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99年6月中旬,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和上海市警察学会联合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就啯噜与哥老会的关系、黑社会的定义、黑社会与帮会的关系以及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下,同时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民主价值观。前者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内涵实质是以"私"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民主价值观。后者直接承接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由于其成长于我国的文化土壤中,其内涵也深受我国古代民主价值观的影响,实质是以"公"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民主价值观。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的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则在努力从各层面将人类社会引向和谐共存。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强势地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践行正经受着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语境之困和"人民"被泛化之困。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和水泊梁山的组织形式对后世帮会文化有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帮会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因此,研究《水浒传》与帮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吸收、弘扬帮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和水泊梁山的组织形式对后世帮会文化有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帮会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因此,研究《水浒传》与帮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吸收、弘扬帮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帮会是中国社会十分重要的一个群体,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原因。既往的帮会研究注重探讨组织渊源、系统流派、重要人物以及秘密社会的重大政治、社会活动。如果从文化视角对清代帮会结社加以剖析,可以发现从帮会结社的组织形式、精神信仰、伦理核心、隐语及诗句等方面,都能反映出文化对帮会结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核心价值观之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之核;从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反思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必将影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提出通过校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位一体"建设全过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师生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贵州帮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形成了从地下走向公开,从民间走向官场,从极盛走向灭亡的发展轨迹。究其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公共空间”,灾荒、人地矛盾与游民队伍扩张为帮会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基础,军阀统治、战争与社会危机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特有的制度文化为帮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一支系的客家民系,和合文化也是客家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通过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客家"显形文化"中的建筑、楹联、山歌、方言及民俗风情等方面探寻其"隐形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历来被人们视为优秀的群体,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偷窃、赌博、酗酒已经不是新闻,甚至出现了投毒、杀人、贩毒、吸毒,参加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组织等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10.
章晓 《华章》2011,(14)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基石--新教伦理之核心概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之"人"、"人权"、"人性"和"人道"及社会福利观念出发,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微博流行以来,伴随微博而来的"微文化"便以狂扫之势席卷我国各行各业。本文主要从"微文化"内涵着手进行研究,并在客观分析基础上,指出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消极的一面,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进行研究,旨在能对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5,(4):42-45
伴随新媒体文化蓬勃发展,新媒体文化生态日趋呈现多样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媒体文化之魂是解决新媒体文化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从宏观角度,倡导主旋律与多样性,促进新媒体文化生态健康发展;中观层面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文化制度建设;微观层面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新媒体文化主体之媒介素养,奠定新媒体文化之基。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忽视对于成为"劳动者"的文化认同的培养。而无论是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还是以个体更高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换言之,培养"劳动者"也是个体成人的现实劳动教育实践,成为劳动者也即个体成人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从个体成人的意义上来分析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个体成人是人不断超越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存在的历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不仅包括以劳动文化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指引,也包括以劳动教育指向个体文化性的存在。同时,以个体文化性成人为旨归的劳动教育,需要走向教化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上要树立个体"作为劳动者"的文化价值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提升个体的文化—精神境界为鹄;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展开途径中要汲取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色情淫秽在互联网时代深流暗涌、肆无忌惮,社会危害严重。但对于淫秽网站上管理者、上传者的传播行为的定性仍存在争议。传播行为指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展示淫秽物品的行为;传播淫秽物品所牟之利应当指可以量化的财产性利益,对于付费网站中以上传淫秽内容换取阅读更多淫秽信息权限的上传者,不应当被认定为存在牟利目的;对于为运营者牟利的行为人,应当认可其利他目的也属于牟利目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中的牟利目的属于违法性目的,对于明知运营者存在牟利目的,虽然自身不存在为自己或为运营者牟利的意图,也应当因"违法目的连带"的原则认可其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是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进入以"消费"为中心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消费品发展现状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文化出现了物质主义倾向。"物质主义"不仅是消费异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16.
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其基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合乎目的性与合乎规律性的统一。从美学角度看,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诉求上各有侧重,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充分展现个体生命的自由本质,构造美好的生活世界。通过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蕴意,对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内涵和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盈 《贵州教育》2021,(1):24-25
一、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清楚"为何教" 语文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一定要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通过弘扬"三个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解决信仰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六年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送礼"广告呈泛滥之势。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送礼"广告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阐释社会文化与"送礼"广告模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送礼"广告模因反映了社会文化,并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争议与分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我国内地学者提出了有组织犯罪集团说、获取利益的非法组织说、特殊群体说、邪恶势力说、帮会和秘密结社说、结构严密的犯罪组织说、地缘组织说和《刑法》释义说,我国大陆、台湾、澳门、香港等四个不同的法律地区对“黑社会组织”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解读各种有代表性的“黑社会组织”的概念,了解概念问所存在的争议与分歧,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或一点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流氓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文化 ,或者说是一种“反文化” ,这种反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破坏、腐蚀和消解一切正面的社会价值准则。“反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内部的某个集团抛弃了本体系的根本价值观 ,用别的价值观来与之对抗。但这两种概念并不像表面看来的差别那么大。流氓文化的主体是流氓 ,那些流氓人物或因事发端 ,或奸诈百出 ,或借机牟利 ,或勾结权要。他们的存在以及在社会生活众多领域中的极大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量 ,鲜明地体现出“反文化”的伦理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 ,使得宗法伦理秩序和宗教社会状态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特殊时期 ,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