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写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要构筑一条能比较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思路,用它来对具体的编辑经验、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法进行鉴别、整理、升华,使之系统化,成为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图书编辑学知识体系。这条理论思路该怎么找?下面谈点想法。第一,图书编辑工作尽管是人的主观行为,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仍然存在编辑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以及编辑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因此,编辑学是有它的理论的。有人以编辑人员知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编辑学,顾名思义,是编辑学的一个分支。编辑学从时间上(历史的)划分,当有资本主义编辑学、社会主义编辑学;从空间上(现实的)划分,当有报纸编辑学、杂志编辑学、图书编辑学。因此,社会主义编辑学就有社会主义报纸编辑学、社会主义杂志编辑学、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二、比照徐庆凯同志对出版学的分法(《上海出版工作》1984年第5期),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还可分为社会主义一般书籍编辑学、社会主义辞书编辑学、社会主义古籍编辑学、社会主义翻译读物编辑学……。不仅横的面因出版物性质不同而不同,而  相似文献   

3.
图书编辑学的性质图书编辑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图书的编辑活动,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图书编辑学就其本质来说,属于大众传播学的范畴。无论从进行思想教育,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或者从积累文化财富,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来说,把文稿变成书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播,图书的内容,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发挥它的影响。这一点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同样也是这样。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社会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图书是一种商品,这早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商品呢?华茗先生在几年前提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华茗《再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一文,对这种说法与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说法进行了清...  相似文献   

5.
图书编辑力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编辑学是探讨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图书编辑工作的规律之所以需要并有可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是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图书编辑工作正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由专业化的职业人群来承担,从而使图书编辑力日益成为图书生产力中独立发挥作用的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图书生产者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优质图书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于优质图书编辑人才的大量需求。让从业人员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以师带徒的经验传授方式,已无法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编辑,这就需要采用社会化的现代化的培养方  相似文献   

6.
徐威  王琦  刘飚 《出版科学》2003,(4):20-21,13
人们系统地将编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最初表现在图书编辑学研究的活动中。陈景春先生在编辑学研究重“通用编辑学”、多“构筑学科框架”时,主张开展部门编辑学研究。1992年出版的《文艺编辑学》就是作者实践其主张的一部扛鼎之作。现在,联系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趋势,梳  相似文献   

7.
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商榷》,从图书编辑学的定义、对象与内容的关系上和有关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图书之诸要素。  相似文献   

8.
符号拜物教     
朱奇浩 《大观周刊》2012,(11):59-5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抨击时提出了商品拜物教的概念.而鲍得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符号拜物教早已取代了商品拜物教。拜物教来源于宗教性的原始崇拜,这不并不是现代人所独有的.对现实的、物质性的物的崇拜一直隐藏在物和符号之中。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内在的劳动社会性质表现为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物与物的关系反过来掩盖并支配人与人的关系.最终使人们拜倒在商品的脚下。所以马克思说:“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对外书刊发行的政治帐与经济帐的关系图书作为商品,其生产和流通的目的,主要在于发挥其政治宣传、交流信息和传播知识的社会作用,而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图书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书刊发行创业之始,明确提出要“通过贸易方式,完成政治(宣传)任务”。这一指导思想概括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发行的任务、方法和特点。图书既有商品的属性,因而从事对外发行就必须遵循商品流通规律,必须按外贸原则办事。“贸易方式”和“政  相似文献   

10.
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存在,就有价值规律在那里起作用。这是商品经济中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出版社出版和书店出售的图书仍然是商品;图书的生产和流通,是文教事业,同时又是经济活动。因此,价值规律必然在图书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起作用,也就是在出版、印刷、发行工作中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工作中起作用,好不好呢?  相似文献   

11.
对图书编辑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图书出版这一概念的界定。何况把图书编辑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本来就是图书出版业为发展其社会性图书生产才开展起来的。(一)我在《图书:物载知识产品》一文(见本刊1997年第1期)中提出:“图书出版,是指为适应社会阅读需求,以复制方式将一定规模的作品制作成图书的生产活动。”这和通常认为出版包括编辑、复制、发行三个环节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图书仍然是以商品形式进行交换的。图书的生产和流通,是文教事业,同时又是经济活动。发行是为图书的流通服务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商业进行“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改革富有成效,许多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没有市场的商品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者,将图书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责无旁贷。但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并非不讲经济效益。即使是专业出版社,为了求得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也要力求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为此,出版工作者的市场观念十分重要,用行业的话说,就是出书要适时对路。实践告诉我们,一本书只有适时对路才可能有最好的销售市场。去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几乎与新规范颁布的同时,地震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按新规范要求编写的《抗震设计丛书》(共8种),受到社会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初版平均印数逾1万,多种已重印)。  相似文献   

14.
于翠玲 《中国编辑》2007,(6):24-27,31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高等院校试办编辑学专业开始,编辑学研究就正式进入了学者、专家的视野。二十多年来,编辑学的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源于中国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具体的编辑活动相联系的应用编辑学,出版了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等多种教材和专著;一是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探讨编辑学的基本原理。目前,这两条路径逐渐合一——建立将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普通编辑学”。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刊》1989年第3期登载了杨祖希先生的《类型论——编辑学所固有的理论之一》一文,作者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在只有印刷媒介的前提下,应是出版物。随着各种非文字传播媒介的出现,出版物这一概念不足以概括编辑学的对象,因此提出广义的编辑学研究对象应改为著作物。如文中所说:“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学中的类型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古代的出版物只有图书一种,现代的出版物则以图书门类最多,数量最大,保存时间最长,所以习惯上所说的编辑学,只是指图书编辑学。……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现今的出版物已经不再以图书为限。报纸刊物,乃至音像制品都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二月,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召开了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对图书编辑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编辑学的定义,讨论会上,有下列五种看法:(1)图书编辑学是研究图书编辑工作规律的科学;(2)编辑学是研究出版物从选题到印刷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科学;(3)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工作的性质、目的和手段的科学;(4)编辑学是研究原始的精神产品(或书稿),如何通过编辑工作;成为符合社会群体需要的精神产品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中,出版社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怎样管理为好,是出版科研中讨论最热烈的理论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我于1985年底在重庆举行的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过一篇论文,题目是《试论图书的社会经济特性》(曾在1986年第1期《编辑之友》刊出),文章是这样结束的:“对于以生产商品性图书为业的出版社来说,实行企业单位、事业管理的体制可能更为恰当。既不能否认生产图书这种特殊商品的出版社是一个企业,又要使它坚持为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编辑学的讨论和研究中,鸿篇屡见,高论迭出,对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编辑工作的本质特征,编辑创作、编辑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编辑社会学、编辑管理学以及图书期刊的本质等都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但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编辑学,也许正处于起步阶段,当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后,却发现了一个比原来想像广阔得多的等待探索的天地,整个研究还有待于深入。有鉴于此,笔者应《编辑学刊》之约,愿就如何深入研究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图书编辑学的几个概念和理论问题》是一篇对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编辑学进行认真思考的文章。作者认为编辑不但负有“编书”之责,而且担有“育人”之任。文章从编辑工作主要矛盾、实践对象、归属范畴、效益、职业道德特征、智能结构等六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正是我们开展编辑学讨论中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图书是一种社会产品,只有在社会上流通,才能实现图书的社会功能,才能为社会所承认。图书流通有商业性流通和非商业性流通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流通日益重要,成为图书流通的主要方式。而图书的商业性流通意味着图书已成为一种商品。在我国历史上,图书是怎样获得商品性、如何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