够正常工作,在医疗器械和消费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智能材料     
1 引言智能材料为材料和结构有关的新概念,是指对环境条件可感知、可响应、并且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相关的材料和结构则称为智能(Intelligent)/灵巧(Smart)材料、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灵巧结构等,其构思极大地超越以往的新概念。纵观材料的发展,经历了松散型,复合和杂化型,进而发展为异种材料间不分界的整体化融合型材料。智能材料即融合型材料,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控制,于不同层次上寓于自检测(传感功能)、自判断、自结论(处理功能)和自指令,并可执行功能所设计出的新材料。智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孕育着新理论和新材料的开发,涉及科学和技术的振兴。  相似文献   

5.
电活性聚合物(EAP)是一类能够在外电场诱导下,通过材料内部构造改变产生多种形式的力学响应的材料。响应的形式可以有伸缩、弯曲、束紧或膨胀等,从而可以实现牵引、紧固等机械功能。EAP材料密度较低而应变能力却很大,比坚硬质脆的电活性陶瓷(EAC)约高两个数量级。而且它在回弹性方面则优于形状记忆合金(SMA)。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4,(4):25-25
西安交通大学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兵博士,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了基于全新原理的巨大电致变形效应,同时研究开发出对环境无污染的无铅压电材料。这种效应是普通压电效应的40倍,能使电致应变效应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人士认为这  相似文献   

7.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TbDyFe合金具有应变大、响应快、输出力大等优良特性,它的应用开发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的是基于该材料的一种新型流量阀,以稀土TbDyFe合金材料为驱动源,对流量阀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阀的流量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10):8-9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激光射线,成功开发出一种在树脂中排列金属粒子的新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在一块透明的树脂中用金属粒子组成了一个“光”字。业内人士称,这项技术对于今后开发新型手机上使用的可弯曲的高性能电路基板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探测器是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半导体-金属光电探测器(metal-semicondctor-metal photodetector,MSMPD)具有寄生电容低,响应波长可覆盖光通信1300-1550nm的低损耗窗口波段等优点。在制作工艺方面,MSM-PD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从晶体生长到器件制作的整个过程与FET兼容。因此,MSM-PD已成为光电子集成电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高响应光电器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MSM光探测器的技术概况,分析了MSM-PD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并论述了MSM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超疏水纳米纤维研制成功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江雷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在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上又取得新进展 :以普通高分子聚丙烯腈为原材料 ,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获得了具有纳米尺寸凸凹几何形状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研究表明 ,该纤维的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该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全光诱导光功能微结构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邱建荣博士等为主要骨干的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日合作实验室 ,在强场诱导材料内部三维光功能微结构研究中取得…  相似文献   

11.
谢培 《百科知识》2007,(11X):21-22
有这样一种材料,它不用电,无需复杂的设备,也非放射性或含荧光物质,但只要让它吸蓄日光、荧光、灯光、紫外光等杂散光10~20分钟后,就可在黑暗中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发出红、绿、蓝、黄、紫等多种彩色光。这种神奇的材料就是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又可称为光致光超长余辉蓄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市售的多层结构电子照相记录材料,在感光灵敏度、弯曲性、弹性及耐磨性等方面尚待改进。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感光性、易弯曲、富弹性、耐磨的多层电子照相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1):34-3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研究小组,在创新研究群体等基金项目的持续资助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研制出了一种集聚合物塑料和金属特点于一身的新型铈基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该材料具有迄今为止最低的玻璃化温度(60℃-120℃),远远低于通常的金属材料,但却具有比普通塑料高得多的热稳定性,很宽的过冷液相区。这一特性使得该材料在很低的温度下和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类似聚合物的超塑性,比如它可在开水中立即变软,因此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很容易地进行成型、弯曲、拉伸、压缩和复印等变形处理,  相似文献   

14.
要将人体与电子设备一体化,电子设备必须具有不会阻碍运动的柔韧性,而常规的电路板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一个日本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一种弹性可媲美橡胶的导电材料.用它制作的电路板不仅能够弯曲,还能扭转或拉伸,从而向制造柔性可变形电路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材料的开发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式的试错法,致使材料开发无法跟上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步伐。材料基因工程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的革命。为加速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速度,材料科学家近年来将芯片制造、高性能计算、同步辐射等多学科尖端科学技术引入到材料研究,使得采用传统方法需要花费数年时间的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如一星期)内即可完成。在此背景下,2011年,美国政府率先启动了加速新材料开发应用、保持全球竞争力的"材料基因组计划";与此同时,欧洲也启动了旨在加速高性能合金研发的"加速冶金"计划。文章对比这两项计划以及我国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0,(10):9-9
近期,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子源,有望使电子显微镜的识别和测定能力得到飞跃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超黑材料,能吸收几乎所有照射在其上的光,吸收率超过99%,在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多个波段都获得了几近完美的吸光效果。科学家们表示,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从光抑制到为太空设备降温和"瘦身"等领域,有望开启太空技术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氧化石墨烯溶液通过原位反应引入到环糊精聚合物的基体当中,成功制得氧化石墨烯-聚环糊精杂化材料,并对其形貌、成分以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所得杂化材料对多种天然酶响应性能,实验结果发现,该类杂化材料对纤维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和淀粉酶均具有一定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6,(10):13-13
日前,新型长寿命稀土蓄光发光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制成功。新型高效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及其制品是一种功能型发光新材料,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发光亮度高、发光时间长、材料稳定性好,与介质契合力强等特点,应用空间十分广泛。该技术已在丝网印刷、塑料、陶瓷行业发光油墨上获得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产业链。该产业链的形成,很好促进了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5-I0015
<正>科技日报讯目前,许多由有机材料制造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都具备良好的柔韧度,易于改变形状。与此同时,不易形变的无机化合物在制造光学、电气和机械元件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但由于技术原因,二者却很难优势互补,功能优异的无机化合物半导体也因不易塑形的特点而遇到了发展障碍。幸好,氮化镓与石墨烯的结合,部分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一理想目标,一种能"变形"的发光二极管(LED)材料已经诞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韩国首尔大学伊圭哲(音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微型的氮化镓棒植于石墨烯薄膜表面,制成了一种可弯曲和伸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