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古时期 ,中国的儒学文化包括儒家学说及儒学化了的佛教 ,广泛传播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国家 ,深深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成为这些国家封建意识形态的核心。促成了东亚各国封建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空前昌盛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旅游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佛教更是推动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古代旅游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到了宋代,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期,佛教也进一步发展,给宋代旅游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其承袭了中国原始社会最古老的信仰传统。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国家史上,道教与儒家和佛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华传播及其中国化是一次实施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佛教在华传播的过程中,佛教僧人面对中国本土文化和语言差异的阻碍,为扩大佛教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选择了依靠神异道术、依附于中国本土文化、依附于封建王权、以通俗简易之道教化民众的传播策略,这些传播策略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达到了其传播佛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了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的融合后,在隋唐时代,备受封建统治者的优抚和礼遇,成为封建帝王实现有效统治的一种手段。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佛教在中国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起来,达到了其宗教地位的顶峰。本文试图通过概述佛教兴盛的表象,对其兴盛之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花郎道产生于朝鲜半岛古代三国中的新罗时期,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它的创立及发展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为花郎道多元一体的内在结构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核,佛教精神对花郎道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的士大夫.历史上,宋代士大夫们与佛教有深厚渊源,以致学术史将宋代士大夫们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称为“居士佛教”.着重从宋代士大夫们的代表——宰相入手,分析他们与佛教的联系及相互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其几千年辉煌而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总能让人深深感悟到佛教思想的无处不在。几乎所有成就斐然的文学大师们,都潜移默化于佛法气息的熏陶。其中,文人们又多偏爱以大智慧大神通游戏人生的维摩诘,有着浓重的维摩情结,促进了中国式的居士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佛教造像是佛教思想传播的承载体.它也是各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民众的审美意趣、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佛教造像的形象塑造反映出各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审美观念和民族向往.佛教造像艺术与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继而出现各时期不同的美学风格,使中国宗教文化更加精彩,并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二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美在意象、美在和谐、意境为美、伦理为美、和合为美.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一生受到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的影响。学界一般认为苏轼是信奉佛教的居士。本文通过对苏轼作品以及宋代笔记小说等史料的分析,证明苏轼不仅不是居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排佛的。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一生秉承禅宗精神,绍演禅宗法脉,中兴禅宗道场,重理禅宗规约,为近现代禅宗的中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南佛教在中国佛教向海外弘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显和最典型的即是江南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日本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日本佛教宗派的形成、教理教义的变革、新宗派的兴起等都与江南佛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唐代佛教与史学之间彼此互有影响。佛教充实了历史撰述的内容。影响了史家的思想,尤其在历史笔记中有丰富的反映。传统史学也影响了佛教史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澂,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17.
佛学管窥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对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教的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援佛入儒的过程中 ,朱熹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为解决从“理”到“物”的难题 ,朱熹援取佛家学说 ,提出“理—分殊”说 ;朱熹提出“格物致如”理论 ,使传统儒学哲理化和神学化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与佛教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唐代世风及柳宗元一生活动的考察,认为柳宗元与佛教徒交往,替他们撰写各种文字,都是带有非常明显的世俗功利目的的,是求自闻、求自适、助教化,而并非仅痴述佛教教义、仪式,柳宗元好佛的目的主要是用佛。  相似文献   

20.
佛学片论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以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教的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