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扬州文士形象在《儒林外史》的巨幅人物画廊中占据突出位置。这些士子多与地方官府关系密切,具有较深的依赖性,并程度不等交结、依附于当地盐典富商,体现了地位的卑贱和处境的维艰。其中亦不乏道德沦丧。钻营功名利禄之徒。牛玉圃、季苇萧、金东崖、高翰林、万青云、余特等,诚为鲜明的独创性和深刻思想性相结合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所绘扬州人物,大都实有原型。该书对扬州文士的精心塑造,从一侧面形象昭示了十八世纪上半叶清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次对扬州八怪之一李葂的题画诗予以辑佚、整理及分析。当前可见李葂传世题画诗17首,散见于各种文献。基本为人物图题诗。其中15首是题画像诗,多为高凤翰、卢见曾等朋友而作。另有两首题荷花诗。相较八怪其余众人,李葂存世题画诗数量偏少,但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论萧云仙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可谓精彩绝伦,众多人物被描写得出神人化,惟妙惟肖。其中有的可敬,有的可耻、可笑、可悲、可怜……其中萧云仙萧公子,是难得的可敬的人物。他的一生可用一首短诗概括: “少时惩恶勇助人,刀光血影保山河。筑城开田为百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繁盛,清中期文人流动频繁。李葂和卢见曾成为文人交游入幕中典型一例。卢李二人因诗名相识,拥有相似的诗词理念,诗多述实事而道性情。卢见曾推荐李葂参加博学鸿词科考,李葂卒后抚育其妻女刊刻其诗,助其诗画艺术留名历史。通过对卢李二人的诗词交游研究,对理解清人游幕以及李葂诗词、绘画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素重孝道,孝子故事颇多。《儒林外史》中有郭孝子寻父一节,时贤多考其本事乃《啬生文集》之胡孝子。近有学者认为《型世言》卷九所记王原事当是其本事。通过对《明史》、《续藏书》、《文安县志》、《国朝献徵录》等著述细细勘别,认为,《文安县志》所载纪常《王孝子传》作为本事才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重孝道,孝子故事颇多。《儒林外史》中有郭孝子寻父一节,时贤多考其本事乃《啬生文集》之胡孝子。近有学者认为《型世言》卷九所记王原事当是其本事。文章通过对《明史》、《续藏书》、《文安县志》、《国朝献徵录》等著述细细勘别,结论认为,《文安县志》所载纪常《王孝子传》作为本事才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人小说,有明显的传统历史叙事特色。这首先体现在《儒林外史》最直接借用了史著列传和类传体例,以春秋笔法叙事为宗。其次,《儒林外史》中许多故事情节也与正史、唐传奇和本朝时人诗文大量互文。这显示了吴敬梓史料勾辑运用的功力、才学见识的圆熟。最后,《儒林外史》虽是作者发愤之作,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彰显了作者醒世救世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林痼疾,却以描写大江南北风俗事故和日用常情入手,尚实写真,不作玄虚荒渺之谈,笔削得当,善善恶恶,人物丰满生动,从而坚守了传统历史的叙事伦理。不过,历史叙事的影响也使《儒林外史》有轻载人物结局的小小瑕疵。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物原型、故事本事、创作时间等都有考证的余地。如有关严贡生、严监生、成老爹、“添四客”等人物之若干重要情节各有所本,而由吴敬梓曾一度为塾师等可推论《外史》成书当在乾隆七年至十四年(1742-1749)之间,首尾8年。虽杂凑成文,但放眼广阔的文化背景深研一书,便可以从小处见大,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