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文章首先明确了建设文化强国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指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核心,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文化要素的全面发展,将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基于此,作者提出八项对策建议,下"硬功夫"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无所不在,它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无法衡量。然而,在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虽然文化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我国对文化的管理却相对滞后,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因此,只有推进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文化强国。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传承、创新四个方面对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和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3.
国家和区域发展必须实行硬实力与软实力双轮驱动。其中,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城市增强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以山东省日照市为研究个案,针对日照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为提升日照文化软实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强 《文化学刊》2012,(6):49-56
史华慈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对人性的奥秘、人的吊诡性存在、人的有限的自由以及人的复杂性的意识活动充满关切。正是基于这种关切他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一方面他持"弱势的、谦虚的文化整体观",不满于对不同文化作出诸如"x文化"、"y文化"的僵化、粗暴论断;另一方面提出"文化导向"说,反对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结构"或"文化蓝图"说,主张人既会被文化所限定,同时又有有限的自由,促进文化导向的丰富和拓展。在比较文化思想上,他认为古今中外的人分享了某些共同的关切,文化是围绕这些关切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因而具有比较和沟通的可能。通过这种比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丰富我们共同的经验,增加人类应对当今一些挑战时的选择余地。因此,真正的文化比较应该深入到问题意识的层面,以韦伯式理解走入人类经验之海。以这样的文化观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史华慈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面貌,对于我们反思传统,寻求其当代价值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受到限制时,翻译的文化便实现了转向,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也被放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实现跨文化交流和保持文化多样性为目的。本文在研究文化转向的前提下,利用哲学中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对事物"度"的把握等哲学观点对翻译过程中主体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学转型问题困扰着当代美学研究。我们从哲学文化视野中愈来愈凸显的整合趋向得到了启示 ,在方法论的关注中看到了希望。东西方平等的“对话”关系的确立是前提 ;比较研究是美学转型必经的炼狱 ;辨证思维在主体内在心灵上的运思是理论重构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对海内外的吸引力增强,这是大好时机,是中国"软实力"飞跃发展的机遇期,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林丹 《文化学刊》2010,(6):26-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国家竞争中,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建立在国家文化、国家精神、国家环境、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国家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国家精神的吸引力、国家公民的创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对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辐射力等力量的总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吸引力、国家文化创新力、国家文化整合力和国家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发展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满意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协调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持续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本文以和合文化审美为本体,以审美主体为切入角度,主要围绕和合文化审美中所蕴含的审美结构、审美过程及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深入挖掘和合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的体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踔 《文化学刊》2011,(2):173-179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仍面临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传播力不强、缺少文化"摆渡者"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竞争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力;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建构全社会参与建设新格局,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改善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增强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加强学科建设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点。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大学,都面临当代学科发展的新问题,譬如文学类对文艺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基本形态和学科边界,需要重新思考和进行梳理。文艺学被指责为"有文无艺"或从美学出,都是文艺学所面临的且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学科的交叉研究、新的综合文艺现象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文艺学,正视影视媒介对传统文艺学边界的冲击,正视正在扩大的文艺学新的研究范围走向。  相似文献   

14.
赵凤玲 《文化学刊》2012,(3):164-168
什么是"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泛滥?文化和国家实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的过程,认为文化失语与国家强大与否、国力强盛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正是中国经济强大、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文化反思,是探寻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用‘学校文化’代替‘校园文化’"的观点。"代替论"的错误首先在于把"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的文化"、"学校的文化",混淆了表属性关系词组与表领属关系词组的区别。其次是简单地与"企业文化"研究相提并论,而忽视校园文化的自身规律。最后莫须有地将20多年来的校园文化研究戴上"只重物质不重精神"等帽子,凭想象地创造出一个"学校文化研究"的"国际趋势"。"校园文化"概念的产生与广泛运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约定俗成性,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已初成体系。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就要坚持本已稀缺且被实践检验的为大家所认同的本土概念。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6):106-106
董全权在《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第2—3期撰文指出:文化软实力衍生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现实的生产力。传统节日文化的背后实际上存在一条“文化产业链”,节日食品、节日服饰、节日吉祥物、节日文艺展演、节日旅游、信息服务、交通服务等,节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元素,这些元素如果得到了适当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思想。"文化自信"理念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理性的有效论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深度上向西方哲学的古典方向推进,在广度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存与发展,就成为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作为软力量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近年来更是掀起了软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浪。然而,国内学界对于软力量、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与逻辑指向的表述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表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军事、科技等要素,转向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范畴。文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研究大致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落地情况和受众态度认知倾向两条传播效果研究路径,基本遵循了文化传播中由浅及深的接触、选择与融合过程。但是,针对目标对象的传播效果测量和评估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