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敲除Fib-H基因获得空丝腺,蚕宝宝吐出人工合成蚕丝蛋白,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日后,人们或许可以穿上人工合成蚕丝制成的衣服。据了解,一只家蚕约有16425个基因,Fib-H基因是丝蛋白的最主要成分。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并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注射到蚕卵体内。被注入人工合成蛋白后,蚕卵的部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05,(1):9-9
皮肤深度烧伤后的植皮对患者来说可谓”拆东墙补西墙”,即便如此也难以完全恢复原有的皮肤外观和功能。现在这类传统的自体皮移植方式有可能被可爱的蚕宝宝分泌的丝蛋白来取代.就是说蚕丝中的丝素和丝胶将通过科学家的妙手“变出”皮肤、骨骼和血管。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所说的人皮面具令人毛骨悚然,但对于烧伤科的医生来说,人皮却是很重要的宝贝。来自苏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开始了一项全新的实验,就是利用丝绸提取的丝蛋白与人类干细胞相结合培育仿生皮肤。如果成功,那么将来的烧伤病人想要用多少皮肤就可以用多少皮肤,且不用再忍受植皮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医药卫生金属硫蛋白Ⅰ、Ⅱ在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Ⅰand Ⅱ in normal skin and its significance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 Ⅰ、Ⅱ,MT-Ⅰ、Ⅱ)在正常人皮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灰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5.
人造皮肤是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按成分不同,可分单纯人工真皮和具有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成功将复合皮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节省了伤者自体皮源,提高了就治率。但是,由于复合皮制作费用十分昂贵,移植后存活率只有5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6.
祝青 《内江科技》2012,(9):62+60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外阴白色病变患者超声治疗前后外阴皮肤组织中IL-4、IL-12及IFN-γ蛋白表达。结果: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皮损中IL-12及IFN-γ蛋白表达较正常皮肤增强(P<0.05),IL-4蛋白表达较正常皮肤降低(P<0.05)。超声治疗后,患者皮损中IL-12及IFN-γ蛋白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影响IL-12及IFN-γ的分泌和表达可能是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4,(3):39-39
伤口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生物化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进行的多年研究发现,纤维结合蛋白(FN)在伤口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科学家启动了一项叫“借鸡生蛋”的工程,它的研究成果是,人们可以从鸡蛋中提取人体蛋白质。不久前,加拿大科学家把蜘蛛体内负责造丝的基因转入山羊的DNA,便能在羊奶中取得丝蛋白,用来制作防弹衣、装甲和其他硬质材料。相同重量的蜘蛛丝蛋白比钢材更加坚硬,也更富有  相似文献   

9.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2):10-10
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分类《自然》封面:迄今发现的一些与特定疾病相关的tau蛋白丝。《自然》杂志第788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t a u蛋白丝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多种折叠,揭示了其与特定疾病有关的另外4种折叠,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嗜银颗粒病。一般认为tau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tau)能稳固塑造神经细胞的骨架,但在tau蛋白病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tau蛋白会错误折叠并堆积形成细丝。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不同的折叠,确定了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层级分类。这一分类对临床诊断和神经病理学解剖进行了补充,还可用于鉴别新的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10.
卷烟生产过程产生的回收烟丝,通过均匀掺兑机,使回收烟丝小比例、均匀恒定地添加到喂丝机进料输送带上。解决了回收烟丝存放造成烟丝中的水分丢失、烟丝中的香料挥发、人工掺兑不均匀和人工掺兑时烟丝到处散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所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的黄善金研究组对花粉中高度表达的微丝相关蛋白FIMBRIN5进行了功能解析。发现拟南芥缺失FIMBRIN5引起花粉萌发滞后.花粉管生长受阻。体内微丝标记表明,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或肿瘤切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真皮和表皮)不  相似文献   

13.
预测科学技术遥远的未来是很困难的,即使预测今后几年内发生的事情亦并非易事.然而,日本人却已经从人工脏器、常温核聚变、高温超导、生物新药、电动汽车、光半导体器件和超级钻石这些高新技术课题中看到了一丝希望.1.人工脏器人工脏器是将会给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冲击的技术领域.脏器移植不必担心会引起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所以从市场的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3,(23):28-28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日前开发出柔软的电子人工皮肤。主要面向护理机器人、与人共同生活的机器人以及与小孩为伴的机器人等领域,其灵敏度有望接近于人的皮肤。此次试制成功了大约  相似文献   

15.
李坤 《金秋科苑》2008,(5):31-32
人造皮肤在我国问世了12007年12月17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发布了这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据悉这一科研成果在2008年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皮肤有一个正式名称——“组织工程皮肤”,它是使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在体外制造的一种皮肤替代物,俗称“人造皮肤”。  相似文献   

16.
李坤 《今日科苑》2008,(5):31-32
人造皮肤在我国问世了!2007年12月17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发布了这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据悉这一科研成果在2008年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皮肤有一个正式名称——"组织工程皮肤",它是使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在体外制造的一种皮肤替代物,俗称"人造皮肤"。  相似文献   

17.
德国符兹堡大学研究小组与天然组织技术公司(Biotissue Technologies AG)共同开发一项崭新的皮肤移植技术,即将以例如灼伤或深可见骨的严重皮肤外伤病人为对象,进入最后临床人体实验的阶段。由于研究结果证明,新方法将能使深度组织创伤直接而较迅速地愈合,因此备受医界瞩目。 研究者指出,运用新方法能在2到6周后于实验室内培养出真实皮肤般的组织,具备相同的细胞和组织分层,甚至表面也会形成角质,这是以往所无法做到的。到目前为止,对于深度皮肤伤口,医生只能利用药膏及特殊绷带,刺激伤口底部的皮肤组织慢慢长高,或是在身体其它部位切下  相似文献   

18.
方玲  仲伟俊  梅姝娥 《科研管理》2017,38(12):165-172
以IDSs和人工调查技术组合为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风险偏好对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选择与配置的影响,认为组织风险偏好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策略也将影响对方的策略。研究结论显示风险厌恶型组织配置IDS数量并不总是高于风险中立型组织,组织风险偏好对其部署单IDS还是多IDSs甚至无直接影响。同时组织在黑客期望收益很低时对风险厌恶型黑客的人工调查率更高,而在黑客期望收益很高时其对风险中立型黑客的调查率更高。此外,黑客在组织人工调查成本较低时更倾向于入侵风险中立型组织,在人工调查成本很高时更愿意入侵风险厌恶型组织。  相似文献   

19.
向阳 《百科知识》2010,(19):23-25
利用干细胞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来修复病变和破损的组织和器官便是再生医学。现在,人类可以通过干细胞使血管、汗腺、神经再生,并生产出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甚至组织工程耳朵和膀胱等。汗腺再生能够使患处皮肤恢复正常发汗功能。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15家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再生     
我们的皮肤如果受伤,通常会留下一道伤疤,但最新研究显示,有一种叫非洲刺毛鼠的动物,如果被天敌抓住,可以脱落掉大块的皮肤组织,换取自身的逃脱。一段时间后,伤口还能不留痕迹地再生出新的皮肤组织来。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哺乳动物有这种能力,也许有一天,人类也能实现肢体组织受损后重新长出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