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解答几倍多几,求两个数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习惯,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应用题中几倍多几,求和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渗透性的综合应用题。教好这类应用题,教师可安排以下的教学层次。 1.抓好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是教学“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基础知识,可设计下面两题让他们作回顾练习:  相似文献   

3.
两步应用题教学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第三册五单元的加减应用题,四册三单元的乘加、乘减,几倍求和、几倍求差以及先算加减法的加除、减除等应用题,都是两步应用题的起步。两步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发展,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准  相似文献   

4.
“几倍求和应用题”是五册二单元“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题中的一个条件隐蔽起来了,数量关系也间接一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图解,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寻求解答方法。现将44页例3的教学程序介绍如下。第一步,教师出示线段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条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一) 认识与记忆 1.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认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认识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4.认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5.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理解 1.懂得小括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合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基础,两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关键。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上下工夫。(1)教师要通过例题,教给学生要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2)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加、减、乘、除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很广泛,同时也是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两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材把这两种应用题与乘、除法计算结合起来,分别编排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中应解决好下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中安排的列综合算式解“几倍求和(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分步解答有关应用题,并掌握了“倍数关系”、“部总关系”等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是先分步解答,然后用“代换法”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列成一道综合算式。笔者认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这一技能的形成,并不是只有把两道分步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这一条途径,通过别的途径也能达到目的。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根据主体数量关系式列综合算式的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册课本第107页例1的教学,谈谈这种教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应用题是指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包括乘加、乘减、几倍求和、几倍求差,以及先加减的加除、减除等应用题。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解答方法,学会分步列式计算,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口述条件、问题和解答计划;难点是准确找出中间问题,把两步应用题分解成连续性的两个一步应用题。下面,就教学中几个问题谈点意见。一、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理解题意是解题最基本的前提,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正确,决定解题的思维方向是否正确。要注意让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有的题还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读完题以后,应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题目所述的事件,弄清题中反映数量关系的词语的意义,明确解题时关键是应该先求什么,哪些条件可以直接用,哪些条件要到解决某些中间问题后才能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第四册,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了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应用题,它是这册中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一、基本训练(时间:5分钟左右)可从复习比多(少)求和应用题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引入新课。如:1.二年级一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全班有多少人?2.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4人,全班有多少人?解答后,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要求全班有多少人,必须知道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已知,男生的人数未知,所以必须先求出男生的人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两积求和、求差等三步解决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两积求和、求差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两积求和、求差等三步解决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两积求和、求差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归类整理二、复习提要“应用题”由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五个部分组成。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看到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若干个可解答的问题。如看到“六(1)班有26名男生,28名女生”这两个条件,即可以提出:(1)六(1)班共有多少学生?(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或男生比女生少几人?(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或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24~2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的总复习中,共安排了22道应用题,所占份量较重。这22道题可分为两部分:(一)简单应用题。又可分为两组,第4题至11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简单应用题;第14题至16题是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三)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也可分为两组,第19题至27题是乘加、乘减、加乘、减除以及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多种形式的两步应用题;第28题、29题是通过求周  相似文献   

16.
“几倍求和”、“几倍多几求和”与“几倍少几求和”三种应用题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可抓住这一联系,按三个层次安排教学。一、用“几倍求和”的题目开道教学开始,将例5(六册P.80)改造成如下的准备题: “城南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第一次批准65名同学入队,第二次批准入队的人数是第一次的2倍。两次一共批准多少名同学入队?”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学生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又要先求出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再求和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感到困难较大。现在,笔者想就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提出一个教学设想。一、揭示“变因”,沟通联系教学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下称“两步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揭示一步应用题变化发展为两步应用题的“变因”,由此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变因”就是求出题目的所求问题的结果的一个隐伏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抓好两步应用题教学解答两步应用题.必须揭示陷蔽在题中的中间条件,这是解复合应用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等方面,两步应用题教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复合应用题的学习。因此,两步应用题教学是复合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搞好两步应用题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一步”向“两步”的过渡中感知中间问题。如果说学生解答一步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在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的话,那么连续两问应用题则是它们之间由量变到质变的桥梁。在学两步应用题*瓤,通过一题两间(连续提问)的方式,习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9.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20.
整数应用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逐步出现而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即简单应用题,二年级有一部分两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三年级以上则主要是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复合应用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一)整数简单应用题的教学1.启蒙阶段。这是对应用题的感知阶段。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题因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