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离不开能量,因此自然界中的天然能量对我们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对地球自身的环境保护是极其重要的。1 水能的利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对水能的利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有较大的河流1500多条,其中水能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300多条,水流能的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已经开发利用的有3.8亿千瓦,水能资源丰富程度居世界第一。建国以来,我们在水流能的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修建了5万多座水电站,其中  相似文献   

2.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30):22-2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46亿岁。这是怎样得来的?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流携带盐分流入海洋,从而逐渐形成含有盐分的海水。如此一来,只要知道了海洋中盐分的总量和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分带入海洋,就能估算…  相似文献   

3.
“不尽长江滚滚流 ,流的都是煤和油” ,这句话寓意天然水资源蕴含有巨大的能量 ,是如同煤炭、石油一样宝贵的动力资源。在当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 ,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怎样合理利用地球上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成的地球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什么叫能 ?什么叫机械能 ?机械能有哪些形式 ?机械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 ,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机械能 ,使之为人类服务。1 .能量在物理学中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 ,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 ,它具有的能量越大。例如流动的水能够推动…  相似文献   

4.
对于地球而言,小行星或彗星对其的危害和威胁曾经发生过,现在乃至将来会一直存在。在地球强大的引力下,以百倍于子弹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地撞向地球,小行星的体积越大,撞击的能量越会急剧地增加,任何一颗直径几公里的小行星都将毁灭地球,哪怕是几十米的陨石都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即使用现在人类最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都很难拦截小行星。那么人类是不是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呢?庆幸的是原来我们还有一个星球的保护神--洛希极限。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安全     
救救地球与人类!21世纪必须加紧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要着重向全社会宣传“地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极限,”“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必须和谐”的道理,促进人们为实现生态安全而进行更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热平衡与热污染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中,其天然热源是来自太阳的辐射,也就是地球表面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这种持续不断的能量输入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但是,地球同时也向空间进行热辐射,而使能量释放到外层空间,又使地球的温度下降。就平均而言,地球表面各时期的温度是保持相对不变的,这就是天然环境的热平衡。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是通过紫外线和可见光,也就是短波辐射,而地球向外层空间辐射的能量是通过红外线,也就是长波辐射。这种使地球获得能量又释放能量的热平衡在地球上已经有几千年了,任何导致这种热平衡的改变,都会给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平衡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和氧气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地球之“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2006年10月24日在北京发布了《2006年地球生命力报告》,该报告指出,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地球资源,那么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相当于2个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08,(4):27-27
几千万年前,有一个神叫"上帝",上帝拥有许多孩子,但上帝最宠爱的孩子就是"地球"。为满足地球的愿望,上帝耗损自己的能量,为地球增加了生命力——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变得非常开心,人类与地球也相处得非常融洽。看到地球很快乐,上帝也非常高兴。不久,地球再次向上帝提出了请求,希望上帝能够赐予人类一些智慧。于是,人类从直立行走到钻木取火,一天天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源于人类的智慧;人类智慧的丰富与长进,源于人类对“已知”的掌握和对“未知”的探索;人生价值的异彩光芒,源于生命之动力。然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却不断发生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雪灾、飓风、火灾、车祸、空难、沉船、瘟疫……这些灾难在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给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