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对稷下学宫的历史演变及教育特点予以系统的思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前的高教改革将有着现实的借鉴价值。稷下学宫创始的确切年代已难详考。一般认为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距今约2300年左右。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太平寰宇记》),但根据考古发掘,稷门是齐都的南门,以城南的稷山得名。随着齐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由威王,宣王到湣王,稷下学宫逐渐走向兴盛的顶峰、到襄王,王建时又逐渐衰落下来。及秦并六国吞齐而告终,前后大约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学术自由、环境宽松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稷下学宫的这一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建设与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1.稷下学宫的创办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创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刘向在《别录》中的记载:“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  相似文献   

5.
稷下学宫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举办的最著名的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人才辈出,各学派充分发展,百家之学差不多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找到思想的源头.稷下学宫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它的管理人才的方法对当代高校教师人才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名的高等学府,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它对中国古代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总结其办学特色,对目前高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堪称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而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在办学理念、教师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这三个方面有相同点,并且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二、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亦称孙卿。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孟子齐名。他曾两次到齐国的稷下(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游学,并三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荀子也就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9.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0.
一、生平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大师,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当时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稷下学宫建立后,引领了诸子的百家争鸣,齐国激荡而出了齐文化这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那个时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舆论最为宽松的时期之一。《晏子春秋》作为齐文化的代表作品,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稷下学宫时期的作品。从舆论角度学对该作进行分析,会发现当时社会是如何对舆论进行构建的,该作体现的舆论思想对现在的舆论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它由官方举办而由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齐国统治者采取学术自由和待遇优厚的办学方针,保证它的长期兴盛。稷下学宫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7):I0002-I0002
7.荀子一、生平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或孙卿子,赵国(今山西南部)人。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学家。他的主要政治、学术活动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至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之间。他曾几次去当时学术活动中心齐国的稷下,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他曾依楚春申君为兰陵(今山东莒南县)令。春申君  相似文献   

14.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是特殊的文比氛围和社会环境的结晶。它是独具特色的齐文化沃土中结出的硕果,而同时又促进了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本文就稷下学宫的鲜明的文化特点进行了深入而有说服力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私立教育起步于公元前六世纪。先秦时期:既有倡导教育为本、注重人文精神的孔孟儒家私学;也有倡导以民为本、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墨家私学;以及汇聚不同学派大师,融教学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稷下学宫等模式。稷下学宫学府区结构的二级管理体制,已隐现出当代大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结构的雏型。  相似文献   

16.
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曾屹立着一所规模宏大、学者云集、弟子数千的名校——稷下学宫。很多著名的学者,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孟轲、荀况等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他们议论时政,辩论学问,交流学术,广招弟子,聚徒讲学,进行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教学活动,前后历时约150余年之  相似文献   

17.
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曾屹立着一所规模宏大、学者云集、弟子数千的名校--稷下学宫.很多著名的学者,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孟轲、荀况等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他们议论时政,辩论学问,交流学术,广招弟子,聚徒讲学,进行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教学活动,前后历时约150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话说天地之间,万千气象,激起了人们的幽思遐想!抬头望天,苍穹渺渺,银汉迢迢,星移斗转,电闪雷鸣;环顾身外,高山流水,林木森森,绿草茵茵,龙腾虎跃,鸟语花香……面对大千世界,人们很自然地会提出一个问题:天地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对此,我们的远古祖先很早就在苦苦地上下求索了。 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为了招纳天下贤士,在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齐都镇一带)西门,系水河边,建造了一组规模宏大、金壁辉煌的建筑群,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最著名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派的知名学者,云集稷下学宫,或收徒讲学,著书立说;或开展辩论,进行学术交流。鼎盛时期,名流学者多达  相似文献   

19.
陈明 《中学文科》2005,(6):18-20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成为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稳定内政;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抑制楚国北上势力,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大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