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代史学大师范文澜的一生是奉献于学术事业的一生。早在40年代初,他在延安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相《中国近代史》,被誉为最早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编著的中国通史和近代史,对推动当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了一代学风。 范文澜生于1893年。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国学系。1926年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27年5月到北京。此后6年问即在北京大学和其他大学任教并从事著述。30年代初,他已先后编著《群经概论》、《文心雕龙注》等学术著作7种出版,享誉一时,是  相似文献   

2.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早在1926年,他就参加革命活动,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九·一八事变后,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写了大量著作,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倒退活动。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即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并以极大的努力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建国以后,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后任北大副校长,并主编《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他还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同志筹建了中国史学会,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辈史学家之  相似文献   

3.
范文澜(189-1969)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著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正史考略》等,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范文澜做学问是从专攻刘织的《文心雕龙》开始八手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研究文学思想的理论著作,通过阅读这部书,不仅可以系统地掌握古汉语,而且对于古代历史、古代文艺理论、魏晋前中国文学史以至天文地理等知识都有所收获。范文澜通过阅读这部“入手书”打开了学术研究的缺口,然后向纵深发展扩大,取得了很大成果。后来,他不仅成为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而且成为中国史的权威。范…  相似文献   

4.
范文澜是与郭沫若并称的老一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除了两部影响巨大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以及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代表性论述之外,还因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经学,被誉为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学的开创者。以下我们先简要叙述他的经学研究历程,之后再进一步论述其经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范文澜(1893~1969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字仲,浙江绍兴人。他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长征,次年二月毛泽东有感而发,写下了《沁园春·雪》。1945年8月,应柳亚子先生的请求,毛泽东将咏雪词《沁园春·雪》抄送给他,同月该词在重庆公开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沁园春》一词的发表,人民群众备受鼓舞: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的柳亚子、郭沫若,在延安的黄齐生,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山东解放区的陈毅等人,或以诗词唱和,…  相似文献   

6.
孙伯鍨教授哲学思想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伯教授,1930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规划哲学组成员。自1959年起,先后参加十余种哲学教材的编写,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卢卡奇与马克思》、《走近马克思》等十余部,学术论文60余篇。孙伯教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建树,特别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研究模式在方法论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术简历问(笔者,下同):孙先生,从您的简历…  相似文献   

7.
范文澜字仲(?),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生平著述甚富,有《中国通史简编》一至四卷、《中国近代史》(上编)、《正史考略》、《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国佛教史》、《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多种。自北京大学毕业后,范文澜留校任蔡元培的私人秘书,那时毛泽东正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不久,范文澜在北京大学任教、随后又到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校任教,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失掉与党的关系,于1939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1月,范文澜带了30多箱书籍,从河南抗日根据地来到延安,主持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的工作,任主任,并与毛泽东相见交谈。  相似文献   

8.
李成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比较、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出版专著《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实践·历史·自由——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追寻》《(德意志意识形态)研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青骊译本考》等5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理论文章8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或摘要转载39篇次。独作先后获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民族理论界和史学界过去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遗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以来,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延安开始编写《中国通史简编》。一天,一位朋友去范文澜家中做客,看到他书桌上不仅摆放有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有一本《全唐诗》,边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也是密密麻麻摘抄的唐诗。范文澜对朋友说:“这段时间,我的书中写到《中国文化》这一节,我准备通读《全唐诗》,还要求自己每天背上几首。”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与唯物史观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前,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别,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曙光中,敏锐地看到人类社会“新纪元”的肇始。“微言如闪首传真”(林伯渠对李赞诗),从而使他成为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也使北京大学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李大别在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对唯物史观比较系统的、多方面的介绍,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中国的和世界的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先后发表了一批诸如(我的马克思主义现)(1919年)。(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1919年)、(史学思想史)(1920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  相似文献   

12.
潘虹 《教育与职业》2015,(4):106-107
范文澜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任蔡元培先生的私人秘书.民主革命时期,他参加五卅运动,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后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和北方大学校长等职,并主持编纂了《中国通史简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史学研究和史学著作编纂工作之中,先后出版了多本史学专著,为我国史学理论研究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被时人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同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积极致力于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传播,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史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范文澜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于1940-1941年在延安撰成《中国通史简编》,共56万字,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历史见识上和史料积累上达到更高水平,于是决定对本书从头修订,至1965年完成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自远古至五代十国部分,共计110万字,因而实际上是著者用十几年功夫重写.这部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叙述中国历史进程所表达的史识上,在讴歌民族精神、阐发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上,在评价历史人物上,在描绘多样的社会生活上,在阐发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上以及全书的编纂、组织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础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4.
秦明瑞,1962年生于湖北监利,1980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年起留学德国,先后在汉诺威大学、图宾根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瑞士国家科研基金会研究员。在德国期间先后出版《关于现代西方管理体制的起源》(1992年)、《当代中国的择偶和婚姻》(1998年)、《长江———中国中部一个村庄的变迁》(2001年)等著作多部。2001年回国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01年7月,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骆风副教授在离开北大前夕访问了秦博士。年轻夫妻把生养孩子看得非常神圣骆:在你看来…  相似文献   

15.
学人风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5):F0002-F0002,F0003
徐文武,1964年4月生于湖北洪湖,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荆楚民间文化研究基地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主要从事楚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任(《荆楚文化研究丛书》执行副主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楚国宗教概论》(武汉出版社,1999)、《楚国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从1909年8月到1927年10月,鲁迅度过了他18年的教学生涯,曾在杭州和绍兴教过中学,后又在北京、厦门、广东的大学执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精辟的见解。五四运动后,1920年8月,鲁迅正式受聘到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并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在北大任教期间,鲁迅还为北大的刊物写稿,扶植学生的文学社团,培养了许多人才。现、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教授如冯至、鲁彦、许钦文、章川岛、曹靖华等,都在北大听过鲁迅的课,得到过他的培养。(一)…  相似文献   

17.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8.
范澜(1893~1969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字仲澐,浙江绍兴人。他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9.
翦伯赞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是中国史学会的缔造者之一。1949年以前,他和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等老一辈史学家一起,倡议成立中国史学会。翦老的一生,坚持革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为发展和繁荣祖国的历史科学,为宣扬、捍卫马列主义,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张海鹏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追求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真实面目为目的,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规律,再现近代中国的历史面目.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坚持和完善了中国近代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他继承了范文澜、胡绳、刘大年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注现实的传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科学的方法和革命的精神结合起来,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是张海鹏的学术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