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视听界》2008,(4):12
“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广泛的公民社会” 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17日的报道称,在这个民间慈善或社区行动传统不很彰显的国家,四川地震催生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声势浩荡的“草根”志愿者运动。一些分析家说,这可能是历史性时刻,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广泛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代是我国现代革命报刊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而革命报刊的蓬勃出现,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主要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共产党”、“新社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天问周刊”、“人道月刊”等等。“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在北京编辑,在上海出版。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才改称为“新青年”。该刊诞生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首倡  相似文献   

3.
2004年,对中国体育界来说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刘翔代表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运会短跑项目的最高领奖台,网球、皮划艇、女子摔跤……众多项目在雅典奥运上零的突破;NBA首次来到中国;更有上海迎来F1——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烧钱运动”。  相似文献   

4.
著名记者范长江因其对中国西北角的采访,获得了“范长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西北角进行考察的记者”和“范长江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两个“第一”的称号。这两个“第一”,虽然都是后人“强加”给他的,但是,加得好!加得切实!  相似文献   

5.
黎元江堕落真相 2001年秋,一封署名“老职工”的来信引起了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的重视,省市纪委精英汇集的第一次联手办案,即“603专案”也因此悄悄铺开。黎元江,原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这位名噪一时的“传媒大亨”、“中国报业改革第一人”,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6.
A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早在1985年中国就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但这种被视为“世纪瘟疫”的疾病,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就在很多人还不清楚AIDS这四个简单字母的真正含意时,艾滋病已经悄然在中国大地上蔓延。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坦承:中国目前有100万感染者,其中,10万人已被夺走生命。20万人正游走在死亡的边缘。而去年,对外宣布的数字是:60万。涨幅竟高达66%。 “这意味着什么?”小李,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同时也是一家艾滋病民间关怀机构的  相似文献   

7.
征婚,在当今中国早已成为热门话 很难测算,中国有多少已届法定婚龄的青年男女,有多少由于各 种原因“积压”下来的大龄未婚者,每年又有多少人丧偶或离异,这 些人组成了中国浩浩荡荡的独身大军!他们的婚事牵动着整个社会! 社会不愿冷酷、不甘沉默!从1981年《市场报》率先登出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始,各地的新闻传播媒介竞相热情地辟出征婚阵地。于是,勇敢的孤独者们纷纷打破媒入“牵”去相亲的被动局面,面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择偶宣言,大大方方地推销自己,大大方方地选择意中人。 这无疑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有着令人意相不到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这是中国第一次向WHO报告怀疑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是非常有意义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3,(10):M0001-M0001
2013年的春天,我受邀参观北京沙河附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技站,第一次“认识”了两个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美国人寒春和阳早。这是我在这个世纪唯一一次“亲身接触”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灵魂。两个人放弃美国第一流的科技职位——包括原子弹的研制来到中国,为普通人做最普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感受奥运     
2008年5月22日-25日“好运北京2008搜狐中国田径公开赛”在北京“鸟巢”举行。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生活报》记者亲历“鸟巢”的第一次大赛,记录下刘翔在“鸟巢”的第一次亮相,也提前感受了一下北京奥运气氛。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2):118-122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aterials used in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wooden art objects from the Saxony region in Germany. The use of such materials must be seen as early attempts to find a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wood. The docu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oils and oil–resin mixtures. The results from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samples of historic preservativ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alled 'Puckelin') carried out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confirm the use of tung oil as a drying oil, whereas the use of linseed oil cannot be excluded. Colophony and, probably, amber varnish were used as resinous constituents.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a conservation material dat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st likely contained rapeseed oil.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笔者收藏中国近现代历史证章多年,有幸收集到晚清时期的上海会审公廨证章。  相似文献   

17.
18.
19.
回顾版权代理发展的历史,总结北京地区目前的版权代理状况,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