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山 《中国德育》2005,(4):68-70,55
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随著学生年龄增长,级次升高.非王式群体的整台现象更加明显和普遍。非正式群体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它是个体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分析,正确地予以教育引导,发挥其正功能,抑制其负功能,对于加强和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健康向上的群体环境.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些需要不能通过其自身单纯的活动来满足,必须以群体活动的方式,在实现群体目标过程中,使个体需求得到满足。而学校正式群体组织的学习、锻炼和教育的活动是为满足根本需要实现统一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这些活动不能满足每个学生自身多元化的心理需要,于是,学生非正式群体就产生了。如爱好一致而结成非正式群体,因某种利益和观点一致而结成非正式群体,模仿和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3.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其成因,从道德教育、强化非正式群体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其成因,从道德教育、强化非正式群体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高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后,认为在企业的正式组织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提出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除发挥正式组织群体的作用外,还要重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向健康...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要在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而又相互制约的人群。在学生群体中,由学校老师指导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叫正式群体。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叫非正式群体,又叫小团体。在现实中,学生不仅受到正式群体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注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影响。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第二青春发育…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考试周刊》2010,(40):226-226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凋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非正式学生群体"张扬个性、自我管理的需求较为突出,传统的"基于要求"式管理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价值导向",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无法适应"非正式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唯有采用因需而异、私人订制、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策略,建立"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新制度,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为其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14.
学生往往以友谊为交往的基础,以情感为维系交往的纽带,自然而然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学校把握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优势,寻找以同伴影响开展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有利于强化非正式学生群体交往的积极效应,发挥其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5.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活跃在社会大环境中,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如果从作用上分,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1.积极型。这类非正式群体约占整个总数的 25%。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学校学习的尖子,各种活动的骨干,他们思想进步、上进心强,对学习、活动认真负责。因此,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文体、科技等活动,以弥补正式团体的不…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环境、个体的需要、时空的孕育、高职院校发展特殊时期和学生的特殊性等。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加强校风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建立在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各种小集团。与班级正式群体相比,其具有凝聚性、稳定性、和谐性、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它的存在对学生心理成长、道德发展、知识获得及构成、个体社会化等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教师对于班级非正式群体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要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其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入手,探讨了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并重点论述了表扬鼓励、帮助引导、吸引渗透、瓦解分化等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除了少先队、团支部、学生会和班委会等学生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一些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和加强对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而忽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对其引导,更不能粗暴干涉和强行取缔学生非正式群体。本文力图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其特征,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进行全面论述,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人际关系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 系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简析 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 的那样单纯,而是极为微妙和复杂的。学生之间除正 式交往外,多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交往关系。学生之 间非正式交往不是等距离进行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 选择的,这种相互选择的结果,便使班级形成了各种 不同性质的非正式小群体。因此,谈班级人际关系不 可忽视非正式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