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5日20∶57~21∶10在格尔木市出现了一次沙尘暴天气。本文利用沙尘暴发生前的天气图资料、格尔木的探空资料以及沙尘暴发生前后格尔木自动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对这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起了激发作用;②该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起到了加强作用;③沙尘暴发生前风速迅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④气压和相对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夕和发生的中后期有明显扰动,沙尘暴结束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地面等气象要素有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年均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波及面也越来越广,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你知道沙尘暴的起因吗? 答:沙尘暴是一种强风将大量的沙粒、尘土猛烈地卷入空中的现象。它出现时,黄沙滚滚,遮天蔽日,使天空呈现土黄色,垂直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给农  相似文献   

3.
为何沙尘从非沙漠地区扬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之际,我们的首都北京往往会出现令人扫兴的扬沙或沙尘天气,这是沙尘暴在作怪。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是一种由狂风携带着沙粒或尘土(或二者皆有)长距离飘扬而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是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区每年沙尘暴日数达30天以上。沙尘天气自古以来就有,而且影响范围很广,从蒙古高原扬起的沙尘可以席卷华北、东北、朝鲜半岛,跨越日本和太平洋,甚至影响到北美大陆。我国长江以北几乎所有的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受沙尘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有着爆发频繁、影响广、危害严重等特征。如今对沙尘暴的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已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问题,利用1961~2005年中国145个区站点观测的沙尘暴天数资料,首先,对西北各主要地区沙尘暴进行了整体分析;然后,确定出了各地区和区站沙尘暴严重性的大小;最后,对各地区各区站沙尘暴情况的大致趋势进行了灰色预测分析,为政府关于沙尘暴进行防范、管理与治理提供了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最常发生在春天。气象学上,它被定义为强风吹起地面大量沙尘,使地面能见度小于1Km的强沙尘天气。依据地面风速和能见度的大小,由弱到强,沙尘天气又依次区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及强沙尘暴几种。沙尘暴在各地区常有不同的俗称,在我国西北及蒙古国称强沙尘暴为“黑风”,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沙尘暴干扰区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作用,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影响地区之一。沙尘暴在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针对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的特征,提出沙尘暴相关研究理论、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灾害学和生态安全等理论是干扰区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展生态建设首先要科学分区规划,使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各有侧重,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实现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发展,区域合作及政府的积极作用也是沙尘暴干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欢迎来到火星,请接受大尘暴的洗礼吧!地球的邻居火星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地球是各种生命生存的乐园,那么火星有没有可能也是生命的摇篮呢?人类自有能力以来,就不惜巨资,努力探测和了解火星,希望将来能够到火星开发资源,或移居火星。既然这样,火星上的气候就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那横扫一切的火星大尘暴。火星尘暴异常壮观1971年,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在发射途中观察到火星上出现了棕黄色的云,云的形状和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季,我国虽仍有沙尘暴发生,但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次数比常年明显偏少。 今年2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今年春季,我国第一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及影响范围等将被精确预报。2月底,中国气象局第一次正式发布了2003年春季沙尘暴趋势预报,指出四大原因将使今春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次数接近常年或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强风天气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影响很大。研究高铁沿线强风、大风规律,以及最大风速垂直分布、最大瞬时风速水平分布、最大瞬时风速随时间变化及周期特征,提出防御对策,提高动车组安全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减少强风灾害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达到安全、高效行车目的。研究结论:我国高铁沿线风随高度变化规律遵循幂指数分布,幂指数α取值1/4~1/12;我国高速铁路沿线最大瞬时风速水平分布是随着特殊风环境(高架桥、特大桥、高路堤、路堑、垭口、峡谷)呈现独特特征,以20m以上高架桥、特大桥、高路堤弯道及垭口、峡谷、狭管效应区间瞬时风速最大,深路堑和山谷瞬时风速最小。