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负责制作为一种学校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20余年,而本文作者在这一制度下从事的教师工作恰好也有20余年了,而且他亲身经历了3所公立学校9任校长的管理过程,就他所在的地区和本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言,他了解校长负责制的现实情况。这与一些应然的政策性“文本”和出版物上的宣传显然是有差异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期间,作者养成了时而用统计学上“代表性”的方式来实证(有时是纠正)这一制度在学校施行中的某些结论,时而用解释现象学的方法去挖掘教师们与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些典型“受管理”事例中的印象。因此,作者已经具备了研究这一课题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老鼠     
我这里说起的那个少年十分顽劣,他已经连续被三所学校处分。那三所学校教过他的老师们都说他朽木不可雕也。他不得不转学。他父母为此也抬不起头来。农场有四所中学,他转学到四中。可是,他的恶名早已传入了四中。他的父亲认识四中的校长,便请求校长接纳他人学,校长答应了,却落实不了班级。六年级有四个平行班,三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拒绝了他。六(二)班  相似文献   

3.
庚校长在县城规模较大的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任职已经一年多了。他上任后,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县教育局领导经常表扬,教职工和学生家长也赞许不断。庚校长在教育局组织的校长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总结了自己当好校长的关键是“会用权”。  相似文献   

4.
一位校长参观了杜郎口中学,深有感触地说:"在八点之前崔校长已经召开了领导和班主任会议,原因是他在操场墙壁上发现了一个鞋印。"我不知道这位校长感触的是崔校长管理的用心,还是要号召学校管理层来学  相似文献   

5.
虽然只有46岁,但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他已经整整干了30年。从小学教师,到文教助理、完中副校长、实小校长、局长助理、职中校长和教育局长,他就这样一路走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相似文献   

6.
苏联当代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只活到五十二岁(1918—1970),可先后任过二十八年校长工作,其中二十二年(1948—1970)一直担任一所农村十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校长工作经验,这一经验博得了苏联国内乃至国外同行们的好评。下面就来看看,他在校长工作上有哪些独到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短处有多短     
在中国 ,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 他今年已经 92 岁 , 却依然做着上海大学的校长。他最初去上海工业大学 ( 上海大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 做校长的调令是邓小平亲自签发的 , 邓小平在调令上专门写了一句话 :“这个人的任用不受年龄限制。”上海市有关领导对他的要求是“不能辞职”。他叫钱伟长 , 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做出过举世瞩目的贡献 ,20 世纪 50 年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那时叫学部委员 )。 钱伟长 193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然而 , 当初他选择读物理专业 , 不是因为专长 , 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  相似文献   

8.
<正>校长与老师,岗位不同,承担的义务、责任、使命也不同。不过,从本质上看,校长与老师都是教育者,也都是管理者。校长在学校的影响,主要是思想、理念的影响,他(她)只是老师队伍中的一员,尽管是有些特殊的一员。现实中,许多校长忘了校长的本质属性,而夸大了他(她)的特殊性。之所以说"每一个校长都是老师",是想强调三层意思:一是校长要放下身段,放低重心。校长对学校的影响,与行政机关首  相似文献   

9.
简单与复杂     
本文说的是一位年轻的“老”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感悟或是体会,说他年轻是因为他年龄不大,今年才四十多岁,说他是个“老校长”是因为他当校长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总的来说他还算是一个很好的校长,  相似文献   

10.
办理入学手续   去年我在英国学习时住在伦敦南部一个叫弗里斯特罗的小镇,小镇上有一所小学.女儿来到英国后,我就选择了一个星期一,带着女儿去找校长.校长是一位个子高高的英国绅士,态度很和蔼.他问了我女儿的年龄,说应该上二年级,但又抱歉地告诉我二年级已经满了,让我另想办法或者向本地COUNCIL(地方行政部门)申诉,并且给了我申诉的电话号码.   ……  相似文献   

11.
三个校长     
三木 《学习之友》2010,(5):37-38
参加工作后,我一共经历了三任校长。 我刚分配到学校时的那位校长已经任职两年了。他带一个班的语文,和我们一样备课、改作业、评卷子。我开始不知道他是校长,喊了他一个月的“董老师”,老头不生气,笑眯眯朝我点头。后来还听过他一节公开课,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一问才知道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绝对算得上正宗的“高材生”。  相似文献   

