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家在近日的关于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上宣布,他们已在全球率先敲除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这意味着将提供一个新的药物筛选研究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
这张斑马鱼大脑的显微照片是尼康显微镜摄影竞赛中的获奖作品这项比赛每年举行一次,参赛选手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可表现出生物独特、精妙美感的照片这张照片中斑马鱼胚胎的大脑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脑组织中有能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荧光分子长的、能传递信息的神经轴突发出的是蓝光,而一种名为马铃薯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则发出的是红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每天,我在喂鱼缸里的“斑马鱼”(五带鲃)之前.会花一些时间观察这些斑马鱼。有趣的是,每当我将双手放在鱼缸外.那些斑马鱼会很快游到鱼缸的前部,聚合在我前面上下游动。当我摆动双手时.那些斑马鱼会追随着我的手的移动而运动,当我分开双手.鱼群会分成两群追随我的手分别游向鱼缸的两端,当我合拢双手。鱼缸两端的两群鱼又会追随我的手游动到鱼缸中部合成一群。  相似文献   

4.
Nature     
<正>斑马鱼幼鱼的趋流性Nature封面:斑马鱼幼鱼。Nature杂志第766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斑马鱼幼鱼的趋流性。Florian Engert与合作者考察了让鱼能够探测到所在水域水流的感觉系统。趋流性使鱼即使在缺乏任何视觉线索的情况下,也能始终溯流而上。科学家调查了斑马鱼幼鱼的这种能力,发现其中的奥秘存在于一系列毛细胞(红色),又称为侧线。研究者进一步提出毛细胞通过探测鱼身体周边的局部流场旋转,从而可以判断水流的流动方向。因此,在野外,这让斑马鱼能够在缺乏视觉线索的情况下感知环境。  相似文献   

5.
β-Arrestinl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多功能蛋白。最近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l还被发现是调节核转录的关键因子,然而关于这方面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学意义研究的还不清楚。研究发现β-Arrestinl在斑马鱼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β—Arrestinl的调控机制具有进化上保守的特征。将斑马鱼的β-Arrestinl信号沉默掉后发现会引起斑马鱼发育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6.
斑马鱼被美国FDA列为继人和啮齿类动物之后的第三大模式生物。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其信号传导通路、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等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具有饲养成本低、体积小、发育周期短、体外受精、透明易观察、单次产卵数较高等特点。利用斑马鱼模型可在2~3天内完成体内活性实验,所用药物量极小;在显微镜下可全程、完整观察药物对斑马鱼体内器官、组织、靶点的作用。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实验,既具有体外细胞实验的高通量性,又具有整体动物实验的高内涵性等特征,且实验周期短、成本低。因此斑马鱼已成为药物筛选评价体系中,衔接细胞和哺乳动物模型的重要环节。2009年,欧洲斑马鱼药物筛选技术服务公司Biobide获得FDA和EMEA的GLP认证。2015年,我国制定了中国实验用鱼(斑马鱼)质量控制标准。自2006年起,山东省科学院药物筛选技术平台针对中药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在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开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心血管活性筛选评价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以下阶段性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的发育毒性与致畸性、心血管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行为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本篇文章采取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斑马鱼进行药物毒性研究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分类,从而探究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范畴、研究深度与研究热点,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斑马鱼在药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原油一石油醚溶液对斑马鱼的影响,评价它们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的联合作用。研究表明,原油一石油醚溶液对斑马鱼的24h急性毒性试验半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为2.596mg/L。  相似文献   