强横风区间短时间内瞬时风速随时间变化增量在±5.0m/s之间,最大瞬时风速随时间变化遵循正弦波周期。大风日数的分布规律受天气系统和地形影响的制约,以特大桥、高架桥、高路基弯道垭口、峡谷、山口、河谷、强风和大风日数最多。其中兰新二线百里风区强横风区间大风日数在157d~209d,是我国乃至世界高铁强风灾害最严重的区间之一。提出了我国高铁强风灾害防控对策由行车预警监控措施和防风栅及人工隧道防护措施组成,为我国高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本项研究对于制定全国高铁强风灾害对策和安全行车技术标准及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强风火灾的特点,阐述了强风火灾的扑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沙尘暴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基本措施及在思想上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风速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李江英 《青海科技》2003,10(5):32-34
利用自记风观测记录,分析了沙尘暴产生时的起始风速、风速变化及沙尘暴持续期间的风速特征及规律,为研究、预报青海省沙尘暴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21,28(1)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小灶火、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常规地面、探空资料及沙尘暴监测资料,对2020年6月29日至30日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地面及高空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少,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气候背景;高空槽及地面冷锋过境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柴达木盆地周围为戈壁滩,为沙尘暴提供了沙源条件;就柴达木盆地南缘4站而言大风、沙尘暴天气出现在3小时变压梯度最大处,风向由正变压中心吹向最邻近的负变压中心,且+ΔP3中心一般比沙尘暴提前约2小时出现;沙尘暴发生邻近时次探空资料中,高低层有风切变且近地面层风速大于500hPa时,且200hPa风速有明显增大,预示着本地有较好的起沙动力条件;高层干冷、中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状态使大气存在层结不稳定的现象,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沙尘暴出现时次至下一时次气温下降3℃~5℃,且气温下降幅度越大的地区沙尘暴强度越大;柴达木盆地南缘4站中除诺木洪外,3站能见度与地面风速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沙尘暴发生时次较前一时次风速增加幅度为4~8m·s-1;29日测站地面减压为4~8hPa,减压强度越大沙尘暴强度越大,日气压最低值出现时间比沙尘暴出现时间提前约5~9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1961~2006年期间,每年3~5月份沙尘暴发生日数、降水量、大风天气日数及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在近46年沙尘暴爆发平均日数为7.2天,最高沙尘暴日数为22天,变化规律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沙尘暴爆发日数与前一年冬季和当年春季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有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 ;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 2 0世纪我国沙尘暴从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急剧增加 ,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变化是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 ,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的现状,对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沙尘暴的成因和沙尘物质来源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是现代沙尘暴高发生区。自历史以来,这里一直是风沙灾害的主要成灾区域,据历史记载,16世纪开始增多,20世纪达高峰,尤其近50年来,强沙尘暴频繁发生,呈上升趋势。这与土地沙漠化的扩展密切相关。而且时间提前,范围增大。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沙粒在沙漠及沙漠化地区就近堆积,而卷扬到高空粉尘随气流继续运行,波及长江中下游,乃至周边国家。沙尘暴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恶化,为此,研究我国沙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抗风荷载性能是高层建筑稳定性考察的重要指标。目前对强风下的建筑抗风荷载研究主要是分析模拟和经验模拟,未将风速、时间考虑进去,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较差。为此,提出非稳态强风作用下高层建筑表面的抗风荷载实验分析。为充分考察非稳态强风作用下的高层建筑受风力情况,构建高层建筑在强风作用下强风速度入口函数,进而分析非稳态强风风场特性,风洞试验、RANS稳态模拟和LES瞬态模拟研究该环境下高层建筑表面的抗风荷载特性。实验得到平均层的阻力系数,三种模拟形式所得到的系数互相吻合,表明所得试验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在LES瞬态模拟中所得到的非静态强风风载,出现较大的波动,相比均值风载而言,在顺风时,其极值阻力要高于其2.2至2.5倍。所以,当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强风作用的干扰,且在处理时要基于均值风载上适当放大,这有助于建筑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06年3月26日~27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锋后大风是沙尘的主要动力,前期持续增温使得低层大气不稳定层结,中低层强的上升气流及低层辐合,为沙尘暴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19日青海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大风、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分裂短波槽的垂直结构为大风、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省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