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中国的媒体在没确定自己的权威地位之前,在报刊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举办所谓的客户活动,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在日本,我在日本工作了八年,没看见过一家日本报纸举办过客户活动,每一家确定了地位的报纸都有上千家客户,没法组织。在日本有6家权威报纸,又有各具特色的客户,各地方又有各地的特色报纸,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我们是刚刚起步,才进入到市场阶段,采取些手段,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邓少云 《大观周刊》2011,(48):41-41
日本的企业文化很好的与本民族的传统理念、民族精神相融合和嫁接,这是导致了日本成为如今的经济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给了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理念上的参考。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情,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点,走的路都有所不同,我们不可能去仿效日本,那么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怎么走?本文力求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构建的分析,对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璇 《出版广角》2015,(3):49-51
在我的想象当中,当有一天,我们的读者购买量和阅读量成为图书榜单上的新宠时,当我们的读者愿意用自己真实的购买行为来抵制那些不够真实的评选榜单时,我们的行业才是真正有了些美好变化的时候。从自己做图书榜单到旁观别人的图书榜单,至今也将近十个年头了,好多话还是想说说,就一一道来吧。一、榜单到底是"热"还是"燥热"十年前,我在一家当年风头正劲的图书电子商务网站供职,负责的是图书的前台销售、后台所有的用户体验和流量效率的提升。那时的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人们对图书和内容知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有攀比的足迹。当我们上幼儿园时,比哪个小朋友的书包最漂亮;当我们上中学时,比哪位同学的学习最好;当我们上大学时,比哪位同学的恋爱最精彩;当我们工作时,比哪位同事在工作中最出色;当我们选择自己的伴侣时,比她(或他)是不是最优秀;当我们建立了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5.
参观白宫时就打算写点感受,因为那里毕竟是世界上唯一向游人开放的国家首脑办公地。回国后整理材料,又太多太杂弄不出头绪。和一位在铁路当工人的同学聊起白宫,没料到他却冒出惊人之语:“在美国当总统,不是什么好工种!”  相似文献   

6.
从书后所附陈舜臣创作年表,才知道《日本人与中国人》写于1971年。38年前写的书,如今看来并不过时,我觉得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荣耀,对出版译著的广西师大出版社,也是一种慧眼独具的睿敏——作为一个不可能搬家的邻居,日本委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细致、彻底研究的国家。细致应达到什么程度呢?不止一本书读过,日本研究中国的书刊,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彻底又该以什么为标准呢?同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两面三刀:武昌起义后,日本多方收罗中方各地情报,以保护侨民利益为名,增兵中国;表面上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可在中国该实行哪种政体时,就凶相毕露;操纵于革命和清廷二派势力之间,坐收渔人之利。  相似文献   

8.
JEPA(TheJapanElectronicPnbllshlflgAssociation),日本电子出版协会,成立于1986年。当时,日本的电子出版业刚刚兴起,众多有识之士未雨绸缨,联合成立了该协会。这么多年来,该协会在日本电子出版业成长的道路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JEPA现任主席已由hiHaseaaaa曾经说道“有待和扶助刚刚诞牛的日本电子出版业,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各电子出版公司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必须的条件。”本文即拟对该协会成立的目的,其职能以及其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该抓住什么呢?当我傻乎乎地从上海漫长的五宁路那头找到这头时,又累又热,拖着厚厚的大衣直喘气。我在楼下踟蹰,寻思,等待。心里出汗。象张乐平这样的文化名人,见诸报端的专访不可胜数。日前还见《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张乐平传记。到上海的第二天,又见《解放日报》记者写的“三毛学法”的专访。我还能写些什么呢? 当我一步步踏上楼梯,即将见到这位漫画大家时,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几年前,我曾去过日本。我们一行9人从广州新白云机场起飞,3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如果从上海起飞,只要一个半小时。如果从大连起飞,只要一个小时。从地理距高上看,我们的确高日本很近。从文化上看,你到日本,到处能看到汉字,它的标识系统,你能看懂七八成,上洗手间、找楼层,你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抗日战争后尤甚。如今两国的冲突仍是不断。中国人一直停留在日本对华侵略的阴影中,提防日本,我们对日本也是所知甚少。但是,我们又都在强调日本是一个很优秀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了解日本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程春是我第一个见到的北京广告公司的未来领导,因为1979年我从日本回到中国时,北广还没有正式成立,当时还叫做北京广告公司筹委会,程春作为主要代表接待了我们一行,也开启了电通与北广,日本与中国的广告合作。程春作为中国广告界首次到电通培训的两个人之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  相似文献   

13.
雨田 《中国编辑》2004,(6):84-85
前不久,我国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所属出版社的一批资深编辑组团出访日本。在访问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讲谈社时,我们的一位出版家向日方谈起这样一个问题:为确保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日本出版界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当谈及我们中国目前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规定,出版物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为合格品时,日本出版家对提出编校质量这样的问题甚感惊奇。他们除了对我们制定“差错率标准”不能理解外,还连连反问:“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相似文献   

14.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给人类造成灾难事件的报道。因而新闻尤其是灾难新闻报道对人类有着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纵观中外新闻发展历史,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活动的焦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从泰坦尼克号撞船到“9·11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非典”流行,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不能有所作为,那么媒体就失去其本身的功能与作用。当地时间2004年10月23日17时56分左右,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24日23时,日本新潟地震已造成22人死亡,2000人受伤,591栋住宅和1000栋建筑受到不同程…  相似文献   

15.
初到日本时,面对那铺天盖地的期刊杂志,着实纳闷了好一阵儿。不仅书店卖杂志,遍布东京的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车站报亭、乃至日夜商店,都在卖杂志,几乎无一例外。回想国内杂志的惨淡经营状况,不禁心存疑问,该不会都是些卖不掉的过期刊物吧?忍不住随手抽出几本,却又无一不是最新刊号。  相似文献   

16.
甄西 《传媒》2004,(6):56-56
2004年2月,日本电通公司公布了2003年度日本广告收入的统计结果:广告总收入为5.6841万亿日元;与2002年相比下降0.3%,这是连续3年与上年相比的下降.日本的广告收入从2000年登上6.1102万亿日元的台阶以后,连续两年都守住了6万亿日元的大关.然而,到了2002年,突然下降到5.7032万亿日元,2002年比2001年差;2003年又比2002年差.  相似文献   

17.
王太琴 《大观周刊》2012,(51):247-247
新课程改革使老师如沐春风.当我们满怀憧憬与激情走进教学新课改时,新理念的冲击及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时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当奔涌在我们笔下的爱的颂歌,丑的鞭挞,震动了一颗颗心灵时;当我们思辩的溪流悄悄地撞开一扇扇智慧之门时;当我们蘸着爱,给人们送去一分热,一束光,一片希望时,人们也许记下了中国青年报上,那用铅字组成的,我们的名字——五个平平常常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陆军的退役军人,自以为多年的军人生涯已使我的心肠变得如铁石般坚硬。但当我步入日本社会,采访仍然活着的日本军老兵,听他们回忆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讲述中国同胞在战争中受到的苦难以及抗日将士壮烈殉国的情形时,常常悲愤得放声大哭,情不能禁。就在东京的大街上,在无数日本人困惑的目光中。  相似文献   

20.
日本防止青少年接触不良网站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使用普及始终站在世界的前沿。为实现高度信息电子化,2001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电子日本战略(e-Japan),目标为到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2004年12月又提出网络日本战略(u-Japan),旨在到2010年实现全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