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纵观全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突出了一个“骗”字。作者独出匠心反其义而用之,充分地表现出小红军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一、“骗”的原因小红军采用“骗”这种手段,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连累陈赓同志。这从课文中可以找出具体答案:一是陈赓同志两次把马让给他骑,二是陈赓同志要与他一同行走,三是陈赓同志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正因为如此,所以小红军千方百计要“骗”陈赓同志。  相似文献   

2.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中写道:“‘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向来的路奔跑起来。”这又是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细读课文,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3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陈赓创建情报网、营救被捕同志和惩治叛徒等三方面为此作一阐述 ,以求增进对一代名将陈赓同志的深刻认识 ,同时 ,也表示我们对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诞辰的深深纪念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10岁,而长征已走过70年的历程。长征中那一个个动人心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最吸引我的,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陈赓同志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前行时,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小红军也是忍饥挨饿,面黄肌瘦。当陈赓要让小红军骑马时,小红军却满不在乎地说,自己的体力比陈赓这个老同志强。接着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要同马比赛,并做出比赛的姿势。当陈赓同志想让小红军和自己一块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无可奈何的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红军,小红军却拍了拍鼓鼓的干粮袋,不肯接受。当陈赓同…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6.
《倔强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16课)一文的命题,可谓巧妙、简练。该课文原为《马背上的小红军》,现改为《倔强的小红军》,与原题截然不同,其作用是: 一、提示人物性格课文主要叙述了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陈赓同志见到了一位掉队的小红军。陈赓同志要他骑马,和他同行,却被小红军说  相似文献   

7.
典型细节是作者精心提炼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含义深刻,给人启迪,需要我们涵泳其中,反复体味,才能真正悟解。比如《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第八册19课)写陈赓同志在长征途中的茫茫草地里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这小鬼摆出副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的瘦脸,居然“微徽一笑”,用一口四川话拒绝了——不骑陈赓的马,不要陈赓伴行,不吃陈赓的干粮!最后,这小红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9.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名言引领着我对语文课标的解读:语文教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多维度地共享资源,完成建构的过程。本文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如文中描写小红军在饥饿和死亡面前,三次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 ,除了抓住描写小红军饥饿、疲惫的样子的句子和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 ,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之外 ,还设计了一个补白教学片段 ,让学生从想象中去理解、去补充。师 :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边读边想 ,你对小红军的处境有什么体会?生 :年龄小、饥饿、寒冷、疲惫。师 :陈赓要帮助小红军 ,小红军又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先走的?生 :当陈赓让马给小鬼骑时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并说体力比陈赓强。生 :当陈赓命令小鬼骑马时 ,小鬼倔强地说要和马比赛 ,并做出准备和马赛跑的姿势。生 :当陈赓要…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生:(齐答)好!师:(10分钟后)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老师刚才弄不明白的问题了吗?生1:陈赓明白了小红军说体力比自己强,还要与自己赛跑,说他要等同伴,说他的干粮多,都是假的,他在骗自己。师:你读书真认真,概括能力很强。生2:陈赓明白了小红军是活活累死、饿死的。生3:陈赓明白了小红军之所以要骗自己,…  相似文献   

12.
《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19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陈赓同志回忆在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着过度的饥饿疲惫,却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照顾,后来牺牲在马背上的事。作者塑造了一个宁肯自己受苦挨饿,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连累别人的小红军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所含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27日,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百年诞辰.陈赓同志戎马一生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已在中国人民当中广为流传,是我们几代人心中永远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幕启。茫茫沼泽地,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天色阴霾,寒风呼啸。风声中,一位红军小战士踉踉跄跄上场,他饿得已经走不动路了,盘腿坐在地上歇息片刻。零散的马蹄声中,红军干部团团长陈赓上场,他十分疲惫地牵着马,拄着木棍走来。)陈赓:喂,小同志,走不动啦?  相似文献   

15.
汪金友  陈滔 《高中生》2010,(16):46-48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陈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里的水咕咚喝之,而后,擦1  相似文献   

16.
&;lt;倔强的小红军&;gt;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有效凭借.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充分体会了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饥饿、虚弱、疲惫这一特点之后,我引导学生找出了文中一重点句“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并抓住“终于“这一重点词分三步迂回深入地进行了读文、讨论、说话造句、想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语言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精神,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教学过程:  师:下面请大家默看第二部分,边读边想:陈赓准备怎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想出什么理由拒绝?用笔划记。(生默读,划记。)  师:第一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拒绝的?  生:(略)  师:请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生分角色朗读,师板书:骑一会吧比你强)  师:第二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同志向我国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在这十位受表彰的人里面,有三个特殊的人!特殊,是因为他们是坐在轮椅上接受表彰的!  相似文献   

19.
虽然身为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的一名军人,陈赓却被公认为是一位极具"人情味"的将军。即便对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斗结束后,陈赓率领部下视察战场,他身边有个战士朝着一具国民党士兵的尸体踢了一脚,陈赓看  相似文献   

20.
《倔强的小红军》(详见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全文共15个自然段,各种教学参考书都分为如下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起这件往事。第二段(第2~10自然段):讲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要他同走,却被小红军说服,只好自己上马先走了。第三段(第11~15自然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回马救小红军的经过。其中第11自然段这样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