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做法带有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时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作文教学,是对动手  相似文献   

3.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课改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当下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化倾向。因而"教学做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模式,便被响亮地提了出来。"教学做合一"的模式,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从"基于经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语录     
陶行知 《生活教育》2015,(3):53+105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2,(14):38-39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文———迁移能力的形成。要克服知与行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 ,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迁移 ,首先必须加强教、学、做的联系。陶行知先生早就明确指出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工夫 ,教固不成教 ,学也不成学。”(《陶行知文集》185页)语文工具性的学科性质 ,决定了语文教学尤其要强调教学做合一。正因…  相似文献   

10.
“教学做合一”旨在培养既会动脑又能动手的人才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真学。我们都清楚,教书、读书的目的就在于“用”,而要教得活,学得实,用得好,就必须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和学,要与动手联系起来,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二)实践是攀登技能高峰的缆绳“实践出真知”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这些名言 ,都概括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很看中教学实践 ,他提出了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他解释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 ,怎样学就怎样做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看 ,先生与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足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13.
一、教与学关系的和谐 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这两方面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对此,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要看成是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技能状态、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把教与学统一在“做”上,“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先生的论述,阐明了教学做三者的辩证关系,点...  相似文献   

15.
如何深化当今的教育改革,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教学做合一是我们的根本主张,经过试验,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最有效力的方法,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任何把“教学做”三者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一种误解。他所说的“合一”实际上就是有机的结合,“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而它们的中心则是一个“做”字,即实践。教学做三者在“做”字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此可见,陶行知先主完善而科学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因…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17.
苏美莲 《辽宁教育》2013,(12):88-8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做”,让学生在“做”中感知、体悟、深化。本文试以“认识图形”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的教育理念,提高“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学也应该做到“教学做”合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我们在“种植花生”活动中遵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很出名:"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句话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纠错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贯穿作用。一、纠错教学初始阶段,"教学做合一",教师应起好示范作用,可谓"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最好对纠错本的用法作出细致到位的指导,可以拿上届教过学生中整理记录较好的作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具体要求一目了然。除了典型题例,还有错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