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聋校品德课程教学中,聋人学生由于听觉和语言障碍,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技能、能力"等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容易引发聋人学生道德认知的缺失、道德情感的偏移和道德行为的偏差。因此,聋校品德课程必须针对聋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有机融合。即我们常说的知行统一。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起着内部调控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在认知中得到满足,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才能将道德观念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在思品课教学中应重视情感体验,促进品德内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品德有所偏差学生。要转化他们可以从其心理根源入手。品德有所偏差学生的心理根源可以归结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偏差。因此转化他们就需要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及培养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导向、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从而有利于转化品德有所偏差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从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品行在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是离不开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而加强情感教育是完善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理想等,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正在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知情意行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是支配道德行为的核心。道德情感则依附于道德认识 ,对调节道德行为 ,促进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 ,只有当客观事物被人们所认识 ,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而当人们对一定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爱憎、好恶情感之后 ,才能从内心体验中明辨是非 ,提高认识 ,并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小学生尤其是这样。遵循学生品德内化的规律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着力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  相似文献   

7.
刘凯 《教师》2014,(1):49-50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教师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着手,去实现教学的目的。而这些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道德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及道德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必须时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笔者谈谈高一《经济生活》道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情感体验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培养,并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认知转化道德行为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经常而一贯的共同倾向。品德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学生品德的养成,是在环境教育(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影响下,使个人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不断矛盾统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靠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经常会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二律背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一般的道德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充分挖掘生活教育的源泉及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以有效的生成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高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在论述了道德情感培养在德育中的作用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而又强烈的道德情感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三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3G时代,青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难免会受到手机媒体的影响,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表现出种种新的问题和困惑。青年的道德价值观主要是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大基本要素予以表现出来。研究表明,手机媒体可能导致部分青年的道德认识存在偏差、道德情感形成脱节、道德意志产生动摇和道德行为出现失范。  相似文献   

15.
Moral elevation is described as a state of positive emotion that includes uplifting feelings, positive views of humanity and a desire to be a better person. Numerous empir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levation has powerful effects on people’s moral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he next step is to investigate how to maximize the emotion of elev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moral elevation research and the theory of moral disgust,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consequences of moral action would influence moral elevation. The results of two studie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Study 1: N = 122, average age = 36.96 years; Study 2: N = 232, average age = 23.93 years) demonstrated that moral acts with good consequences were more effective in inducing moral elevation than moral acts with bad consequence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个体德性形成的中介,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是发展美德以及德育建设的需要。现代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并关怀人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道德准则对生命的意义,道德准则也才会内化为道德学习主体自身品德结构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Elevation is the emotion elicited by witnessing acts of moral beauty and may be framed as the opposite of disgust. Two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elevation in moral judg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disgust. In Study 1 it was investigated whether elevation can attenuate the effects of disgust on moral transgression judgments. Participants were either induced to experience disgust (by giving them a bitter beverage), or to experience disgust and elevation simultaneously (by video induction). No effects of either emotion on moral transgression judgments were found. In Study 2 the nature of causal connectedness between elevation and moral virtue judgm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testing whether elevation amplifies moral virtue judgments. It was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judged morally good acts as being more morally good when being elevated,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causal link between elevation and judgments of moral virtue.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那么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过程可归纳为"知情信义行",其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将有效地避免传统灌输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早期儒家道德教育中十分注重对教育对象道德情感的陶冶,以孔孟荀为代表的众多儒家先贤倾向于与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而达成道德共识,并将其贯穿于"仁爱""礼乐"人性论等中心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