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集体评课,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教研方式,要想真正让公开课有效果,真正让参与人员受益,就需要将公开课的展示、听课与评课变为有深度的研究活动。为此,开课者与听课者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听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集体评课,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教研方式,要想真正让公开课有效果,真正让参与人员受益,就需要将公开课的展示、听课与评课变为有深度的研究活动。为此,开课者与听课者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科学的评课,使被评者和评者都得到益处。我们应该从常态课的角度分析一堂课,因为一些公开课、评比课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做作的现象,只有分析常态下的体育课,才能真正让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得到收获。从这个角度思考评课,目的是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有目的的发展。时下不少教师对评课的认识不到位,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评课,也不知道怎样评课,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发展直接受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一、立场教师间和谐、健康、有效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课者的立场。在各种类型的评课中,一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是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公开课有异化、泡沫化趋势,让教师十分反感。 一、我们需要有主题的公开课 公开课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等多种形式。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值得他人观摩学习,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全校、全区、全市进行示范展示;某个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推广,选有代表性的几节课供大家研讨,听取专家和同行建议,不断完善;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对教学的不同见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逐步重视,公开课活动越来越多,适应不同需要的课型也越来越多,如达标课、创优课、示范课、研究课,等等。如果没有评课标准或按同一模式泛泛地评课,恐怕很难收到实效。为使评课活动有章可循,这里结合不同的公开课类型及其目的,提出一些评课意见,以供参考。   一、怎样评达标课   因为达标课的授课者大多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在讲课的各个环节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比较大。因此,对待达标课应当从帮助、培养的目的出发,全方位地予以指导。诸如备课情况、…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教师的听课、评课和上课水平,可采取评课教师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观看公开课录像,以及让主评教师按预设的观课任务从不同视角观察并记录数据等举措。本文从课前培训、观察视角与记录、结果分析、反思与改进等四个方面研讨了公开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水根 《广西教育》2010,(10):11-13
评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方式有两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一是评课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评课的有效性而言,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评课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公开课有示范课,以推介先进理念和经验为主;有研讨课,以探讨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改进教学为主;有汇报课,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中,公开课是一种有效而常见的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在一些公开课从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都与我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过于形式主义,收效甚微。“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不少教师的心声。公开课要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就应当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直接指引着教者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能让课堂闪烁理性的光芒.评课不仅要评出操作层面的精彩与不足,更要评出授课者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甚至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开课、研究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各个层次的研讨课、展示课、公开课的评课中,许多音乐教师仍用旧的教育观念来评课, 致使评课活动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达到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适应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的评课理念,使音乐评课活动真正成为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新理念新思想的传播站。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2012,(12):8
近几年,我校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从原先的全区垫底到现在稳居全区中上游。这一巨大的改变其实都源于当初我校校长的一个最朴实的想法,那就是集教研组之力,每个月为组内的两位教师开展磨课与评课活动,争取在学年结束时让每位教师都有一节拿得出手的公开课。这些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共进行了五次磨课和评课活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课也得到了空前发展,而且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教研活动需要公开课,主题研究需要公开课,理论学习需要公开课,成果交流需要公开课。公开课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什么研讨课,观摩课,比武课,评优课……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公开课传递着新理念,新方法。对于听课者来说,本应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可如今的一些公开课却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品尝。  相似文献   

15.
评课作为基础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方式,存在许多误区。以云子老师公开课的评课为个案,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的评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反思云子老师公开课的评课,我们呼吁应该重新确立公开课的标准,转变评课的方式和着眼点。评课应该是对课的对话式理解,而非对教师的单向式批判。  相似文献   

16.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教研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层次的研讨课、展示课、公开课相继开展,评课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许多教师仍用旧的教育观念来评课,致使评课活动存在较多问题,不能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的评课文化。使评课真正成为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新理念新思想的传播站。  相似文献   

17.
让讲课老师参与评课。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老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老师对别人评价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公开课的其他功效。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老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劳动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一堂公开课,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在评课过程中主讲老师可作简单自我评价,并就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上做法对于参加听课的各级领导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领导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来说往往是“门外汉”,如果没有必要的交流、沟通,领导评课极易流于表面现象,而领导的意见对评课又有一种强烈的导向作用,从而大大增加评课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看”与“中用” 时常听一些公开课,在评课的标准问题上,教师中有“中看”与“中用”之说。所谓“中看”,指的是讲解生动、氛围活泼;所谓“中用”,指的是训练扎实、学有所用。笔者认为,“中看”与“中用”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真正的好课。既“中看”又“中用”。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这学期我在学校的全员赛课中上了一堂英语对话公开课。当时,校领导率老师前来听课,听课老师约有20人。为了这公开课,我通过备课、磨课,自己上课的技艺得到不断锤炼。而后,通过老师听课、评课,并向我提问题的方式,使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感悟、新的体验,并且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很有时效性,让大家对如何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得到共识。下面,我就来谈谈这次公开课教研活动中,这堂课中的意外以及它带给我与听课教师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荣文燕 《小学生》2012,(8):88-88
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可谓“花开满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更是“群芳吐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应该让公开课少一些热闹,让其恢复原来的真实。多给常态课一些关注,让课堂真正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