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可用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要讲多久才能讲完呢?”当学生问答“永远都讲不完。”教师便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数,与这个故事有密切联系,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想)于是揭示新课: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2.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3.
微格情境学习完《杏儿熟了》一课,周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向奶奶学习什么?谁先说?”学生们纷纷举手。一生:“这篇课文写了‘我’儿时的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师:“这件事说明奶奶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一生:“说明奶奶很善良。”一生:“说明奶奶能想着别人,有酒愿意让大家喝,有果子让大家吃。”一生:“老师,我补充。奶奶感到有果子让大家吃才香。”一生:“说明奶奶有福让大家享的品质。”师:“还说明奶奶什么精神?”一生:“还说明奶奶有什么好事都能想着大家的精…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夜晚,小猫出去玩,小鸭子一不小心碰到了小猫身上。小鸭子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小猫说:“没关系!”小猫见小鸭子这么有礼貌,就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鸭子说:“好吧。”可是已经很晚了,小猫要回家了。就说:“咱们明天再握手吧。”小鸭子说:“好吧。”第二天,小猫来到小鸭子的家,小鸭子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为了我们握手,  相似文献   

6.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7.
信的别称     
在古代汉语里,信有很多别称:鸿雁:旧说鸿雁可以传书,《汉书·苏武传》中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 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便常以“鸿雁”来代指书信。尺素:素,白绢,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写字,后来就将尺素引申为书信,如:“驿寄 梅花,鱼传尺素”(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鱼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曾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后来称书信 为“鱼书”,亦以鱼代指信使。如:“渐行渐远渐无穷,水洞鱼沉何处问”(欧阳修《木兰 花》)。锦书:书信的美称,如:“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故事     
19世纪末,美国纽约某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讯后即自动返来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因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家父早有明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听后又问:“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翁继问曰:“令祖父必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  相似文献   

9.
美伢:“小新,你又开电视了。”小新:“我又不是要看电视。”美伢:“那你在做什么?”小新:“我在核对报纸上的电视节目表有没有印错。”美伢:“游泳真好。”小新:“美伢,你愈来愈像鱼了。”美伢:“你是说像美人鱼吗?”小新:“不是,你的鱼尾纹愈来愈多了。”美伢:“小新,你看,妹妹考100分,你才考50分。”小新:“我是照你说的话做的。”小新:“我说了什么?”小新:“你说我只要有妹妹的一半就很好了。”小新:“美伢,你说做任何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可以半途而废,对不对?”美伢:“没错。”小新:“那,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10.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3,(11):21-23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有说乎?”斶曰:“有。昔有秦攻齐,令曰:‘敢有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乾,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封万户侯,赐金千镒固。’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相似文献   

12.
我遇见了万事皆知的智慧,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我:“什么是幸福?”智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信念,那就有不同的幸福。”我:“幸福在哪里?”智慧:“幸福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只要你发现了它,你就会觉得幸福本在心中。”我:“可是,我没发现我的周围、我的身边有什么幸福呀。”智慧:“你去寻找吧。”我走了,离开此地。走呀,走呀,来到一块田地旁,遇见一位农夫。我问:“幸福在你心中是什么?”他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擦擦满脸晶莹的汗珠,憨笑一声道:“幸福就是有个好收成。”接着我又遇到了商人、教师……商人说:“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我班有一些男生酷爱篮球,一有时间就抱着篮球奔向球场,体育课打,课外活动打,下课间操打,中午休息时间打,放学以后打,甚至课间10分钟也要打几下,沉迷其中,乐此不疲,虽几经劝说,却收效甚微。有一次,我与几个爱打篮球的学生交谈。我问:“你们天天打篮球,不累吗?”学生说:“不累,我们身体好。”我又问:“你们怎么有那么大的劲儿去打篮球?”学生说:“因为我们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喜欢篮球运动中的竞争氛围。”我说:“你们能不能把兴趣分一部分给学习,把篮球运动中的竞争意识运用到学习中呢?”学生说:“我们对学习也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2005,(9):54-54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日:“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醉翁谈录》寓言)  相似文献   

15.
丁曰宏 《学语文》2014,(5):62-63
一、“吾”与“我” 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两处同时使用“吾”“我”的情况:一处是“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另一处是“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相似文献   

16.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司马相如骗钱、骗色、骗婚,还包二奶”:“徐霞客风流遍于足下”:“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而这几天又有人宣称:“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也有才,但好赌、好酒、好色。”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名词,汉语语法界普遍认为:“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少数兼属名词和量词的能重叠。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提出修正意见: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是有两种情况是可以重叠的:1.少数兼有量词性的单音节名词,重叠后,一类有“每一”的意思,另一类词意有明显变化,有借代或夸张作用;2.有些单音节名词重叠后有明显的“喜爱”、“亲切”或“细小”色彩,多见于儿童语言、儿歌及民歌中。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的优化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做到“八要”。一、引入要新。新颖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最大公约数”时,一位教师在课前播放《好汉歌》。上课开始时问学生:“‘你有我有全都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公有。”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清晰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之一“公有”的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公约数”打好基础。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则故事:同是卖粥的两个摊子,都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一样的。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要不要在粥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您的粥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吧”,另一半人中,有一些说“不要”,有一些说“打两个吧”。就这样,两个粥摊的营业额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核对妈妈:“丁丁,你又开电视了?”丁丁:“我又不是在看电视妈妈:“那你在干嘛?”丁丁:“我在核对电视报上的节目表有没有印错。”妈妈:“……”左右为难老师:“丁丁,请用‘左右为难’来造句。”丁丁:“考试时,我左右为难。”老师:“是题目太难了,让你左右为难吧?”丁丁:“不,是左右两边同学的答案不一样让我左右为难。”老师:“啊?!”名字有一个人在银行开户,委托银行职员为他填表:“您的姓名?”“费费费雷罗·彼彼彼得洛维奇·帕帕帕里奇。”“对不起,您口吃吗?”“不,我父亲口吃,那个为我进行出生登记的官员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