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读书,贵在滋味的品评。我们知道,汉字寄托着华夏民族的传统化,维护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读书,实则是读历史,读化,读人生。挑灯夜读,是一种宁静;像小小的蚕啃吃肥大的桑叶,读书是一种人生的自我丰富与完善。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即使受穷、身体不好也永不放弃读书,这便真正品味出了读书增加知识、涵养德性的意蕴。[编按]  相似文献   

2.
阅读     
曾郁 《贵州教育》2012,(3):24-33
写在复习前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期末的阅读复习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星换斗移,春秋代序,大千世界,本无定势。然而对于莘莘学子,读书也许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古今圣贤与仁人志士或读书明志,或以读书交结挚友,或以书修养身心,治平天下,孜孜,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关于读书的法,亦因人因时而异:孔夫子读《易》,“韦编三绝”,勤奋如斯;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率性而为,却如信将兵多多益善;韩愈读书如饥似,“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阳修一生手不释卷,“枕上马上厕”分秒必争;朱熹读书要求全神贯,心无旁骛,“眼到手到心到”;陆九倡导“易简工夫”,积寸丝而成匹素…前辈学者读书,各…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滋味,并非只有甘醇。尤其是专业书,像一杯浓茶。苦而微甘,当坚持读下来。细细品味,那书中的丝丝甘香才慢慢浸润出来。今天,我读完了帕克·帕默尔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静静回味,它的醇香弥漫了心头,涌上心间的是: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最是书香能致远”,要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滋味,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继高先生编著的《名人读书艺术》的内容特点:一是论及了读书问题的方方面面,如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二是书中论及的读书方法都是老作家、老学者的经验之谈,可学可行;三是借名人之口谈读书,有“名人效应”;四是本书作者在每篇文后所作的“提示”准确清晰。该书对人们的读书学习具有鼓励、指导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谈到要认真读书时,总爱说:书要仔细读,别像读小说似的。似乎读小说就只该粗粗浏览。  相似文献   

8.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我也是这种感觉。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我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  相似文献   

10.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  相似文献   

11.
读书六义     
读书六义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义:力求正确地、准确地理解理论概念的含义。二、通议;要明确书中知识,如定理、定律、公式的应用范围。三、余义:注意定理的扩展和引伸。四、疑义:读中深思发现疑问,力求透彻地解决疑点。五、异议;要了解...  相似文献   

12.
吴亚静 《考试周刊》2011,(70):63-64
承担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多了,现在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我不禁想到了这群孩子刚学课文时的情景:爱读书,能自己借助拼音,响亮地去朗读课文,朗读的兴致特别高涨。可仔细听听,就会发现问题:孩子们大多在一个字一个字地拖着长腔读书;多读几遍有点熟练后,便开始唱读,快速地读,像小和尚念经,没有节奏,念得小脸通红,对于老师提的“字字入目地读”的要求充耳不闻。再加以指导与练习,又演变成老师在场读书其声优美,老师不在场读书又恢复原调,我行我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朗读指导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几个月下来,效果明显。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指导过程与方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4.
自我们懂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一直在不断地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学富五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足见读书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增加优雅,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尽头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18.
近来,笔者听了50节语文课,非常遗憾,这些语文课上学生昏昏欲睡,读书的情境与滋味完全感受不到。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使命是让学生回到"想读"的初始追求上,热爱读书。我想,什么时候学生们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想读"才能"读好","读好"才能"读会"。因此,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是让教学回到"想读"的追求上。一、营造氛围,为"想读"奠基情境是阅读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借助情境营造  相似文献   

19.
来信谈到读书问题,很感兴趣。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帖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懒读”现象,山东高密育才中学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完善阅读制度,引导教师想读书:定期进行交流.帮助教师会读书;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多读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