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一项动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应 2 1世纪的时代要求 ,德育内容时代建构应重点选择做人教育 ,立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和富裕社会德育发展方式转变是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而致力于德育的方式方法的改进提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的路径和过程。它既是一个反思过去、着眼现在、预测未来的认识过程,也是从事巩固坚持、调整改进、新建提高的实践过程。研究德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必然态势、方法和措施既有唯物辩证法的依据和德育适应时代、社会和人的本质需要的理论依据,也有弥补德育研究不足,响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关乎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是德育作为伦理文化的自我反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视野中的高职德育必须走向开放,建构现代德育文化。现代德育必须立足于现实,寻求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这是建构现代德育的基本纬度。培养主体的职业创新能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提高德育实效以寻求主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是现代德育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的广泛深入,人们对网络技术逻辑和社会发展逻辑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创新网络社会语境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趋向教育目的,遵循教育技术逻辑。文章对教育技术逻辑支持下的网络社会创新高校德育模式的EDUCATE架构的内涵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赵森  郑航 《中国电化教育》2024,(4):52-58+98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既以专业知识分子的身份活跃于教育专业场域内,又在社会的公共场域中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两种角色并非绝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的。因而,大学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定位的困境,无论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或社会进步的层面,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必须重新建构与正确定位:"专业"的知识分子是大学教师角色建构的起点,"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碰撞是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专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是大学教师角色重塑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必将导致时代变革,在新的时代,教育担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而德育肩负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基的任务。德育不仅促进个体品德的发展,而且促进个体智能发展;不仅有发展个性的功能,而且具有社会性。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家庭德育对孩子的成长显示的作用越来  相似文献   

10.
法律变迁与教育的公共性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雅风 《教育学报》2005,1(2):51-56
公共性表明了教育所具有的直接使个人受益、间接使社会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保障教育的公共性,是各国教育法制的共同目标。必须以公共性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建构社会推进型的教育法制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孟佳 《中国德育》2013,(19):21-24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领活动。德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必然要经历学生个体通过教育活动适应社会,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并且将习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准则逐渐内化并作为自我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本在于机制建设。明确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源,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流动、产业变化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对立统一为逻辑起点,揭示政府推动力、市场运作力、社会参与力、教育支撑力、社会民众主体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机制合力;建构以行政为机制基础、市场为机制杠杆、计划为机制骨架、实施为机制程序、监督为机制手段、激励约束为机制措施的一体化动力机制体系。把创新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灵魂,不断健全创新教育体系"适应新科技革命时代"、教育方式"适应知识进步和教育民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晓婧  陈永红 《文教资料》2009,(21):184-186
目前,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烈冲击,时代文化对于高校德育的影响与高校德育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失衡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问题.面对当今时代文化的冲击,高校德育应该予以有效的措施来面对.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山东教育科研》2013,(7):20-22,56
当前,随着群体的不断分化、公共空间的不断压缩和公共言说话语权的不断丧失,乡村教师陷入了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困境,出现了公共性危机。危机的根源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为此,建构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应该从制度建构、知识建构、公共空间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坚持专业性和专业角色优先,重塑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生成的逻辑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永恒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生成,在生成哲学的价值理性范导下,大学德育蕴含先验概念和认知图式的双重建构过程,德育生成的价值建构与意义阐释并非混沌无序状态,而是遵循德育生成的逻辑框架。"符号认同"德育生成愿景是价值判断的同质逻辑和事实判断的异质逻辑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要统摄于德育符号"编码-解码"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中,并在大学德育活动中建构着动态生成的效能方式和意象性的符码关系。现实运作中的德育出现了"非线性"偏移的"本源性危机",浮现出外在严苛与内在虚妄的价值偏移,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德育实施的价值悬置和实践流弊。全媒体视域下"符号认同"的德育实践需要大学在境遇权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成理路,并形成大学场域中"政治-符号-德育"的生成共同体,最终趋向于大学德育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使得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与私益性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高到等教育的发展:公共性的增强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挑战着大学的传统与精神;公益性的增强使得社会更为关注高等教育公平;而私益性的增强则使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日趋复杂化。现代大学制度重构需要从高等教育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去思考大学制度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7.
张享生  陈修梅 《文教资料》2007,(35):191-193
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环境所处的社会环境现状,指出了德育社会环境重建的价值目的——构建和谐社会,并指出了高校社会环境的时代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现实的人的关注与人格解放实现路径的探索是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现实动因、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通过对市民社会“原子式个人”的意识形态袪魅,马克思将人格解放的现实道路指向了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随着以总体吸纳为特征的平台资本主义成为数字时代的一般生产方式,人的生存境遇的时代差异与传统阶级结构所面临的改写构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当代建构的全新课题。对数字时代人格问题的思考仍然要以人的现实性及其社会历史性为出发点,直面资本发展新阶段的社会现实,在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机结合中探析人格解放在全新历史条件下的可能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运鑫  廖益 《高教论坛》2006,(6):122-124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大学传统职能,是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自身逻辑发展过程中进行社会文化建构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历史赋予了大学参与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新职能:引导社会。随着大学引导社会职能的出现,人类的创造性和超越性有可能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上升与飞跃的光荣和梦想。  相似文献   

20.
德育事关天下安危和社会和谐,事关伦常次序和社会正义,事关个人生存智慧和幸福生活。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逐步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当今德育却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本文尝试建立一种行动德育的框架体系,以期破解德育的现实弊端,推动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