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城乡二元发展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价值失落、水平失衡、目标失准的情况,因此,推动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必然方向。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善治”目标的保障,具体包括治理体系的价值认同与共享、多元治理主体的完善以及灵活的现代治理机制的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通过制度变革,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治理平台,明确多元主体的治理责任;通过大力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城乡交流机制,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加剧,“县中塌陷”成为影响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治理上存在路径依赖和能力固化。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通过“共治”变革组织架构,构建多元主体合作的现代学校治理共同体,加强层级联动,实现链式融通;通过“精治”变革教师教育理念,聚焦行动研究和绿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提升治理能力;追求“善治”,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关键作用,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创新多元化学生自主发展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利益获得者。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法治化。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国家法制和教育法规是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法治为职业教育治理“良法”注入基本价值,保障职业教育治理达到“善治”。法治化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法体系和教育法规体系实现治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国家法和职业教育法执行体制机制,提升治理主体法治实施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倪娟 《江苏教育》2023,(36):30-33
梳理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要义,研判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有助于揭示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重点应在于实现规划理念的革新图治、坚持本土原则的治理取向和达到放管结合的动态平衡等方面。重塑教育治理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多方共治能力、研创教育治理工具、健全教育治理机制、完善教育治理制度以及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是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6.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治理视角审析,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高效运转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涉及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体系,要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回应并解决好“谁治理、治理主体之间是何关系”等问题。在职业教育治理框架中,“主动”“循环”“多元”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逻辑转向。因此,为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高效运转,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尝试以下路径及措施:健全职业教育治理保障与共享机制,助力形成“主动”治理的局面;创新职业教育治理制度,促进生成“循环”治理的生态;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推进达成多元“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实践主体,是否需要开展教育科研?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应该怎样开展教育科研?本文从教育科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出发,厘清了教育科研的价值定位;并通过教育科研不同主体间性的比较,明确学校教育科研的属性特征。基于此,借鉴查特斯的“教育工程学”视角,分析并挖掘了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模式,进而明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构建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基本内核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善治的题中之义。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探讨“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构建,是一种趋于融合型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路,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和清晰的现实逻辑。基于此,文章从社会系统、学习者、学习资源、教学互动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构建新时代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以为基层社会治理善治贡献新时代社区教育力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属性决定了在治理结构上要体现其办学类型,高职院校治理共同体应运而生,这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组织安排。基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从观念认同、机制认同、制度认同以及价值认同上推进路径选择,推动治理共同体产生一致性的集体行动,实现高职院校的善治共赢。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在路径上应该构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育课程设计,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机制上要建立联络机制,带课机制,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机制。以此来推动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思维是非线性的认识论,强调通过全局性、整体性和背景性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用复杂性思维审视现代大学管理,现代大学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大学不仅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四位关系,更要处理好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以及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同时还要平衡校内党政机构、学术组织、社团组织、学生群体的权力分享机制和利益诉求。因此,大学从“治理”走向“善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善治大学的路径在于:从外部而言,要重塑关系,明晰权责边界,形成大学、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共生性关系;从内部而言,要不断完善制度,大力推动改革,激发活力,真正实现学术本位,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13.
街头摊贩治理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难题.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街头摊贩治理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缺乏、管理手段弱化等问题.基于协同治理内涵及其价值的考察,对街头摊贩治理应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与多元主体治理意识,构建涉及街头摊贩管理的相关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摊贩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和创新协同治理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城市政府治理街头摊贩的水平,最终实现街头摊贩的“善治”.  相似文献   

14.
轩颖 《教育探索》2012,(6):71-73
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是实现“教师教育标准”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有效路径.当下存在两者合作关系尚不稳固、合作机制陈旧、合作主体缺失、合作力量不均和合作规范不科学等问题,亟须构建一种以“服务”为宗旨的合作模式,改革合作机制,增加合作主体,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方式,以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是指在协商、互动、合作、共赢等理念的统领下,由治理的主体、机制、内容和效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的、动态的制度及其运行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共治、法治、善治。大学内部治理在路径选择上要实现由单边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由法制向法治转变、由科层管制向人文善治转变,其体系内容包括治校理念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是指在协商、互动、合作、共赢等理念的统领下,由治理的主体、机制、内容和效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的、动态的制度及其运行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共治、法治、善治。大学内部治理在路径选择上要实现由单边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由法制向法治转变、由科层管制向人文善治转变,其体系内容包括治校理念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的进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不同利益治理主体价值共创和行为协同的过程,为实现“共治”“善治”的治理目标,在“放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治理主体进行“赋能”,促进和发展其治理能力。“赋能”是动态发展的,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突出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认知和行为的改善。依据价值共创网络的分析框架,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层面网络环境的结构赋能、中观层面信息技术的技术赋能和微观层面治理主体的心理赋能,不同层面的赋能都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发挥价值共创网络的赋能优点,可以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更是一种价值判断、选择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治理价值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治理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发展效用和意义问题。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取向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治理行为。所以,应对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定位。从满足职业教育治理价值主体需要层面看,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应该具有底线价值和最高价值。其底线价值是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效率,构建当今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新制度、新秩序,其最高价值是促进职业教育微观公平,从"共治"走向"善治"。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演进需要满足三种条件,即法治化与民主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适应、信息化与科技化专业化相融合,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应积极探索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合作博弈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政策、落实政策的保障机制、规范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文化的实施机制等多种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9.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在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院校科研治理要跳出固有的治理逻辑束缚,沿着“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的治理主线,从单维主体治理向政校企多元治理拓展,从职教研究向支撑地方科技创新延伸,从竞争合作走向共生共益。目前,职业院校科研治理实践中存在主体缺位、治理目标偏离以及制度环境不完善等困境。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的职业院校主体治理结构、持续可行的科研治理目标体系和适应契合的科研治理制度安排机制,是科研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于职业教育科教深度融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