12.
简单与复杂     
佚名 《教书育人》2007,(5):64-64
本文说的是一位年轻的"老"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感悟或是体会,说他年轻是因为他年龄不大,今年才四十多岁,说他是个"老校长"是因为他当校长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相似文献   

13.
聪明的惩罚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麦克劳德的作品。约翰·麦克劳德上完生物课。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动物的内脏究竟是怎样构成的,下课后,他把校园里的一只小狗悄悄带回家杀了.然后仔细研究,他的确弄明白了动物的内脏结构。可第二天他才知道,他杀的是校长心爱的狗.而且校长已经知道是他把狗抱走的.校长在校门口等他。  相似文献   

14.
校长是学校的第一教师,是学校的前端人物,始终处干学校的风口浪尖。目前,校长队伍发展趋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端校长,属于思辨型校长,是可爱的校长;第二层次是中端校长,属于实践型校长,是可敬的校长;第三层次是低端校长,属于蛮干型校长,是可恨校长。随着教育改革与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可恨校长已经是少数了,勤勤恳恳工作的可敬校长逐渐成为多数,成为校长队伍中的主流,而可爱校长则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尊重,可爱校长是当今校长队伍中的先行者,郑杰便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校长。郑杰的可爱就在于他具有睿智的思想,非凡的胆识,高超的策略。他是超人,他是智人,他是商人,他是文人,他是狂人,他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老校长、老部长南翔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但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使我们终身受益,永志不忘。是他从政治上把我们从一个普通的爱国青年锻炼成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共产党人;是他从业务上给我们以精心培养,使我们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今年是南翔同志诞辰90周年,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集会纪念,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南翔同志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培养出来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思想、教育理…  相似文献   

16.
我与胡银弟校长认识并熟悉的时间并不长,才三四年光景;但和胡银弟校长一起在上海市名校长班里学习、研讨的时间却不少。自从首期上海市洪雨露名校长实验基地(2006)开班,至第二期上海市洪雨露名校长实验基地(2008)开讲,以及第一、第二期上海市洪雨露德育(少先队)名教师实验基地(2007-2009)相继开训,几乎每一两个星期我们就会聚在一起,集体议论教育大事。说来胡银弟这三个字挺引人遐想:一个沾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名字,一个染有深深草根情结的名字。他,来自上海之根的松江城;他,来自黄道婆故里的乌泥泾。他从广阔原野的田埂上走来;他由浓荫佑护的竹林深处崛起。1984年,胡银弟从一所农村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起步,历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2001年他被委以松江区实验小学校长重任至今。是什么,助推胡校长起飞?是什么,让松江区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根深叶茂……我试图从胡校长名字中的三个字——胡、银、弟中,解读其人生密码与人文秘诀。  相似文献   

17.
老师迟到     
一天早晨,数学老师起床晚了,匆忙地赶到学校,还好,他没被校长发现。他飞快地跑进教室里面,学生们已经坐在座位上等他了。他抱歉地说道:"同学们,作为一名老师竟然迟到了,真对不起,我  相似文献   

18.
邹芳启 《教育探索》2003,(8):108-108
王栋校长“文革”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近四十个春秋。他先后担任过鸡西市第一中学和鸡西市师范学校的校长。如今,他又在花甲之年走马上任鸡西市第一所经市教委批准的民办私立学校———育才中学校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想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王栋校长虽然年过花甲,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办事利落。凭借其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凭借其“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王校长为育才中学制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实践证明,在王校长的…  相似文献   

19.
王云建 《教育》2006,(1):22-25
难以承受无“名份”之痛2005年8月14日。坐在记者旁边的这位14岁的男孩名叫黄少武,他今年已经上初二了,这次来“母校”——育才小学,是特意来看校长张桂莲老师的,因为过两天他就要回老家河北张北县上学了。对于学生的到来,这位教了一辈子书,已经66岁的张校长激动不已。“吃饭了吗?你看都长这么高了!”摸着学生的头部,张桂莲一脸欣  相似文献   

20.
现年54岁的沙振兴校长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4年.他先后在10所学校担任校长工作长达28年之久.他的每一次调动都是上级组织的安排,都是工作和事业的选择,并且他的调动还遵循一条规律:哪里困难就把他派到哪里;派到哪里,哪里就变成典型、先进和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