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恩师潘天寿1947年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卸下重担,尔后便专心作画。他于1948年戊子所作的《松鹰》《诵经僧》《归友晤谈图》《烟雨蛙声》《观鱼图》《柏园图》等都成为精品。这年年底,我到“望吴山楼”看望老师,他高兴地拿出这些近作给我欣赏,并一一作了指点,使我痴迷地度过了大半天。时隔十年后的1958年,我在杭州收藏到的这幅《竹石幽兰图》,就是恩师这年秋凉时所作。这幅四尺对开的狭长之画,竹竿以右下角根部直上到顶,以挺秀之笔出之;竹叶浓淡偃仰,疏密精当有致,姿态生动,如临清风而舒展摇曳;左下部用粗笔重墨画带斜方形之石,并用焦墨点苔…  相似文献   

2.
论经学之训诂崔大华顾炎武在《述古》诗中咏道:“六艺之所传,训诂为之祖”(《顾亭林诗文全集》卷四)。可以说,传统经学最明显的学术特色就是训诂。就训诂的现代的语言学意义上界定来说,“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①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学之“训诂”,意义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3.
艾珺 《文化学刊》2009,(2):184-184
印文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淼纛”,鲜丽之貌。宋·王安石《酬裴如晦》诗亦咏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后世如今人钱君匐、董寿平等多有以此题旨意境为选题创作书画者。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咏水仙》与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水仙花》同是咏叹水仙的诗词作品,但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咏水仙》语言简单、自然,抒发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社会,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金人捧露盘·水仙花》语言精巧工炼,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对水仙品格的欣赏与歌颂,寄托作者志趣。  相似文献   

5.
余平生治史,与诗词无缘。但数十年因工作之便,多考察探访名山大川和文物史迹,其中尤对历史古都情有独钟,踏遍黄河以北各代古都。每驻足其残垣断壁,遐思悠远、嗟叹古今兴亡。偶有感赋,尝草成七言拙句。现以写作时间为序,择出《北国古都十咏》,不揣鄙陋,献曝方家。  相似文献   

6.
《谷梁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庚子 ,孔子生。”《公羊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十有一月 ,庚子 ,孔子生。”《左氏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按 :无“庚子 ,孔  相似文献   

7.
元初大儒刘因,一生倾慕周敦颐,其作《太极图后记》,力辩《太极图》源流,批驳诸多不实之词,并完善朱熹的结论,明确提出会通《太极图》《河图》《先天图》三图之理为一,巩固周敦颐理学源头的地位。此外,刘因继承"圣人之道",宣扬周敦颐的修养论,扩大了周氏在北方的影响,为元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曲哲 《文化学刊》2012,(2):131-139
历代流传下来吟咏辽宁的竹枝词虽然不如江浙、西北和中原地区数量众多,但也属于记述辽宁地方社会风情的重要历史文献。清代著名诗人缪润绂所著《沈阳百咏》,反映和记述清末沈阳的名胜古迹、风习民俗、历史变革和人情世态,而且几乎每首诗都有按语,详述所咏风物的源流。虽然是风土诗集,却堪称沈阳史料的珍品。本文以清末民初才子缪润绂的《沈阳百咏》为主,其他与辽宁相关竹枝词为辅,试对这些竹枝词从内容及其特点两方面依据相关文献进行类析。  相似文献   

9.
傅抱石先生40年代寓居重庆金刚坡下山斋时的精心之作《听瀑图》,经他自藏17年以后,赠我于南京。《听瀑图》近景画大树巨岩,树荫筑临溪亭子,有白衣文人扶栏谛听瀑声;中景系岩石之后,壁立千仞不见天,飞瀑直泻,水流从深壑中滚滚而出,以奔放之笔一气呵成,尽丘壑之奇,烟云之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第一手英文资料,探讨《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早期传播,强调了晚清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对于该作的首倡之功。主要涉及两方面材料:一是马礼逊编辑的《华英字典》中的孔明词条,二是米怜撰写的《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的《三国》。整体看来,由于对世俗文学的偏见,马礼逊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俗小说只有首倡之功而乏译介之力。  相似文献   

