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一五年云南唐继尧等人给袁世凯的漾电(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护国战争的第一通电报。揭露了袁世凯篡窃民国、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为保护辛亥革命所建的民国而斗争。这通漾电几十年来一直被众多的书刊所引用,但所引的电文内容却互有差异,究其原因,其出处不外有二:一是电文原稿,为当时报刊所载,后被唐继尧的《会泽首义文牍》、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黄毅的《袁氏盗国记》等书刊收录或引用;一是梁启超《盾鼻集》所刊的二通漾电全文(以下简称盾漾电),后被周钟岳的《护国军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等书收录或引用。其他如陶菊隐的《北洋军  相似文献   

2.
《明懿安皇后外传》一文最早登载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申报馆刊《瀛寰琐纪》第6卷,金性尧、薛洪勣等先生已认为此文实为托名纪昀之作。此文应为晚清之作,晚清薛福成作有皇后类小说多篇,其《书明史熹宗懿安张皇后传后》一文,与《明懿安皇后外传》行文极其相似,《外传》或亦为薛福成之作。  相似文献   

3.
《廿二史札记》是清中叶的考史名著之一。它所考正史,实际包括从《史记》至《明史》全部二十四史,因《旧唐书》、《旧五代史》未被当时清王朝列为正史而没有计入数内,故称它为二十二史札记。作者赵翼,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字耘松(亦作云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生于1727年(雍正五年),卒于1814年(嘉庆十九年)。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秀才后,到北京刘统勳处修史。1754年(乾隆十九年)由举人选用内阁中书。1716年(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1772年以母老辞归,不复出仕。“甫中岁即乞养归,优游标下者将三十年,无日不以著书为事”。(见李保泰《廿二史札记  相似文献   

4.
清末小说家《扫迷帚》,二十四回,原载于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所出之《绣像小说》第四十三号至第五十二号;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所出之集纳性刊物《广益丛报》第四年第二期至第二十七期曾予转载;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商务印书馆曾印成单本发行。其作者署名为“壮者”。这位“壮者”究竟是谁?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谈及《扫迷帚》,既认为“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又认为“可说是晚清的一部最优秀最有着影响的启蒙运动的书”。建国以来研究晚清小说史的论著,有不少都讲及这部小说,并给予应有的评价。然而,对于“壮者”是谁的问题,却是至今还未见到有人明确作答。那么,到底是谁?据笔者推测,当是曾经参加过晚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丁逢甲。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湘军作为晚清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依据裆案资料论述了湘军与晚清图书出版业的关系,指出:湘军人物在各地设立了不少书局,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经史书籍及其他相关学术著作,同时搜集保存了一批珍贵典籍,还刊刻了一些时人的著作。湘军人物致力图书出版业,一方面出于维系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从其目的和客观效果来看.有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今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湾洲人。 罗泽南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湘军之母”,与曾国藩并称为“曾罗”,人称“一代儒将”,《清史稿》有传。  相似文献   

7.
<正>王闿运(1833年-1916年),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壬父,号湘绮,室名湘绮楼。湖南湘潭人,出生于长沙。清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曾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府。后被四川总督丁宝桢延请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又为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清末  相似文献   

8.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嫌泛滥,均无法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提并论。清代学术有两个特点最宜注意。第一,“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清代并非“理学之衰世”。第二,清代理学“无主峰可指,难寻其脉络筋节”。故仍主张用学案体。他的《清儒学案》即围绕64位案主,分四阶段述一代理学之演进。第一阶段晚明诸遗老之精深笃实,远迈宋明;第二阶段顺康雍时理学成为压束社会之利器;第三阶段乾嘉诸儒沉浸经籍,“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与晚明诸遗老异曲同工;第四阶段为晚清70年,道成同光四朝,理学俨若复兴,然而,倏尔之间便成陈迹,其成就尚不及顺康雍时期,问题之症结乃在不能因应世变,转而益进。  相似文献   

