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业务广角》是今年《新闻战线》推出的新栏目,面向一线采编人员,采、写、编、评尽融其间。设有《采编一线》、《新闻幕后》、《记者思考》、《编辑一得》、《评论评析》、《好栏目推介》、《采访心语》等子栏目。该栏目开设以来,受到新闻界特别是一线采编人员的广泛欢迎。从本期起,本刊与钱江晚报合办这个专栏。希望一线采编人员踊跃来稿,与我们一起共同把《业务广角》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要把一张地市县报办好,最伤脑筋的恐怕是处理“向上”和“向下”的问题。50年代,我在湘潭地委机关报《建设报》当记者、编辑,嗣后到湘潭市委的《湘潭日报》,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听人议论颇多的一条“经验”,就是两眼必须“向上”;上边说什么,你写什么,上边没说的,你千万别动那个心思。当记者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跟市长、市委书记和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在农村中历来处于中心位置。但如何将植根于广阔天地里的大量特点鲜明、价值含量高、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挖掘出来,并写活写实写精,写得掷地有声,一直是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力图攻克的“难点”。《新华日报》“市县要闻”版虽然也立足于地市县区的报道,但许多稿件在强化接近性、可读性,改进“黑板报式的表扬报道”方面狠下了功夫,从中可以感受出编辑、记者们的良苦用心和探索精神。 农村新闻要见“人”见“事”才能“鲜活”。时下不少有关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不是人物、不是事…  相似文献   

5.
“您是北京晚报《古城纵横》的编辑吗?我是日本《读卖新闻》的驻华记者星野,我要给贵报送一份批评稿件,希望能刊登在《古城纵横》这个栏目里……”今年5月20日上午,北京晚报编辑部接到这个电话不久,这位日本记者就来到报社,郑重其事地将一份用中文写的批评稿交到编辑手中。第二天,在北京晚报一  相似文献   

6.
媒体需要品牌,这个命题似乎正在引起关注。尽管对这个问题还少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探讨,但是,有一种现象却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那就是有相当一批好的广播电视栏目和节目,已经受到受众的追捧,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等。浙江台和一些市县台都有此类的栏目和节目。这个现象说明,好的栏目、节目就如企业的一个知名品牌,确实能够吸引受众,打动人心,取得良好的教化育人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风雨记者路》这是我们新增设的栏目。设此栏目,意在让那些辛勤耕耘在新闻战线上的新老记者,把那些在做记者路上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生动有趣的事情用真实的故事、动人的情感、散文般的语言,展现给读者。这期推出的首篇《鸡毛札》写得生动、深刻、有趣、诙谐、幽默、读来或捧腹大笑,或眼含热泪,感人至深。欢迎广大记者朋友,把你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写出来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地市县报的记者感叹:自己所处的地域狭小,“精品”资源短缺,问鼎中国新闻奖难于上青天,能拿几个全省的新闻奖,就不错了。从这些记者的“牢骚”中,我深深感知他们崇高的敬业心和夺大奖的成就欲。诚然,地市县级报纸的记者与省级、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相比,出“精品”的资源相对少一些,夺大奖的困难(也可以说是制约因素)相对多一些。但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记者不写批评报道,给自己戴“紧箍咒”,给自己“缠足”,只栽花不栽刺,是“精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采写的消息《“告别三峡游”害了“三峡游”》,有幸获得199…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于一九九五年初每周二、五在八版推出专题栏目“冰点”。一年后,“冰点”栏目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十佳优秀栏目奖。 为写好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冰点》主编李大同,并阅读了《冰点》创刊后每一篇文章,我为其中包蕴深厚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打动,也为记者们精彩的文笔喝彩。  相似文献   

11.
贵刊注重实践,面向基层,开辟《市县报园地》栏目,这对不断提高市县报编采人员素质,促进市县报更好地为基层读者服务,肯定会发生重大的作用。我们非常高兴,并寄托着热切地希望和衷心地感谢。市县报是市县党委的机关报,是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似文献   

12.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3.
小动向     
本刊自本期起,设立一个栏目:《小动向》,反映一些新闻界的情况。本栏内发表的材料,有的来自来信来稿;有的来自各报的通讯刊物;有的则是本刊记者的所见所闻。不求全面,有一说一:或记某一议论,或言某一措施,或谈某一建议,或叙某一活动;一部一组的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下连当兵札记》专栏,是本报继《记者蹲连》、《记者代职手记》之后,连续推出的又一个贴近基层官兵生活的专栏。一年之中,先后有9位记者下连当兵,写出了10组44篇当兵札记,感情真挚,朴实生动,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去年第四季度,该栏目又获得了社长奖。回顾开办这个专栏的过程,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记者们的精品意x与敬业精神,是办好这个栏目的可靠保证。一张报纸好比~家商店的橱窗,缺少“精品陈/jtl””、便会失去顾客光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竞争力。按理说…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本刊1992年曾经开出《地市县广播电视研究》栏目,并且刊有广电部地方司和广播学院联合发出的开展地市县广播电视研究的通知.开展这项研究主要考虑是:较小的媒介是世界性发展方向,而它们的传播又具有鲜明的特色.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都不能简单地套用大煤介的经验,因此地市县广播电视的学术研究就具有了不可代替的独立意义.媒介驻地方记者站也具有类似的特征,我们过去很少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现在我们组织了一批这个领域的研究稿件,都是出自于驻地记者的手笔,以期引发进一步的有关研究.省电台驻地记者站目前处境一般不太好,…  相似文献   

16.
一许多人已经熟悉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盛会纪实》栏目。甘肃的人大代表说:今天人民日报一来,我们先找带有这个标记的文章看。人大黑龙江代表团有的代表把这个专栏里的文章剪下来,带回去。好几个代表团指名道姓地欢迎写过《盛会纪实》的记者前去采访。还有,来自中宣部、人大常委会和政协机关的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我是《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读完新世纪的第一期《新闻战线》,总的感觉是:面目一新。 为何说新? 新栏目多了。与去年第一期《新闻战线》比较,今年第一期除保留原有的《一月谈》、《经济报道纵横谈》、《报业经济与管理》、《地市县报》、《读者论坛》、《舆论监督大家谈》、《广播电视专页》、《新闻摄影》、《报业百花园》、《新闻界信息》、《漫画》栏目之外,新增加了《高层访谈》、《要闻播报》、《专论》、《前沿关注》、《新闻阅评》、《三新书屋》、《临窗寄语》、《世界新闻窗》、《回忆与怀念》等栏目。把原有的《业务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从去年以来,贵刊开设了《小记者》栏目,我们编辑记者阅后,认为这个栏目办得好。说它好,一是唤起了我们的童心;二是很少有错别字;三是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四是文章的构思新颖。这里,我们也希望本栏目在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上下功夫;其次是把这个小栏目办成名牌栏目;再其次是扩大栏目版面。最后,希望《小记者》能出版成册。读者来信$许昌市人民电台@梁国安 $许昌市人民电台@郑亚青 $许昌市人民电台@李俊恒 $许昌市人民电台@袁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