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海涛 《今传媒》2005,(10X):49-49
红网全称为湖南红网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红网(www.rednet.com.cn)。该网站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管,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湖南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远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网站于2001年1月1日试运行,5月31日正式开通。自成立那天起,网站就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定位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新闻和综合网站,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和网络新闻总站,湖南省第四媒体,省一类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2.
红网,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新闻网站和综合网站,国内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一个率先并连续6年实现赢利的新闻网站。红网在全国率先创办网络评论栏目《红辣椒评论》,成为全国最大的原创评论基地;《百姓呼声》栏目成为全国最成功的网络维权平台;红网创办的《湖南手机报》,用户有望突破100万;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的新技术项目,也有望化蛹成蝶,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新闻真实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拥有新闻登载资质的重点地方新闻网站,红网一直把防止虚假新闻作为树立  相似文献   

5.
打造新兴强势主流媒体——红网的发展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网是湖南省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自2001年成立以来,网站为实现"打造以湖南新闻门户网为旗帜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的目标,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发挥网络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和经营等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新路子,现已跻身全国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前列.成为湖南颇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红网充分利用网络创新主题宣传,搭建党委、政府与网民沟通渠道,以及抢先发展新介质媒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等经验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国内率先并连续六年实现了赢利.  相似文献   

6.
舒斌 《青年记者》2009,(23):74-75
红网是湖南省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自2001年成立以来,网站为实现“打造以湖南新闻门户网为旗帜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的目标,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发挥网络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和经营等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新路子,现已跻身全国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前列,成为湖南颇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国内新闻网站的蓬勃兴起是在2000年,在全球网络经济一片萧条的景况下,中国的新闻网站却逆风而行,异军突起,而且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势蓬勃发展起来。以中央级重点媒体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国际和地方大型综合新闻网站千龙新闻网(北京)、东方网(上海)、南方网(广东)、北方网(天津)、红网(湖南)以及大型商业门户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3年1月13日至4月2日期间发生在北京的雾霾事件为例,以人民网、新华网、湖南红网以及东南网4家主流新闻网站发表或转载有关此事件的新闻评论为样本,重点对其来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这四家网站新闻评论来源上的各自特征,进而对中央级与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新闻评论来源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倾力打造的中国新闻网站APP排行榜2017年10月榜"11月15日发布。10月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APP是东方头条(东方网)、时刻新闻(红网)、南方+(南方新闻网),央视新闻(央视网)、重庆(华龙  相似文献   

10.
舒斌 《网络传播》2007,(10):12-13
红网自2001年成立以来,围绕“打造以湖南新闻门户网为旗帜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的目标,网站取得了超常发展,成为湖南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支新生主流力量和世界了解湖南的重要窗口。我们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坪 《新闻实践》2011,(2):52-52
红网:《百姓呼声》 对于民生的问题报道,省级新闻网站都十分重视,几乎都设有专栏,名称也很实在,"民生帮帮帮"、"民生热线"、"焦点民声"、"网上民声"、"民声通道",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系民众、服务民众的舆论氛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红网的《百姓呼声》,是其中一个典型。《百姓呼声》中有八个栏目:"投诉举报"、  相似文献   

12.
葛育民 《青年记者》2012,(35):67-68
近10年来,我国新闻媒体不断加快网站建设步伐。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网站,与东方网、红网等地方新闻网站百花齐放。中央媒体推出的地方频道,使"国家队"①加入到地方新闻竞争之中。以人民网为例,截至2012年9月,已开通40个地方频道。由于中央媒体地方频道往往扎根不  相似文献   

13.
朱德泉:传统主流媒体谈转变转型,实际上新闻网站也在转变转型。现在是PC端流量下滑期、新媒体平台建设期和话语范式转化期,在这样一个三期叠加的时代,新闻网站的转变转型充满了艰辛,有多种选择路径。我注意到舒总说过一句话,他说PC是根,同时他又说过另外一句话,要用70%的精力投入到新媒体建设上去。我第一个问题想问舒总,新闻网站需要有哪些坚守?红网在新媒体转变转型上,突破口怎么选?  相似文献   

14.
十年,整整一个年代过去。互联网业界永远不会忘记,2000年12月12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中央网站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成为我国首批重点新闻网站。紧接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先后批准建立了干龙网、东方网、北方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红网、中国江西网等一批全国重点地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2005,(8):34-35
在新闻宣传上,红网将继续坚持“以编为主,编采并举”的方针,着力打造原创新闻内容,将红网由“主流媒体”向“强势媒体”推进。一方面,红网将加大省内54家新闻单位集中上网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红网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同时,逐步规范日常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报道、重大活动报道、大型新闻战役报道以及系列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6.
吴扬 《新闻世界》2002,(9):20-21
21世纪是网络世纪,对传统媒介来说,组建新闻网站既是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推向新阶段的需要。在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许多省份加快步伐组建或联合组建新闻网站,出现了一批以当地媒体为背景,拥有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以新闻内容挂帅的网站,如千龙网(北京)、东方网(上海)、北方网(天津)、浙江在线(浙江)、东北网(黑龙江)、红网(湖南)、中国江苏网(江苏)等。  相似文献   

17.
"报网互动"的价值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涛 《青年记者》2006,(23):46-47
2006年,中国新闻网站发展史上有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报网互动”。2006年,中安网并入了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中安在线,新桂网也被广西日报报业集团兼并,湖南的红网与潇湘晨报合并,北京千龙网被北京青年报社兼并。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以“报网互动”为主题的网变正在悄悄地进行。在此之前,新闻网站拼资本不及商业网站,拼背景不及政府网站,拼技术不及专业网站,可以说新闻网站缺乏核心竞争力。地方新闻刚站尤其是具有党报集团背景的网站,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信息整合与转的单一思路,而“报网互动”就成为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倾力打造的"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10月总榜"11月15日发布。综合传播力榜显示,前三位分别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东方网、央视网、中国网、华龙网、央广网、红网、澎湃新闻网依  相似文献   

19.
周勇 《网络传播》2007,(9):48-49
8月9日,备受瞩目的第1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网上开始进行公示。从本次获奖作品的刊发单位属性来看,地方新闻网站和中央新闻网站获奖比例基本持平。不过,在含金量更高一些的评沦和专题一、二等奖中,中央新闻网站作品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中央新闻网站在过去的一年中水平提升很快,已经对地方新闻网站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但是,在综合评选不分级别的新闻名专栏评选中,由地方新闻网站大河刚的“焦点网谈”和红网的“红辣椒评论”两度折桂,中央新闻网站暂时与新闻名专栏无缘。  相似文献   

20.
舒斌 《网络传播》2007,(12):24-25
“一个网站没有品牌,就像一个企业没有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近年来,红网一直强调品牌战略,并确立了“新闻立网、策划兴网、人才活网、品牌强网”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区域特色网络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