9.
正在紫外光下,这条小鱼的体表细胞一个个都展现出了斑斓的色彩。其实,这是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斑马鱼,它是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成果。这种小鱼全身的表皮细胞都能在紫外光下展现出绚丽斑驳的荧光色彩,这种技术被研究者们称为"皮肤彩虹"。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预警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琼  周勤 《科技通报》2010,26(3):454-457
采用斑马鱼为试验生物,进行了静态方式的急性毒性试验,获得了3种重金属作用下斑马鱼的行为突变情况,为斑马鱼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Zn2+、Cr6+、Cd2+的1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5.08 mg/L、64.83 mg/L、1.65 mg/L;24 h的LC50分别是25.88 mg/L、46.20 mg/L、1.04mg/L。重金属对斑马鱼的毒性排列为Cd2+Zn2+Cr6+,其中Cd2+为剧毒,Zn2+、Cr6+为高毒。研究发现Zn2+、Cr6+、Cd2+的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Cr6+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斑马鱼胚胎的毒性表型评价新型紫杉烷衍生物PCMI-10和PCMI-26的毒性差异,为之后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及初步的数据支撑。方法设计在不同浓度(1μM,2μM,4μM)的PCMI-10,PCMI-26和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的水溶液中,分别于药物处理后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统计死亡率及发育异常情况,以此来评价候选化合物与紫杉醇的毒性差异。结果药物分别处理24h,48h后,阳性对照药紫杉醇在4μM浓度时,出现少量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紫杉醇结构修饰物PCMI-10及PCMI-26组在1μM,2μM浓度下,斑马鱼均出现发育异常,其中PCMI-26的发育异常情况及死亡率显著高于PCMI-10。结论 PCMI-10和PCMI-26的毒性均强于紫杉醇,其中PCMI-26的毒性尤为显著,该研究为其今后制定合理的临床前研究方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皮肤、向皮肤、黑皮肤,五湖四海皆朋友。但是,为什么大家的皮肤颜色不一样呢?人类的肤色由浅到深,各有不同,长期以来,决定人类肤色的遗传学原因始终是一个谜。而如今,养鱼缸里的斑马鱼告诉了科学家人类皮肤的颜色奥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17-I0018
中国科技网讯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斑马鱼发现了它的午餐,它的大脑在想什么?现在,我们第一次能确切看到它的想法,而这要感谢一种研究单个神经元的新方式,可使研究人员追踪活体动物的大脑活动模式。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科技纵横》2009,(10):142-143
维甲酸是机体内维甲酸受体的生理性配体。过多的维甲酸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畸形,表现为小心脏及严重的心包积液。基因芯片分析发现维甲酸能在斑马鱼胚胎心脏内引发特定的转录反应。GenMAPP软件分析发现在这些特定的转录反应中,有两条主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与维甲酸的心脏毒性反应有关:以代谢酶及细胞分裂基因转录水平改变的信号通路。该发现揭示了维甲酸心脏致畸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水瓶以及吸管杯等塑料制品公司,均将"不含双酚A(BPA)"作为安全指标大加宣扬。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双酚A的替代物质双酚S(BPS)能加速胚胎发育进而扰乱生殖系统。研究人员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斑马鱼的胚胎透明,方便观察细胞的  相似文献   

16.
<正>Nature斑马鱼睡眠的神经特征Nature封面:一只正在睡觉的白点河豚鱼。Nature杂志第776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鱼是怎么睡觉的。虽然科学家已经在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中识别并定义了各种睡眠阶段,但是,尚不清楚这些阶段对鱼类等其他脊椎动物是否同样适用。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侵入分子、成像和生理学工具,观察到斑马鱼的神经特征可以分为至少两个不同的睡眠阶段,这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36-38
这不是一块广袤的平原,但阶梯交错的地势并不影响其作物耕种,凉风习习,硕果累累;鱼群在波光粼粼的池塘中追逐;鹅在水里悠闲地游动……。面对如此恬静的田园生活,广西南宁红胜庄园的主人孙寿光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搞的就是“庄园经济”,他还说,这离他梦想中的面积还差老远呢!  相似文献   

18.
抢占制高点!在美国坎坷的军事史上,美国士兵总是无数次地接到这道命令。据报道,由于美国空军施加强烈影响,布什政府将发布一道争夺太空制空权的命令。随着侦察、通信和导航卫星的部署,太空用于军事已有几十年。政府的这道新命令将使美国从太空军事化进入太空武器化,为向太空部署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铺平了道路。然而,这一政策在技术、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却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4,(8):56-57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郑重宣布,像一声响彻云天的春雷,在辽阔的中国农村、牧区的每个角落回荡。对9亿中国农民来说,再没有比这条消息更令他们激动和感动的了。他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历史将记载这一天。还有一个人,他不是农民,但表现得更加兴奋。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在公司内奔走相告,这个人就是廖峰。  相似文献   

20.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企业对商品的视觉设计敷衍了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关注,更将失去一次商机。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这就是“色彩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