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将感受与鉴赏视为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的确,音乐欣赏教学不仪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能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今天,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众多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就音乐欣赏教学而言,许多教师改变了以往传统讲授式的欣赏教学,兴趣教学、创编教学、学科综合等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不能不说,多样的欣赏教学模式确实为新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也看到,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误区。  相似文献   

4.
鲁静 《儿童音乐》2013,(2):68-70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需要达到些什么目标呢?第一,音乐欣赏——在聆听中关注什么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大致有三个层次,依次为感官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过去,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从感官上产生愉悦(悦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丽群 《课外阅读》2011,(11):267-267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知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J隋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启蒙学生的音乐创造情趣。  相似文献   

7.
康毅 《儿童音乐》2011,(1):48-51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的领域,其外延更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素养是音乐感受和体验、表现、创造能力的总和,是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音乐素养支撑的音乐审美能力课程目标是空洞的口号,对学生成长无益。因此在音乐课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成为当前音乐课的基本目标。具体到音乐课中,就是从感受和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等方面,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对音乐教学来说,具有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既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9.
花蕾 《学周刊C版》2014,(2):215-215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关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构科学合理的审美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谷群 《中国教师》2014,(Z1):222
<正>音乐课是什么?音乐课是唱,音乐课是听,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喜欢唱歌课而不喜欢欣赏课。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中的感受与欣赏作出了具体要求,文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聆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艺术欣赏课以其全面性的特点,倡导“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创造”、“学科综合”、“有效教学”等理念,将更多的音乐知识送到学生面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  相似文献   

15.
颜焱 《教育》2013,(10):54-55
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体现学习内涵,通过辅助教学,共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为深刻理解音乐教学提供支撑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新课程把"欣赏"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主要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美育按照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审美教育,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达到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品性,净化灵魂,提高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梅 《甘肃教育》2005,(3):60-61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将音乐课程内容整合为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四个领域:①感受与鉴赏;②表现;③创造;④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还明确表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育的几个领域之间的综合,即把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20.
吴曼菲 《新疆教育》2013,(8):108-109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以适合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出发设计音乐的不同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体现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问接感知的抽象形象,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彤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