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珺 《文化学刊》2011,(6):186-189,194
一、"脉望"与"书连屋" 若说是"床上书连屋",那就无疑是位"书虫"。"书虫"是俗称,雅谓"脉望"。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中引道家经典《仙经》说:"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  相似文献   

2.
《宣和画谱》反映出北宋宫廷的绘画收藏情况和审美品评标准,对研究北宋以前绘画的发展、流传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版本繁杂,又或与《宣和书谱》合刊,难以考辨。通过整理《宣和画谱》现存版本,校勘重要刻本的细节差异,可确定其版本系统,即除存疑的宋刊本外,元大德本为最早版本。徐本以大德本为底本,由徐本衍生两条版本脉络:一为嘉靖杨慎刻本;一为“《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  相似文献   

3.
艾珺 《文化学刊》2011,(1):181-182
校勘学家向视"误书",即误字或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北齐书.邢传》:"有书甚多,而不甚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东坡《春帖》用‘翠管银罂’(翠管银罂传故事,金花彩胜作新年。),  相似文献   

4.
蒋跃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水彩画家,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专业教授。他出的《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一书在20年中不断修改完善,被多家出版社先后以7个版本出版,《绘画构图与创作》则被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5.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6.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29日的《藏书报》,刊登了陈炜先生所撰《<镜花缘>版本知多少》一文。陈文根据《连云港市艺文志》的统计,列出了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镜花缘》除外文译本外的25个版本,其中清代版本20个。但据笔者所知,《镜花缘》作为当时的一部"畅销书",以有清一代而言,其版本远不止20个。笔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为基础,根据本人知见,对陈文中所著录的《镜花缘》的清代版本作了补充,详细著录并考证了各版本的版刻特征及其刊刻、收藏的源流,纠正了前人著录中的讹误。另外,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也作了简单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艾珺 《文化学刊》2011,(3):188-189,194
古人所谓"三德",通常是指三种品德。如《书.洪范》所云"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又如《周礼.地官.师氏》所言"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以及《史记.中庸》所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等等。  相似文献   

9.
《尚书》有古文和今文经两个传授系统,它们之间的异同一是影响到司马迁对《尚书》的认识和评价;二是对司马迁撰写《史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研习《书》的过程中,司马迁赋予《书》两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品质:一是记事;二是为先王政典。前者是说《书》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资料;后者是说《书》是先王留下的统治大法,是政治中的典范。这两个方面的拧结既表达了司马迁对《书》的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书》对《史记》思想的渗透作用。《书序》产生于《史记》之前,是司马迁撰写上古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2):181-183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他自己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  相似文献   

11.
永乐《东昌志》是现存最早的江西志书,现仅有清初手抄本存世,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此书保存了数量可观的东昌题咏。然由于该书仅为东昌一镇之艺文志,其文献价值长期湮没。今兹考订其书,以补《全元文》之阙。  相似文献   

12.
又一本中国图书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的《诗经》。这一殊荣的获得也标志着中国图书连续七年在此项高水准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  相似文献   

13.
国歌是一个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下简称《国歌》)的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极其重要。本文试从翻译效应论角度分别对收集到的几个主要版本的《国歌》译文做一比较,力求公正客观地分析其综合翻译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国语》和《左传》两部作品都大量地引用了《诗经》的文字,两书的用《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霸道和王道思维的差异。根据《左传》,《诗经》引用必须要符合本意,即赋诗必类;但礼崩乐坏以后,出现了断章取义,随意使用的情形,一般以为这是赋诗断章的开始。根据《国语》,赋诗一开始就有断章引用情况存在。通过对《国语》和《左传》引用《诗经》进行比较发现,《国语》用的是晋国版本,而《左传》用的是鲁国版本,二者和今本《诗经》皆有一些差别。《国语》以晋国为中心,记载了天子治国和曾经称霸过的诸侯国的相关语说,代表了霸道时代人们的历史文化态度,和《左传》的王道思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请缨日记》具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布政使署刻本,一为1955年简体节录本。中华书局本则参照两个版本而成。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一位名叫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新疆人,开启了一场名为《我从新疆来》的对外传播之旅。他用《我从新疆来》架起一座新疆(人)与外部沟通的桥梁。他用时一年,走访20多个城市,记录100位新疆人的故事,出版《我从新疆来》。该书不仅发行了中文版,还发行了维吾尔语版,同时翻译英、法、德、俄、日、阿拉伯、土耳其等语版本,面向全球发行。《我从新疆来》一经面世,反响巨大。2014年12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库尔班江和书中人物代表。  相似文献   

17.
娄育 《中国文化研究》2007,6(4):128-135
明末徽州盐商吴继仕的《音声纪元》,既是徽州吴氏刻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又是一部重要的等韵学著作。对于它的研究,从出版学、文献学、音韵学和方言学等角度来看,都十分有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音声纪元》的研究,尚不系统。本文略述了《音声纪元》的研究状况及价值,并详尽调查了《音声纪元》的版本情况,希望能为下一步深入、全面地研究《音声纪元》提供一些材料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集——《放歌集》一共有四个版本,即1961年版、1972年版、1978年版和1982年版。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四个版本的《放歌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该文从篇目的增删、内容的修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版本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江湖切要》是迄今继《永乐大典·净发须知》而外记述中国古代江湖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典籍。今所见版本,主要是清署名"卓亭子"的增广本《新刻江湖切要》和翟灏《通俗编·识余》的部分引述。关于是书的成书年代,历来众说分歧。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八《识余·市语》云:"江湖人市语尤多。坊间有《江湖切要》一刻,事事物物,悉有隐称,诚所谓惑乱听闻,无足采也。其间有通行市井者,如官曰孤司,店曰朝阳,夫曰盖老,妻曰底老,家人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