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规定及缺陷;然后对于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作了介绍;最后结合自己对于恢复性司法核心理念的认识,得出了三点启示,认为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可以帮助拓宽我们对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胡昊昕 《科教文汇》2008,(10):147-148
恢复性司法是从弥补传统司法模式产生的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并在世界各国的少年刑事司法中普遍尝试和实践。恢复性司法的目标是愈合,使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使社区的和谐得到恢复。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刑事法学理论之中,被害人学的发展尤其应当借鉴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被害人的分类、法律地位、保护和救助以及被害人过错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等问题出发,涉及到了被害人学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犯罪概念的冲击,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从而探讨了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被害人的研究置于刑事法治的动态过程之中,才能对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将被害人学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刑事法学理论之中,被害人学的发展尤其应当借鉴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被害人的分类、法律地位、保护和救助以及被害人过错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等问题出发,涉及到了被害人学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犯罪概念的冲击,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从而探讨了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被害人的研究置于刑事法治的动态过程之中,才能对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将被害人学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帖华 《科教文汇》2007,(12Z):154-154
被害人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刑事法学理论之中,被害人学的发展尤其应当借鉴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被害人的分类、法律地位、保护和救助以及被害人过错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等问题出发,涉及到了被害人学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犯罪概念的冲击,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从而探讨了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被害人的研究置于刑事法治的动态过程之中,才能对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将被害人学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辩诉交易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旨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刑事司法制度,其出现是以公正的司法体制的建立为前提的,它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际,如果盲目地引入,不仅不利于查明事实真相,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甚至会冲击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导致司法的腐败。  相似文献   

7.
徐晓玲 《知识窗》2013,(6):74-75
近年来,随着人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日渐完善.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与研究也越加重视。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许多增补。2012年再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增加了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的地位与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定措施以保证被害人的利益,旨在通过对中外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比较,为在我国建立系统的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贝贝 《科教文汇》2007,(3S):132-13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妥善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对于在及时打击犯罪的同时兼顾个体利益,使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就其损失尽快获得法律救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诉讼的效率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调解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徐建智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X):258-258,315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由于其与控诉人存在诉求上的差异而使其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制止公权力的侵害,防止司法腐败,因此应当使被害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立法上和司法上存在着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规定,应当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加强和完善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往往很难从罪犯那里获得实际赔偿。为了切实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恢复其所受到的损害,国家补偿制度应该成为被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无法获得救济时的另一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由于其与控诉人存在诉求上的差异而使其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制止公权力的侵害,防止司法腐败,因此应当使被害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立法上和司法上存在着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规定,应当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加强和完善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6.
徐飞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但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王若楠  吴忞钰  丁雯玉 《科教文汇》2013,(2):206-206,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对缓解被害人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手段有社区帮助与社区调解。社区帮助包括被害人的心理救助、经济援助、法律帮助。社区调解的完善对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案件是纠纷的一种特殊形式,并非所有刑事案件均必须采取落实刑罚权的方式解决。协商性司法作为一种可移植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具有保护被害人权益、恢复受损社会秩序的特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一定范围内刑事纠纷的平和解决具有现实意义。刑事和解是协商性司法理念与我国实践结合后本土化的产物,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此进行了立法确认。刑事诉讼的解纷属性考察应以纠纷解决为视角,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制度设计以实现在刑事诉讼中纠纷的平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王若楠  吴忞钰  丁雯玉 《科教文汇》2013,(1):206-206,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对缓解被害人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手段育社区帮助与社区调解。社区帮助包括被害人的心理救助、经济援助、法律帮助,社区调解的完善对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升华 《科教文汇》2010,(26):206-208
刑事审判监督是刑事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诉环节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必须正确分析目前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于目前立法上的笼统和疏漏,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应当采取消除刑事审判监督立法的空白和盲区,进一步完善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形式,完善抗诉制度,完善被害人请求抗诉程序等措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