11.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头的国破家亡之慨.   ……  相似文献   

12.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一生都在追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华兹华斯的很多诗歌都在讨论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态度,《咏水仙》便是其中的一首。本文通过分析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咏水仙》,来体会他所主张的"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以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以及诗人如何使用"流浪者"的讲述角度和"回忆"的技巧使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易类"位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四十四家第一位。易类在经部中有十卷十类,其中易类存目四种。而易学在四库学中位列首位,可见其学术地位及价值之高。有鉴于此,从微观之处分析易类分类特点及学术价值,可以弥补宏观笼统研究《四库全书》之遗漏,为四库学研究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4.
五杜甫咏画诗 (包括咏书法诗 )计有 2 1首。咏物往往是咏有生命的“画”,咏画则是咏经过心灵过滤、选择和升华的物。物—画—诗之间 ,存在着审美的直接间接之异以及幻觉的双重性。画作为总体意象有它的特殊性 ,所画可能是一物 ,所画也可能是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画境可以是写实  相似文献   

15.
刘慧 《文化交流》2004,(2):37-40
民间收藏——传承历史文化的高雅活动1月11日,由浙江省博物馆等举办的“家有宝藏——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珍品”在杭州揭晓。由青铜器鉴定专家马承源、瓷器鉴定专家耿宝昌、玉器鉴定专家杨伯达、书画鉴定专家杨臣彬、杂项器物鉴定专家李久芳5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以及苏富比香港分公司中国书画部资深顾问黄君实组成的鉴定小组,在对众多的民间藏品进行认真的筛选后,评选出了“十大珍品”。这“十大珍品”是:元《王渊喜鹊鹌鹑图轴》、沙孟海行书《书谱》册、晚商《兽面纹铜鼎》、东汉《重列神人车马画像镜》、清中期《白玉光素碗》、清乾隆…  相似文献   

16.
陶慕宁 《文化学刊》2014,(4):117-119
《挂枝儿》《山歌》是明代后期冯梦龙收辑的民歌时调集,足以揭示万历以来民间时调歌曲的流变兴替轨迹,亦可反映文坛士林趋俗、求真、尚趣的审美诉求。辑者的眉批夹评,或涉方言市语,或及掌故流俗,颇可资吾人采择,藉以窥知晚明社会风气之迁转。晚明的民歌直接承袭了"国风"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缘情咏言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公安派反对拟古思潮的利器。但其中不乏文人的拟作,不能完全视为原生态的民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钟爱名山大川,吟咏过的名山就有庐山、六盘山、井冈山等。毛泽东也特别钟情杭州西湖山水,曾写了两首歌咏西湖名山的诗《五云山》和《看山》。《看山》系毛泽东登北高峰而作,现在北高峰上一大胜景就是为此所立的诗碑亭。诗曰:  相似文献   

18.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含蓄》比较注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表现,主张诗歌创作要用含而不露的表现手法,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与审美要求。司空图诗歌艺术形象具有"不拘于一格"的特点,另外,其诗歌意象中具有"取"和"收"的辩证思想,作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具有"万"和"一"的辩证关系。司空图将这两对辩证关系视为"诗家之极则"。直至现在,它们都具有极大的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评点《史记》几十次,自以为得《史记》之神,史家也多强调其文章与《史记》之渊源关系,但这重判断总体说来停留于表面化的关联,且颇多误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论著对归有光与《史记》相似性的强调,往往言过其实;归有光与司马迁在精神气质、生存体验、眼光见识等方面,相去甚远;归有光的文章,即使是刻意学《史记》的《马政志》、《书张贞女死事》等,也最多只是句法、章法或题材上相似。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长歌》是由当代诗人田耘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史诗,诗集重新梳理和审视石家庄30万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咏怀中寄托史思,以增强读者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田耘在诗歌撰写中渗透着史家之笔,在历史叙述中又蕴含着诗家之心,使诗作达到了"诗具史笔""史蕴诗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