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斯多葛主义的政治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 但在我国学术界却长期遭受冷遇, 这种现象应当纠正。其实, 斯多葛主义提出的自然法思想、个人主义、世界主义和平等观念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 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 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要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思想在西方历史上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高于一切和人类是自由的思想为后来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而阿奎那认为公共福利是君主合法统治的基础。洛克则认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人们的同意,来源是保护民众的自然权利,标准是符合自然法。  相似文献   

3.
对平等的关注和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在希腊化及罗马帝制时期急遽变动的现实政治境况中,斯多葛学派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于宇宙城邦观念的普遍平等学说。但根植于理性与德性的斯多葛式平等并非是一种真实且广泛的平等,其面临着由理性脱轨导向的平等关系的解除、由智慧高下产生的平等资格的限定,以及由偶然机运导致的平等能力的丧失等三重悖论。整体看来,斯多葛学派创新性地将人类心灵秩序同世界普遍秩序相关联,从共同法的高度给予个体以无差别的尊重和关怀。对斯多葛学派普遍平等理论的审视对我国超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精神的象征,他的共和观综合了此前诸多政治观念。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为其提供了国家的架构,斯多葛自然法的观念为其提供了合法性由来,而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则赋予了西塞罗共和思想以精神核心。西塞罗的共和观念不但是罗马政治文化的折射,也是整个古典时期政治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为共和主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在由希腊世界传入罗马世界的诸多罗马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的影响最大。斯多葛主义者一开始主张恢复共和国,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治政策的调整,他们的政治态度逐渐改变。到公元2世纪,元首实行较为温和的统治,持"世界主义"观的斯多葛主义者接受了元首制,成为元首制的拥护者,并最终融入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他们的前驱是麦加拉学派。命题逻辑是斯多葛逻辑的精华所在。斯多葛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对命题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探讨了命题函子及命题函子的可互定义性。  相似文献   

7.
斯多葛学派作为古希腊重要哲学派别之一,其哲学思想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却极少,因此,文中着重介绍斯多葛学派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并通过对早晚期思想的对比分析去发现人们在不同社会时期下对人生和对命运的思考变化,以便人们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派别哲学思想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在公元1世纪的罗马哲学流派中,斯多葛主义、犬儒学派是元首制的反对力量。在罗马统治集团内部,斯多葛主义也很有影响。随着元首的打击和统治政策的调整,哲学家对元首制的立场逐渐发生改变。在安敦尼王朝时期,元首实行较为温和的统治,斯多葛主义哲学家与犬儒们逐渐接受了元首制,成为元首制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9.
上帝与永恒法--论基督教神学中的普遍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是西方普遍主义传统的成熟形式。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和保罗的因信得救说,是基督教普遍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一神论、上帝统治论、人人皆上帝儿女的观念、救赎论、至善论和唯实论等,是基好教普遍主义的主要表现。基督教普遍主义为突破狭隘的族群意识、确立普遍的人类意识开辟了道路,并为中世纪初、中期的政治统一和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但也同时给基好教带来了两极化、不宽容、喜好扩张和圣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古代分别存在着以老子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朴素的自然法思想,然而在几千年的中西方文明发展史中,他们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其结果是在中西方分别形成了人治和法治的传统。本文对二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以期达到取长补短、借鉴吸收先进的法治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家祭祀一直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而礼官作为司礼的专职官员,担任国家祭祀典礼的策划与主持。在唐代重文的风气下,文人是组成唐代礼官的主力。礼官文人的命运常常同政治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唐一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礼官文人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13.
先秦文学的叛逆精神对叛逆文学传统的形成以至于中国文学的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古神话中那些具有叛逆意识的作品,是文学叛逆精神的源头;《诗经·魏风·硕鼠》是叛逆文学传统的开端;庄子对社会统治秩序和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否定,将文学的叛逆精神推向了时代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要准确把握传统民生方略的性质,必须对它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传统民生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民本不是仁政的实质,也不是仁政的拓展,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关系。传统民生方略的这一特点,使我国古代民生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微妙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5.
“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墨子》中才以思维规律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逻辑范畴并被自觉运用也是从墨家开始的。墨家逻辑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对“类”观念的阐述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墨家“类”观念有重要的逻辑意义,其“类”观念是中国古代的推理类型——推类的基础,只有搞清楚中国古代“类”的观念,才能正确理解推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这一制度横跨将近两千年,且在各个朝代的称谓、职权、人员组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比较不同时期的丞相制度以及相权与皇权的相互关系,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同一的东西,结合公共选择学派的知识,能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窥探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一丝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虽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却早已形成了该项法律制度的雏形。彼时今日作为制度工具的行政诉讼功能差异是由政治结构差异所决定的,因而传统意识如今仍能给予经验哺给。同时应当认识到。我国现时运行的行政诉讼同样区别于西方的初始设计,传统意识深刻影响着制度的本土适用。文章基于现代中国的政治结构.提出社会暴力消化、行政引导、正义标准的实践三项行政诉讼功能,试图探寻社会转型中我国行政诉讼应当具备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揭示了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特别是摩尔根关于政治观念的发展过程的分析,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顺序相承性,强调《古代社会》对民主政治最终胜利的昭示.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这对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古代文学无缝衔接的问题。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陶冶人思想感情的篇章,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对作品的阐述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古代文学无缝衔接的方法。本研究试图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古代文学中的思想精华进行紧密结合,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民主缺失的封建政治文化。"性善论"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其对宗法伦理思想的强化、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夸大以及对社会成员的个体义务片面强调,是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逐步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实现政治文明新的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