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俗话说:'拳打两不知。'大千世界你随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对手,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不同情况,现代实战竞技更无例外。不同的搏击技术使用不同的竞赛规则,不同类型、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级别的选手,在不完全相同的擂台上进行拼搏,加上不同赛区、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各个选手的风格、体能体力、技战术的不同,所涉及的未知数可以说是千变...  相似文献   

2.
武兵 《武当》2004,(1):39-40
拳语讲:“手到脚不到,制人不算妙”,“手脚齐到方为真”。在实战搏击中,手脚同动,既有手法与步法协调配合,又有手法与腿法紧密组合两层含义,可使周身攻击力增大,变式换招敏捷,同时亦可攻中寓守,守中存攻,同攻同守,多角度多层次保护自己,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3.
奇招制敌     
张立学 《武当》2003,(8):44-44
现如今,实战搏击功夫拘泥于传统而有限的功防技能之中,你来我往,不能快速而巧妙将对手制服,使得胜败的结果也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4.
套路与实战     
在许多人看来,武术套路与实战搏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武术套路是用来比赛、表演的,是花架子,没有实用价值,而实战搏击是需要专门的技击训练的。那么是不是武术套路真的没有实用价值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论搏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搏击也叫技击 ,是世界各种武技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怎样在搏击中克敌制胜就形成了搏击术。搏击可分为广义搏击和狭义搏击两种。1 广义搏击与狭义搏击广义搏击是指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技击对抗。一般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比如拳击、散手、跆拳道、击剑等都属于广义搏击范畴。对实战的各种限制可能是有关组织规定的 ,也可能是搏击双方私下临时商定的。总之 ,广义搏击是在一定时空条件限制下 ,使用人体 (本文不讨论动物搏击 )不同部位进行攻防实战所形成的技击格斗形式 ,它是以武技攻防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考虑参与者的安全因素 ,来达…  相似文献   

6.
王贵颛 《武当》2005,(7):35-36
虽然我们已处在各种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日益发达的时代,但在与敌近距离距离搏斗时,格斗搏击技术仍是公安、武警、特警、边防哨兵等在执行任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特别技能。格斗搏击训练,也是世界各国特种部队、警察、宪兵、反恐组织等的必修课,是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一、实战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防守反击技术的形成、战术意识的培养 ,有助于在搏击实战中有效运用防守反击技术。实战中防守反击技、战术的有效运用要靠平时训练来培养。平时训练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防守反击技术训练,并一定要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前卫搏击与泰拳对抗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提高我国警察的警体搏击技能和实战水平,公安部中国前卫体协成功的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国际搏击大赛.本文通过对"中国前卫搏击对泰国泰拳对抗赛"的调查和对双方运动员、教练员的座谈,以及赛前测量所得的所有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并对比赛全过程进行了录像,针对双方队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和比赛成绩,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为武术早日进入奥运,为我国警察搏击训练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兵 《武当》2006,(7):34-36
蹬腿是以大腿带动小腿直线屈伸踢击,力达脚跟的一种腿法,是实战搏击中一种有力武器,具有易学性、多变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武当》2005,(8):30-32
三皇炮捶实战攻防技法,内容丰富翔实,重在技击实用,是中国传统武术在徒手搏击贴身近战时的实用技法。它包括了腿法、步法、身法、手法、拳法、擒拿术等人体四肢八节在实战对抗中的应用技术。并且在实战理论上采用新颖别致的笔法,通过每一组合的后面,用技击要领说明或解析的形式,发挥了本组以外的技艺内涵和理论性的讲述,丰富充实了本文所介绍的图解和文章,便于广大习练者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考察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形式关系的争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分析,发现有些套路与对抗密切相关,而有些套路仅是对一些具有技击含义的动作的艺术表现,还有些套路仅仅健身而已,后两者与前者分属不同的技术体系。武术应该按其主要价值功能进行分类,从而改变目前各类武术发展相互制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武术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武术的现象与本质.提出武术的共同本质是技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武术功法、武术艺术的特殊本质分别是技击含义、技击对抗、技击功力、技击艺术.并对武术本质的成因、作用及原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从理想来看待乌托邦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武术乌托邦,是关于技击的理想和想象,它既体现在对技术方法的尽善尽美的追求上,也表现为价值目标的全面、多元之上.套路的技击乌托邦体现在套路对武术技击的一系列想象性处理和加工,而表现出繁杂化、精细化、全面化等;技击话语的乌托邦表现在人们对套路动作的技击解释和对武术技击行为(如散打)的美学评价之中;以及"泛和谐"价值观对身体运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等的话语和追求之中.这种对武术技击的梦想,正是消费社会供给人们消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格斗在技术技巧上不相伯仲,但对阵抗衡方面有一定区别,探其原因有很多是区域文化差异造成的。文章参阅文献资料,对比东西方文化特点,在实际训练中扬长避短,吸取美国格斗运动中的技能战术经验和优势,以促进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尹蓉  陈新雄 《体育科研》2016,(5):62-65,76
成龙的功夫电影在继承李小龙式武打片后,又创造了中国武打片的新样式。成龙的功夫是从戏校中学来的,所以其功夫电影中的“打”与中国戏曲武戏的“打”关系密切,显示出杂糅百家、趣味盎然的风貌,其结局也具有戏曲大团圆的特点。成龙将戏曲武打技巧搬上大银幕,使“打”在新时代和跨国际中不断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徒手相搏的不同名称为主要线索,罗列、整理徒手相搏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自徒手相搏起源以后,徒手相搏在先秦时期出现了手搏、角力、相搏,徒搏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并且是军队训练的主要内容;秦汉三国时期徒手相搏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将角力更名为角抵,并出现了相扑一词,汉代角抵形成三种风格;隋唐五代十国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相扑朋”、“小儿园”.宋元明清时期徒手相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宋朝出现了比赛规则和裁判,在比赛技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并且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专门组织机构.发展到了现代,徒手相搏开始进入了科学化、正规化、竞赛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较全面地综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武术概念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最后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技能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20.
格斗技能一直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中西方格斗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格斗理念、格斗体系、技术特点和训练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未来中西方格斗文化的发展趋向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