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招商局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
由清廷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人于1872年12月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它对中国近现代民族航运业乃至一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带动作用.轮船招商局将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到许多经济领域,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容闳是洋务派官员倚重的人才,他所具有的异人的秉赋、可贵的报国情怀、西方文化背景素养、人脉关系以及商战实践能力,使他有非同一般的见解.容闳所撰的关于创办轮船公司的建议、制定的<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从这个层面上说,客闳是创办轮船招商局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延续了30多年。不仅创办了军事工业,而且创办了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是其中一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由单纯经营军事工业转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家企业,是兴办中国近代民用企业的先河,它的创办对于发展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确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第一,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和经营活动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地位。 1874年,轮船招商局刚刚开办不久,它倾其全力也只能开动4艘轮船(总计2435吨),到1876年的时候,它就已拥有了17艘轮船(总计11706吨)(刘广  相似文献   

4.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民用企业,它的兴起打破了“利权外溢”的传统格局,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本文主要探讨李鸿章在其筹建,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民用企业,它的兴起打破了“利权外溢”的传统格局,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本主要探讨李鸿章在其筹建.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自强”、“求富“思想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改革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电讯、交通、采矿、纺织、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创办轮船招商局.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廷枢早年毕业于香港教会学堂,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从而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接受李鸿章委派,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客观地表明:唐廷枢作为中国第一代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其经营体制、经营理念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源于西方的股份制被舶来中国之后,在晚清政治体制的束缚下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度,并成为洋务企业标志性的运营模式。探索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的特殊经营方式,对于继续研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轮船招商局是部分淮系人物创办的全国第一家民用企业,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招商局资金严重流失,限制了招商局生产规模的扩大,究其资金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招商局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其二是招商局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不统一.在此近一步探讨,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起用了买办出身的唐廷枢来经营管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李鸿章知人善任,唐廷枢务实负责,二人相得益彰,为中国早期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官督商办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公司治理机制,轮船招商局是实行该机制的典型代表。对其公司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官督商办模式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现代公司的发展,提出在政府干预不可摒弃的情况下,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确保政府监管适度、强化公司内控制度,寻求公司治理与政府监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漕粮海运是清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由于牵涉到“雇商海运”,使得它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木帆船业的发展和壮大,但由于外国轮船势力的入侵,以沙船为代表的中国木帆船丧失了沿海贸易的主动权;在与西方势力争夺沿海航运权的过程中,李鸿章利用漕粮海运的利润,创办和支撑了洋务运动的最重要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同时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轮船运输业;晚清铁路参与漕运最终得以实现。简言之,漕运对于清代运输工具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鸦片战后"中体西用"论的流行,李鸿章虽是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名重臣,但他却对西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接受西学、学习西学和利用西学等。在这一时期"中体西用"思想比较流行,但真正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却是李鸿章等洋务派人士,他们本想借西学来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臣李鸿章19世纪后半期长期把持朝政,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由著名学者顾廷龙、戴逸先生担任主编的新编《李鸿章全集》,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基础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历时15年,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项规模宏大、收集完备的大型文献的编辑出版工程。详细披露该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探究其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研究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以及他所身处的中国近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学术影响,也将会对进一步拓展性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照,  相似文献   

15.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请撤回留美幼童,致使李鸿章回天无力,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疏远乃至分离。没有李鸿章作靠山,陈兰彬很快黯然离开晚清政坛。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晚清官场派别林立,步步惊心。然而曾国藩、李鸿章却被同时誉为晚晴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为三朝重臣,李鸿章也官居极品,显然都得益于他们的为官之道。二人虽为师承关系,但细细比较,二人在为官背景、为官德性、用人识人、功过是非方面皆有不同。透视分析二人的为官之道,不仅使人深谙官场的风云变化,还可以警醒世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对外主张,历来颇受争议。李鸿章在这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将中国带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那种"外交虚无"的状态,主动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自强"等一系列新外交理念,使中国的外交决策开始理性化,人们也常将洋务时期的外交称为"李鸿章外交"。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思考洋务派对外主张的得失:得失为何,得失缘何,何谓得失。不同于就史论史的微观考据研究,本文尝试从历史大背景的视角探讨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外交主张的得失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股份公司制度是在外国资本的刺激和促动下产生的,要了解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制度的起源,首先必须研究外商在华股份公司的最初发展。股份公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19世纪中叶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以及中外贸易方式的改变有关,也与这种形势下外商在华洋行面临着资金短缺等严重的生存压力有关。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采取种种办法在华商中募股,组建了上海轮船公司。在航运领域之后,金融、制造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也相继出现了外商洋行组建的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中都有大量的华商附股。直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主创办的股份公司正式成立。洋行在组建股份公司的过程中,曾受到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经营习惯的制约,为了克服困难,这些股份公司纷纷采取对策,作出调整,结果导致股份公司制度发生了变异:股银分期缴纳制、官利制和有业务股东优惠分红制等外生制度就是这种变异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