9.
晚清之中国,国土四分五裂、民众痛不欲生。为救国图存,在鸦片战争与辛亥革命之间涌现出众多爱国知识分子。其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以译介西方思想文化或弘扬中国文化而寻求救民救国之道。本文以晚清三大译才(严复、林纾、辜鸿铭)为例,分析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与爱国情结,以及对当代译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就词学思想史而言,晚清民初的词学思想无疑是最璀璨的时刻,吸引了诸多学的目光。然而正如钻石的熠熠光彩是来自多侧面的折射,这一时期词学名家之多、各家词学思想之间的纠缠错综也是前所未有的。杨柏岭所的《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以下简称《建构》)一书,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作先前编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一书),从词学思想的单位入手,抓住词学思想随时世入心趋变的刺激而发生的变化,将彼此有别、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先生(1811—1874)独山兔场人,是享誉海内外的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篆刻大师,被誉为“学中泰斗”、“西南硕儒。莫友芝,字子,自号亭,晚号叟。一八一○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友芝降生时,家中有祖母及三个兄长,三个姐姐,加上长嫂,全家共计十二口人,耕读传家,颇为兴旺。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友芝自幼聪慧,三岁能识字,七岁能诵读诗书。其课读的草堂在住宅后…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袁世凯吞食。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民怨四起,国内“反袁”的呼声此起彼伏。开封报业走到了河南“反袁”队伍的最前列,相继出现的《大中民报》、《自由报》、《开封民立报》等,与袁氏集团的河南反动势力展开了顽强抗争。与此同时,《河声日报》、《时事豫报》等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为袁氏的专制复辟摇旗呐喊。1913年7月,袁世凯宣布国民党为非法政党,国民党报刊和其它进步报刊均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史称“癸丑报灾”。自此,袁氏集团把持河南数年,开封少有报刊出版。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朝所纂修的《四库全书》,一般认为共存七部。其实,此七部《四库全书》外,还有一部,即存放于北京翰林院内的《四摩全书》底本。《四摩全书》馆初即设于翰林院内。四库辑书时须先抄出底本,检校勘异后再行缮录,遂为定本。除此而外便是一批由各地采集之书应用后退还而无退还者,此二者均堆在翰林院库房内,成为《四库全书》七阁之外的又一部。由于存放于宫宛的《四库全书》正本只许“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使用,“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见《东华录》,乾隆朝四十一年六月)故有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4.
邹容《革命军》成稿于1903年3月,是辛亥革命的代表著作之一。仅在晚清时期,《革命军》正刊本、合刊本、伪装本、合辑本等版本多达二十余种。通过对晚清时期邹容《革命军》版本的叙考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革命军》文献价值与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利于厘清晚清古籍善本与民国新善本的历史演变进程,有利于把握晚清民国时期革命文献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廿二史考异》是清代三大考史名著之一。它考订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等二十二部所谓的“正史”。从目录上看,还有《续汉书》,系从《后汉书》中析出。作者钱大听,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音韵学家金石学家。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雍正六年(1782年)生,嘉庆九年(1804年)卒。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岁)中秀才。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六岁)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九岁)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编修,(扌瞿)右春坊右  相似文献   

16.
2012年8月1日,记者从曾国藩学堂获悉,曾国藩学堂国学丛书之《曾氏家风与教育》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晚清一代大儒曾国藩,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从一介书生成为一代名帅、晚清名相,被毛泽东、蒋介石推崇,其鸿篇大著《曾国藩家书》流芳百世,其家书家训影响深远,影响曾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曾氏后裔如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约农担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昭燏担任南京博物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吴门袁氏家族刻书与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刻书与藏书事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吴门袁氏作为刻书与藏书世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页。考证以袁褧为主的袁氏成员所刻主要书籍之版本面貌,以及首刻《唐伯虎集》之时间与原因,可以一斑而窥全豹,其原因在于袁袠与唐寅相似的受冤系狱的经历以及留事实于后人的目的。在汇集了袁廷梼重要校文的基础上,对家族刻书、藏书特点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18.
张帅 《成才之路》2011,(17):70-70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近日,本人仔细研读《曾国藩成功》一书,体味颇深。  相似文献   

19.
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记事时间跨度大,内容颇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其中有大量阅读正史和其他史体的感悟与评论。在近代新旧转化的大背景下,其史学批评没有有效地吸收西方史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仍是传统史学批评话语的再阐释,缺乏深度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阐释。《湘军志》是王闿运的成名之作,日记对《湘军志》的修纂缘起、编纂宗旨、体例设计、篇章布局、史料来源、改写重写、成书反响等都有系统记录,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从日记视角检讨王氏史学的“得”与“失”,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细节与实态。  相似文献   

20.
史官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明一代的史官制度沿汉、唐之旧,并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明代无专门的修史机构,而是以翰林院兼修史之职。翰林院下设史官负责具体的修史工作。明代重视史官的建置,早在开国前已有了史官的设置,为选拔史官还建立了相关的选举制度,其中以科举最盛。明代史官职责广泛,除了负责修史之外,往往还协助处理其他政务,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