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法人、法人代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人:而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它是相对固定的.如“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又称法人代表人。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27日浙江电视台“时事七日”栏目中回顾 湖北省高级法院对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依法作出终审裁定时,这样播报:南德经济集团及其法人牟其中(牟奇忠)……。其实,这只的“法人”应是“法定代表人”。 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上述报道所表述的是法定代表人──依法代表法人(公司法人、企业法人)行使一定职权的自然人。由于一些记者、编辑和主持人缺乏民法常识,常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法概念混为一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非国有博物馆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作为法人民事权利的核心,非国有博物馆应当拥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当前,法人财产权已经成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的薄弱环节,是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博物馆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出发对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特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了探讨,为文物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版集团体制改革机制创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具有这些特征的企业将是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以下内容: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其中,企业法人制度是核心。企业法人指的是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和获得利润,出资构造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和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成为法人实体要“有独立支配财产的权利”,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具有民事能力和市场行为能力。所以,为了实现企业法人制度和…  相似文献   

5.
民事活动中,经常使用公证书。 公证书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法律行为及其有法律意义的文件、事实,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文书。 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法律效力、强制执行的效力和域外效力。 公证一般发生在民事争议前,通过公证加强法律监督,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发生纠纷。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可以作为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法人也可以作  相似文献   

6.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依照合同法及其有关法规和规定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规范的合同管理是维护法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围绕合同档案管理,一直存在某些难点问题,如收集归档率低,保管期限划分随意性大,管理模式与利用需求存在冲突,开发利用水平低等,制约着合同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同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与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归档保存协议。企业合同档案是维护当事人权利、义务,打造诚信企业,塑造企业形象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当事人重要的法律凭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笔者试从企业合同档案的特点、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企业合同档案工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学勇 《军事记者》2009,(10):33-35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阅兵报道的著作权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事实过程进行简单记录的“单纯事实消息”,不享有著作权;二是社论、编辑部文章等“法人作品”,著作权归法人所有;三是从业人员为完成媒体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作者所在媒体有优先使用权,未经所在媒体同意,作者不可向其他媒体投稿;作品完成两年内,作者不得自行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和公布他人隐私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牛津法律大辞典》把名誉定义为:“是对道德品质、能力和其他品质(名声、荣誉、信誉或身份)的一般评价。”名誉权,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权,它是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获得和维持其名誉的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的新闻传媒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而且这些歧视性语言均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对民事主体的名誉权的侵害。笔者经过考察…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与侵害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有保护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规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名誉权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解释。这不仅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在档案利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 《兰台世界》2005,(7):25-2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其中著作权的保护关系着我们档案工作者在提供档案利用与进行档案公布方面的法律控制问题。因此,在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时熟悉和掌握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的各种法律规定,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知识产权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通常认为由工业产权和版权组成。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与其“实施办法”,以及全国人大“惩治侵犯著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 ,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法人告新闻媒介侵犯名誉权诉讼的官司层出不穷。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 ,新闻媒介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往往是 :这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综观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之外 ,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使用“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但是人们一般认为 ,舆论监督权利是以三项公民权利为依据的 ,即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宪法》第 35条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第 4 0条还规定了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相似文献   

13.
徐茁 《浙江档案》2009,(5):46-47
公民出生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作为“人生第一档”的重要意义。根据《(民法通则)实施意见》第一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有关公民出生的档案记载.无疑是关系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重要依据。公民与他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引起的纠纷增多,有的还引起了法庭诉讼,比如:活“济公”为何走上法庭和陈佩斯正式向长沙市地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都是因为名誉权的问题。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的重要人格权。所谓名誉,就是社会上一般人对某个公民或法人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告诉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法律规定应告知他们的其他事项的行为,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严肃对待论文作者的署名权———从署名、挂名和借名谈起●林春拓一作品署名权是著作权的内容之一。《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为作者”。这就是说,创作作品并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是作者...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准则,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逾越这个准则行事,新闻宣传报道也不应该鼓吹违背法律规定的新闻事实。但是由于法律知识浩如烟海,新闻记者难免会出现疏忽或是把握不准的情况,从而导致新闻报道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尴尬。特别是媒体为了追求时效,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时,这样的法律差错更容易发生。因此,我们在审视这类热点新闻时,要观察这些热点中包含的法律内容,从而发掘出独特视角,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获得报酬权,即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通过支付稿酬的方式来实现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是我国稿酬制度的基本内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对稿酬制度的建立和稿酬标准的确定,曾经历了几个阶段。早在1950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是解放后颁布的第一个与稿酬有关的规定。“决议”规定:稿酬办法应在兼顾著作家、读者及出版家三者利益的原则下与著作家协商  相似文献   

19.
科技出版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纠纷呈上升态势,出版社、期刊社往往在不经意间即成为案件的被告,被推上被告席,不但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自身形象受到影响。尽管科技出版工作在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是很多,但作为编辑,了解一些科技出版工作的法律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还是十分必要的。科技出版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抄袭与剽窃《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  相似文献   

20.
国外出版行业协会运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外出版行业协会是通过法律确认成立的协会,其主体通常是民间出版机构.他们是自发地按照法律的规定成立的相关团体,其性质是非盈利性法人组织.研究国外出版行业协会运作模式,会为我国出版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