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陈娇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13-114
八十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热潮的不断掀起,"八十年代"逐渐成为知识分子怀旧的平台,但八十年代文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却在这一潮流中渐行渐远。因此,回到"八十年代"的历史情境,探索"新时期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这两个概念命名背后的思维机制和在集体想象下的纯化文学的命运走向——"文学本体性"究竟是如何让位于"文学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荆建锋 《文教资料》2011,(12):67-68
作者认为"语文"实为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教与学和文学的教与学是"语文"的两个层面。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尽其所能,传授知识;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点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去政治化,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标准也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语境下,文学创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论文对20世纪90年代的几种主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私人写作"、"反讽"以及底层—民间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审美的多元化在带来90年代文学新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种非文学的乱象。因此,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认识,一方面应避免因秉持形而上学的价值论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另一方面对于非文学的乱象,应当呼吁作家和读者坚持批判的立场和个体价值的独立。  相似文献   

4.
"80后小说"主要以青春和校园为题材,充满了叛逆、忧伤、颓废、偏激、偏执的情绪,这也是"80后小说"被主流文坛诟病的原因,加之过度的商业化、市场化操作,"80后"文学创作亟需转变.近来"80后"作者纷纷推出转型之作,这些作品的题材更加广泛,主题意味更加浓烈,文学价值也越来越高.随着"80后"作者的转型,主流文坛开始认可"80后"作者,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本质的确认意味着文学身份进入了超历史的稳定,这无疑隐含着某些深刻的主观意图。通过对文论史上文学本质不同表述之间的对比,认为关于文学本质的分析在"作者本位"、"文本本位"、"读者本位"以及"形式和内容"几个概念之间形成了一个动态网络。文学应该拥有历史性的命名,文学是蕴涵社会意图的不断超越的现象,所以要说文学具有本质的话,那就是文学的历史性本身。  相似文献   

6.
人的文学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桂莹 《现代语文》2010,(6):154-155
阿简作为横跨绘画与文学两个领域的行家,她的文字表达尤其值得学写艺术随笔的作者借鉴。本文仅选取《山水叶子》一书中对"光线"的描述加以梳理与研究,并从观察视角与表达方式这两个方面着意探讨阿简描绘山水的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文学中,王朔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他是"新京派小说"和"痞子文学"的代言人,也是大众文学的代表之一。我们要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绕不开王朔。他的巨大成功与颇受非议,昭示着文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施行"海洋强国"战略,海军战略转型的时代背下,要从军事交流合作、外训、军事媒体三个方面拓展海军特色先进军事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增强海军军事软实力,为我国在和平年代海洋战略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中印文化是有着相似性的东方多元文化。印度佛教中的"非暴力"思想与儒家"和"文化思想在中印两国文化中具有最显著的相似性,它们都把对"和平,和睦与和谐"的追求作为两国文化的价值诉求。"非暴力"思想与"和"思想是人类和平、和睦相处的一剂良药,具有普世价值。它们的价值导向为两国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提供了新的文化选择思维范式,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中,作者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和宁夏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研究、批评。该书体现了作者"织毛衣"式的治学方式,提出文学对人的精神治疗功能,彰显了文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价值;在观照研究对象时,始终围绕着文学的本体因素展开,着眼于文学本体价值,带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但书中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1]是李永东继《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从租界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的著作。与前一部著作相比,该著的研究时段大为拓展,涉及"晚清""五四""孤岛"这三个时期。为了规避与前一部著作的重复,该著没有列专章研究"30年代文学",而是选取"30年代的女性电影"作为论述对象,以成全著作以时间为序的论述逻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放"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从实际出发,在"和平解放"西藏、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暂时允许其保存现存制度的思想,这对邓小平后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邓小平在四个方面深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平解放"政策的影响,又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了"和平解放"政策。"和平解放"与"一国两制"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伤痕文学"是中国在80年代开始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在"文革"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表现"文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它使文学恢复了尊严,是新时期文学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以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例,分析伤痕文学的特征、历史意义以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学中"敦煌文"的研究和分类评价李明伟敦煌文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半个多世纪来,我国老一辈的专家已经为敦煌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一向集中在变文。俗讲文、歌辞、诗赋方面。在非佛藏文献的敦煌遗书中,占有多数数量的杂著...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角度来考量,博客具有一定文学性,"博客文学"这一称谓有其合法性,这就使得将博客作为文学史料来研究具有了可能性。博客文学史料研究包括博客作者的研究、创作内容的研究以及当前博客文学式微及其原因的研究。这些都展示了博客作为文学史料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讦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作为新马华文文学的一项重要话题资源颇受大陆学界的关注.这一理论空间的"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算起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将联系新马华文语境,并借重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理念变迁、视野拓展的有关认识,以大陆学界的此类研究为观测对象,梳理总结这十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批评研究并作适当评价,揭示该论题的演进和它超越自身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场主义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忽视的散文流派。文章通过在场主义理论的几个关键词"介入"、"本真"、"后现代主义"来探讨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从而就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