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文章仅从“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白;捕捉信息,使生成实时而生;价值引导,让生成流光溢彩”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究,力求让语文课堂闪烁生成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随着谭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提高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意识,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在课堂教学中演讲了不少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一点偏差。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下几种“生成”属于“伪生成”,教师必须在预设时和教学中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阐述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活力。论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使语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5.
潘娇英 《广西教育》2009,(19):36-36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不断地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生成,用智慧将课堂演绎得更为鲜活、精彩呢?  相似文献   

6.
袁晓霞 《中国教师》2010,(18):24-25
<正>语文本身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生成。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打造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师生共同推敲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把课堂教学看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相似文献   

8.
王新建 《考试周刊》2013,(49):34-34
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整体,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计划性和逻辑性,又要注重学生自主的对文本的生命体验过程。为此,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注重生成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活力,个性的飞扬。要使语文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生成,着力于预设。在预设"生成点"时,充分考虑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使语文课堂生成更多精彩。  相似文献   

10.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留白”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何燕 《考试周刊》2011,(88):52-5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  相似文献   

14.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魅力所在。教师只有进行精彩预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目标教学倡导的一个重要性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本文从“生成性教育”的角度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倡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多元互动、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8.
冯瑞 《成才之路》2010,(20):98-98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一位哲学家说过:“教育就是润泽、点化生命”。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征已由“圈养式”转变为“游牧式”即课堂不仅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必然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基础在于预设、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关键在于灵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学不应只是忠实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