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梓 《中国教师》2009,(5):32-33
<正>"举人"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出现得较晚。尽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诏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举荐贤才,文帝时又两次下诏,令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时,更是建立了制度化的察举制,但西汉时期,"举人"一词极其罕见。《史记》中根本就不曾见,《汉书》中,只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片断师:仔细读一读祁黄羊举荐解狐的对话,从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祁黄羊?生:一般人举荐人才,都会举荐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祁黄羊竟然举荐自己的仇人。我认识了一位大公无私的祁黄羊。生:从晋悼公"深感意外"可以知道,连一国之君都没想到祁黄羊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可见,祁黄羊不是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而是从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杨震拒金     
《红领巾》2008,(5):22-23
东汉人杨震经常向朝廷举荐人才。他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王密得知后前来拜访他,并拿出一大笔钱,要感谢他的举荐之恩。  相似文献   

4.
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该校学生匡超已经确定为学校即将举荐给北大的人选,成为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目前正在接受“公示”。(11月19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三不争"成就晚清名臣,袁世凯"啥都争"沦为窃国大盗。张之洞和袁世凯曾经一起共过事,作为长辈,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向朝廷举荐过他。当时,张之洞已是晚清督抚之首,有权有势有名望,袁世凯对他崇拜有加,也曾举荐他做军机大臣。俩人惺惺相惜,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和繁荣的时期。隋朝统一全国,不仅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历史局面,而且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政治的统一,下诏设立"国子寺"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国子祭酒负责管理全国教育行政事务,并令中央和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礼孔弘儒。同时,废除以门阀等级为用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通过举荐选拔人才的开科举贤制度。隋炀帝继位后,恢复了文帝晚年因崇佛而抑制的崇儒兴学政策,复开州县学校,并诏令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不能把教材的编者丢一边,忽略课文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理解偏离方向时,教师要艺术地纠正、巧妙地引导.本文试图通过一个课例来反思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课例] 《祁黄羊》教学片断 (当学完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有一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似乎有话迫不及待地要说.) 师:请问: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祁黄羊知道解狐大病在身,无法担任中军尉,祁黄羊才举荐他,后来才能达到举荐自己的儿子担任中军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诚信的故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举荐国学书1925年初,《京报副刊》编辑部向海内外名流学者100人发出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的函件。林语堂举荐如下:“戏剧──西厢记小说─—红楼梦韵文──昭明文选诗─—诗经散文─—左传闲话─—四书史─—九种纪事本末小学─—说文释例怪话一一一老子...  相似文献   

10.
管仲为相     
管仲早年经商,后由鲍叔牙举荐,被齐桓公委任为相,从政四十年,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所能。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新教材已推广使用,作者就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并举荐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晋代,征辟与察举都是士人入仕的途径,而征辟比察举更便捷.察举是自下而上,由州郡举荐,有孝廉、秀才、贤良、寒素等名目.被举者须经朝廷考试,合格者方能做官.征辟则无须经过考试,只要朝廷下一道征诏或公府州郡下一道辟书,应召报到即可做官.当然士人均须先经中正评品,才具备被举荐征辟的资格.两晋士人入仕,由征辟一途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经恩师举荐,我于2006年6月底前往日本国东京医科大学第二病理学讲座研修。在工藤玄惠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开始了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5.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北宋词坛巨擎,文辞甚为苏轼赏识。哲宗时,苏轼举荐,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相似文献   

16.
嵇绍为嵇康之子,其生年根据其父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历来被认为是嘉平五年(253),但因未曾考证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时间,故而导致对嵇绍生年判断的失误.关于其被山涛举荐的时间,史书未有详细的记载,但《世说新语·政事》篇注与《汉晋春秋》《资治通鉴》记载竟相差9年.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推论,嵇绍生于正元二年(255),并于泰始十年(274)被山涛举荐成为秘书丞.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系统工程。构建集选拔、培训、管理、举荐于一体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和科学体系,是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造就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科学的选拔机制包括严格的标准、较宽的渠道;系统的培训机制包括目标、原则、途径;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组建管理团队,建立信息库及考评机制;完善的举荐机制包括推优、推介、推举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大夫名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辨,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结果淳于髡一天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士.  相似文献   

19.
《南昌教育》2009,(9):35-36
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后,北大本科生的招生方式将越来越多元,在推荐者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部分中学校长可向北大举荐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子。  相似文献   

20.
汉代词赋作家司马相如与妻子卓文君虽曾患难与共,情深意笃,但当司马相如被举荐做官后.官场得意,仍然产生了弃妻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