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评委,我阅读了一部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稿件,这些总结新闻采写的心得体会,都是来自各地报纸的新闻记者和业余作者之手,文章比较短,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朴实亲切。在采访第一线上有那么多的记者,重视采访心得体会的总结这是很可贵的。可见《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这次征文,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成功的。从记者们写自己采访中“一得”的内容来看,写得比较好的,可以说是善于总结,写得不  相似文献   

2.
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评奖结果,于6月21日本刊编辑部召开的评委会上评定揭晓。“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历时9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稿件500多篇。经过编辑部认真地看稿、筛选;评委们精心、审慎地研究、磋商、反复地评议,最后评出一等奖1篇(北京日报记者纪涛撰写的《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亦如此》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纪念奖15篇。这次征文活动涉及面宽,影响大,反映好。500多篇征文来稿作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  相似文献   

3.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新闻与写作》这次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形象地比作是在一部分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中间搞了一次打靶比赛的话,那末,一部分参赛者之所以名落孙山,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草率上阵,不瞄靶心,慷慨射击,发发脱靶,浪费弹药。《当记者要求快求实求新》一稿(见附件),可谓是这类稿件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在这次“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中被淘汰下来的作品里,有一部分作品经反复阅读,发现其有着很具特色的“得”的,只是由于作者未能很好地将它提炼、总结出来,仅仅泛泛地讲了一下一篇作品的采写过程,便落了个功亏一篑的结局。应征作品《爱有源头情不碣(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从这篇应征作品和作者附来  相似文献   

6.
一个月来,我们收到函授学员陈讲峰写来的十多篇稿件,一一拜读后,觉得他很热爱新闻写作,写作态度严肃,采写的稿件也大都经过调查研究,能抓住问题,且叙述流畅,语言朴实,说明他在新闻采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结合他的稿件,就初学写作者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一剖析。一、要把话说明白新闻稿件终究是发表出来给人看的,因此,一定要把你要传播的新闻事实说得明明白白,这是对稿件的起码要求。然而,有的作者恰恰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以为自己明白的,读者就一定明白。比如小陈在《武警秦皇岛市支队着眼“处突”练硬功》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主办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竞赛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惜,鉴于主客观的原因,我错过了一次参加竞赛练笔、争取“榜上有名”的机会。前些日,在与同行们聊起这个话题时,有位同志问我:“你说‘采写一得’这类文章到底属于什么体裁?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这可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这里既涉及到了写作上的理论问题,又回避不了新闻采访的实践活动。可在我的印象中,在我所涉猎到的新闻理论书籍和文章中,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场合直接用英语采访、写作,也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希望在学习母语采写的同时,也能看到相应的英文稿件,从而提高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为此本刊特辟“双语新闻点评”栏目,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要。本期文章作者马建国著有,《英文报刊导读》一书。但愿此栏目的文章及其作者们的国际新闻采写实践和研究能为读者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安莉 《新闻知识》2006,(7):74-75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生活,连续采写了一些有深度的稿件,深受读者的好评,并连连获奖。如《能源大省何以拉闸限电》获得2004年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悬河,如何叫人放得下》获得2002年第十一届全国市、区党报新闻一等奖、《布尔养产业何处去?》获2003年陕西省新闻奖二等奖。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深入第一现场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这是笔者体会最深的一点。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求作者要深入第一现场进行调查,才有机会捕捉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读点新闻,就有可能采写出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三贴近”的稿件。以笔者采写《悬河…  相似文献   

12.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来的写作实践和宣传思想工作中,我感到不论是记还是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稿件时,都应当把握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以鼓励写好短新闻、提高稿件写作质量、锻炼基层通讯员队伍为目的的“《北京日报》康乐杯农口短新闻竞赛”评选揭晓。全部由北京郊区通讯员采写的44篇作品,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这次由北京日报农村部举办、北京延庆磁疗器械厂提供赞助的写作竞赛,从1987年5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历时6个月,共收到各区、县、局及乡村通讯员寄来的参赛稿件200多件。来稿普遍注意到了短、新、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南省新野县棉织厂葛磊同志来信向编辑部报告,在1989年由《中国纺织报》举办的“80年代劳模风采”有奖征文中,由他执笔撰写的报告文学《旋转在广阔的人生舞台》名列榜首,获得这次征文的一等奖。他写道,“饮水思源,总想起我的好老师《新闻与写作》。”他觉得,《新闻与写作》内容丰富,栏目众多,文章通俗易懂,使人越读越爱读,好似“醍醐灌顶”,回味无穷。他采写的稿件由原来每年10多篇,到1989年增至50多篇,并被《中国经营报》等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18.
《盐阜大众报》记者杨树立撰写的《好稿采写例话》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好稿采写例话》收录了作者的省以上好新闻获奖作品,以及在省级以上新闻业务刊物发表的论文、采写心得共76篇。全书以专题研究方式,针对新闻采写中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处理,深入 浅出地进行现身说法,如“把新闻写成花边消息”、“一个题材多种处理”,“把现场新闻写深刻”、“多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采写人物通讯的得失”、“用投稿者眼光编辑”、“记者经历的故事”等等。《例话》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是作者从采访一线捕捉的“活鱼”,以…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稿件的同时,也想撰写一些言论稿件。但苦于对言论写作不得要领,写出来的稿件文不达意。本文作者以编发《讲问题要量化》一稿为例,概括出抓住言论的时效、立意、结构、语言特色等特点,并引申谈到言论写作的体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当新闻记者20余年,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记者要在采写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练就“慧眼”,识别独家新闻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一篇稿件好不好,首先要看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看作者写得如何。如果所选题材重大,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