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对进化论的"误译"忽略了进化过程的复杂性,漠视了"异化"、"退化"等现象的存在。进化论为"文学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方法支撑,促成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之交的转型。进化论不是一种价值评判标准,以之评判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是写史走入的误区。只有摆脱"误读"的影响,疏离"新"、"旧"二字价值判断上的应用,才能合理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文学起源于民间"的观念进行分析,可以展现此命题中包含的矛盾和裂缝,从而证明"文学史"的本质是一套现代知识话语的建构,思想‘启蒙、文化革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学的现代定义以及进化论的历史观是促成其诞生的三块基石.虽然今天的研究者正逐渐抛弃用意识形态的观念而倾向用审美价值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但很少对构成文学史话语的全部基础进行彻底反思.所以与前人相比,我们只是将这套知识话语编织的更加圆熟,而并没有更加接近所谓文学发展的"真正"规律或者文学的"真实"面目.现存的文学史能够为理解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视角,但同时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文学史实,因此有必要在文学史研究中对这门学科本身抱着清醒的反省精神,寻找理解文学史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4.
渐进的进化史观可视为进化论思想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之间的桥梁。当进化论思想介入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时,它一方面动摇了传统文学复古的价值根基,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救国思潮,对文学的观念、语言、格局,乃至文学的学科体制等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存在着思想史挤压文学史的现象,不论是"进化论"、"阶级论"还是"现代性"等著史理念都更多地关注了文学艺术形态的外在,忽略了从语词、修辞及其背后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等层面关注作家作品,漠视了以人文为视角评判作品史学价值的高低的诉求,导致不同的文学形态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带上了思想史的编写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鉴于此点,应强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6.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思想成就--进化论和人权学说为理论利器,来评判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由于他们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重点不同,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造成了他们对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理论的不同演绎,最终导致社会发展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分歧.他们的思想各有独到的特色和价值,就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而言是殊途同归的,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胡适的“文学的历史进化论”为代表的文学进化史观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念之一。而无论是主张白话是文言的进化、“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上的语言变迁史”,还是主张文学的发展体现了心灵的进化、“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是同步的”,都不能准确而恰当地描述中国文学的历史。实际上,生物进化论被引入社会科学,用以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科学的,用它作为基础理论来清理中国文学的发展线索和运动规律同样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寻找发现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另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中国文学小说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从追求"自由"与"入世"的两个中国传统精神基本点出发,就其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中国小说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但他不是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因为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世界观的矛盾和思想的撞击充分体现在他的两部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  相似文献   

10.
严复不仅比较全面地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进化论和生存竞争的社会进化论,而且用逻辑方法解释了科学的发展并提出了科学方法论。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根据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对原著的思想有取舍、有发挥,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译著中附加了大量按语,把传统的"势"、"理"、"天"与天演进化规律结合起来,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构成了他进化史观的重要内容。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国人接受,另一方面也是严复用进化论论证自强保种、民族竞争、人类进步的需要。严复的天演进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话语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亦因有人误读,而给当今古代文学研究带来流弊。尝试从进化论与混沌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辨析误读的根源,转变解读方式,来对其进行纠正。当代人从当代文化系统出发,孤立地解读王国维的话语,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回溯到话语产生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潮,看进化论、西方文化思潮、中国传统经学如何合力于王国维身上,结合王国维写下这段话语时的交流的社会性质、互相制约的环境因素,解读这段话语的真实含义。借助混沌学的思维观照文学史发展,纠正其对文学史发展的简单、线性认识,从而寻求文学及文学史发展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了从"五四"时期所开启的短暂的启蒙时代而急速步入了空前激烈的革命话语时期。这一影响致远的文学"聚变",不但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改变了之后数代文人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可以说,中国文学的"革命转向"既是基于战争与革命现实的被迫之举,同时亦是当时大多数富有历史责任与重担的中国作家其集体主义精神的"错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青铜葵花》,读到作者曹文轩在序言中的几段话。他说,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所谓"深刻",而且这"深刻"似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对此,我基本上是认同的。只是我没他那么极端。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五四"及20年代的现代文学作品,皆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言说和描写国家与地方乡土形象。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以故乡为中心能指符号,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一系列空间物象展示中国形象的否定意义。浪漫主义的创造社诗人郭沫若则通过动物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隐喻中国形象,这种隐喻的背后和深层是对设计和再造"新中国"的自信。闻一多则亦以社会性与自然性物象、积极和消极的两级对立情感对中国形象予以描绘,内里自有诗人思想的积淀。而受社会进化论与救亡思潮影响的郁达夫与老舍等小说家,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中,对真实与想象的中国形象予以价值表征。这些国家形象言说和描写的多元性,既反映了"五四"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多元性,也反映了对救国救亡、再造中国的不同的思想路径和方向选择,具有文学与思想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郑渊洁为代表的中国"热闹派"童话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儿童文学流派。虽然"热闹派"童话在新时期曾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但对其是否是文学流派却一直未有定论。借助艾布拉姆斯对文学活动的研究方法,从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等方面来研究"热闹派"童话,可见中国"热闹派"童话具有文学流派的特性和价值,是新时期童话创作中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对古代的绘画、音乐、建筑以及诗词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远"原不属于文学审美的范畴,在古代的山水画中应用较多,后来才被逐渐纳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远"范畴及其合体范畴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章培恒、骆玉明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关于"台阁体"代表作家"三杨"诗文作品的分析,有先人为主、以偏概全之嫌,故其评判有失客观公正,令人生疑."台阁体"代表作家"三杨"的创作虽有偏颇,但亦有清新之作,有的也颇为真实地展示了明初盛世太平宰相的精神风貌,其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分别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