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灿是周恩来的堂弟.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时,曾托前来看望他的亲属转告周恩灿,请周恩灿来南京见一面.周恩来得知周恩灿要求去苏北解放区工作,提笔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在这封信中,周恩来要求苏北解放区领导对周恩灿"予以群众教育,使其改变观念,重观劳动,然后方能为童子师也."后来由于风云突变,周恩灿没有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灿先后担任杨州市两所小学校长.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本份地做人,始终没有向周恩来提出任何要求.今年笔者征得周恩灿孙子周年庆同意,将58年前的周恩来手书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陈梦熊 《文教资料》2001,(6):99-105
巴人 ,原名王任叔 ,是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 ,也是位反法西斯战线上的文化斗士。他是在上海“孤岛”时期就有所向披靡的“廖化”之称。 194 1年 3月 ,组织上曾要他去苏北解放区工作 ,后来周恩来改派他去美国创办《华侨日报》 ,但到了香港即因护照问题 ,美国没有去成。在港逗留期间 ,他为胡愈之在新加坡办的《南洋商报》的《狮声》副刊撰稿。同年十月 ,更应胡愈之邀去新加坡 ,任教于南洋华侨师范 ,并为当地报刊写稿。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寇逼近马来半岛 ,他在胡愈之的领导下 ,一面发起组织华侨的抗日团体 ,积极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中去 ;一面与雷…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25)
周恩来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大弟周恩溥生有一子,小弟周恩寿生有三男三女。在这些晚辈中,周秉建和周秉和的名字是伯父周恩来所取,都暗含深意。周秉和出生于1951年11月,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想到延安去为党做些工作。他在重庆找到组织部长博古。博古问:“你去延安要什么条件?”李达回答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博古听后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事后,博古对周恩来同志讲,李达想到延安去,竟然还向党提出条件。周恩来迫问,“他要什么条件?”博古答:“他说要有口饭吃。”周恩来气愤地说:“他说要口饭吃,就是没有条件嘛!你为什么要赶他走呢!”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2,(Z4):28
正周恩来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大弟周恩溥生有一子,小弟周恩寿生有三男三女。在这些晚辈中,周秉建和周秉和的名字是伯父周恩来所取,都暗含深意。周秉和出生于1951年11月,当时正值我国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期,新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周秉建出生于1952年10月,那时国家已基本上度过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期。那一年,周恩来思考最多的就是我国的经济建设问题。就这样,为顺应大环境,周恩来给两个侄子取了两个相对应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没有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把毕业精力贡献给祖国和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几个侄儿侄女到了周恩来身边。周恩来和邓颖超一向视教育孩子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经常召开家庭会议或找孩子们谈话,鼓励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对周秉钧和周秉华参军,周秉建去农村插队,周恩来一次又一次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先后在重庆、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谋求实现国内的持久和平,建设一个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在此期间,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以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宽广胸怀和对家乡人民的特殊感情,对苏皖解放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帮助。笔者认为,对周恩来与苏皖解放区的研究,前段时间在党史界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林彪叛逃后,周恩来立即给各大军区打电话.回话最快的是许世友.他在电话中向周恩来保证:"报告总理,我已下令占领南京的全部机场,请总理放心."  相似文献   

9.
童小鹏长期跟随周恩来做机要、秘书和办公室工作。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艰苦奋斗,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了不平凡的贡献。1983年,童小鹏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第一副组长,编辑出版了《南方局党史资料》、《抗战初期的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中央南京局》、《中央统战选》等书,真实地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业绩。1990年,童小鹏定居漳州。他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风雨四十年》(一、二部)、《少小离家老大回》、《回忆与思念》4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工作。在他的倡导下,漳州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
要以更广的视角全面把握“周恩来精神”的内涵。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丰富的,它包括理想、品德、人格、风范、精神境界等诸多要素。如果专指个人的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克已自律,还不能算立了“大德”,也不可能去立“大功”。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精神这些方面也应包括于其中,因为这些既是“立德”之所要,也是“立功”之所需。否则,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周恩  相似文献   

11.
汪泳 《内蒙古教育》2007,(8X):59-59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到教育家     
东缨 《成才之路》2012,(19):I0004-I0004
难道他以近天命之年、多病之躯,仅以一所苏北中学教师之位,去开辟中国语文教育另一片硕大的时空,他没有想到可能的失败吗?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有关人才和教育的思想、实践及其形成的基础赵德强周恩来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在参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也有着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建树。周恩...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里,周恩来协助毛主席十分忙碌地工作着。那几天,他的窑洞里彻夜灯火通明。 8月10日,周恩来起草用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延安总部第一号命令,指示各解放区抗日武装部队限期接受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的敌伪投降,如遇拒绝投降缴械,应予坚决消灭。11日,又连续起草延安总部第二至第六号命令,令原东北军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所部,即从现地出发,向辽宁,热河、  相似文献   

15.
阿冰 《陕西教育》2005,(1):39-39
仲秋的一天,阴雨淅沥。走出家门,一贯享受车子接送待遇的儿子发现我没有推出摩托车,十分不乐意地给我出了道“选择题”:或者用自行车送他,或者背着他走。我严肃地回绝了他的要求,反而给了他两个选择:“或者以后每天自己去幼儿园,或者爸爸每天送你到十字路口,你再自己上幼儿园。但你要明白,爸爸是不应该送你的,你长大了,应该可以自己去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16.
要以更广的视角全面把握“周恩来精神”的内涵。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丰富的,它包括理想、品德、人格、风范、精神境界等诸多要素。如果专指个人的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克已自律,还不能算立了“大德”,也不可能去立“大功”。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精神这些方面也应包括于其中,因为这些既是“立德”之所要,也是“立功”之所需。否则,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周恩来能立“大功”,也是与他的求是、创新、严细等精神分不开的。没有这些,也不能完全显示出来周恩来的特点。因此,“周恩来精神”不应当视为单纯的道德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没有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把毕业精力贡献给祖国和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几个侄儿侄女到了周恩来身边.周恩来和邓颖超一向视教育孩子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经常召开家庭会议或找孩子们谈话,鼓励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对周秉钧和周秉华参军,周秉建去农村插队,周恩来一次又一次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18.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一直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凡遇重大问题不能决断,他总是去八路军办事处去请教,他称为:“去时腹中空,来时力无穷。”1946年春节,育才学校开联欢会,周恩来、邓颖超一起来到礼堂,同学们高兴地叫:“周先生!邓先生!”陶行知说:“我们的孩子大多没有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把年长的老师称为爸爸妈妈,年轻的叫大哥大姐。周先生愿不愿意让孩子们按家里人的规矩叫一声呀?”不等周恩来回答,孩子们就热烈地叫起来:“周伯伯!邓妈妈!”大家使劲地鼓掌欢叫:“请周伯伯讲话!”周恩来说:“现在只有一个育才学校。等新中…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最重要的领导人和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独具特色.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各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他都以其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各派政治力量的透彻分析,主动灵活地开展统战工作,从而团结了同盟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本文就周恩来1946年5月至11月在南京谈判期间的统战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