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也是当今英国文学界的一棵不老松。她在-10.年因写作《金色笔记》而蜚声文学界,直到成为一名威震文坛的宿将。如今,她虽2+高龄,荣誉等身,仍然神采奕奕,笔耕不辍。作为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莱辛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世纪的焦点问题。她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小说、话剧、诗歌、散文、传记和其他纪实文学体裁。这位出生在伊朗的当代英国女作家自幼随父母四处漂泊, ,岁那年去了非洲的津巴布韦。她的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直到-131 年经过两次婚姻的挫折后才回到伦敦定居,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莱辛早年投身政治运动,因而她的创作观可以说是与她的政治信仰紧密相关的。她曾经说过:“一个作家就应代表他所归属的、所负责任的、本人又无法倾诉的人们去说话。”显然,莱辛想要用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向读者传达“一种人性,一种人民的爱”。随着《金色笔记》的问世,莱辛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说因其对女性独立意识及困境的率真描写而成为一本女性主义的必读书,因而常常被誉为法国女...  相似文献   

2.
多丽斯·莱辛(Doris Lessing,1919— )在非洲一直生活到1949年。她的许多小说和短篇故事除近年来以外层空间为题材进行创作之外,均是以南非或英国为背景的。她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她三十岁那年移居英国后出版的,所以,人们将她视为英国作家而不是非洲作家。莱辛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卷入二十世纪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中的人们。正如莱辛本人一样,她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左翼政治活动家,而且大部分为女性。随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文坛两姐妹: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异彩纷呈的英国文坛上,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真可谓有口皆碑,她们出色的成就赢得了整个欧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战后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一时间,斯帕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18年,斯帕克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父亲是一个犹太人,母亲是个虔诚的长老教派信徒。由于家庭的影响,斯帕克自幼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对此她坦诚地讲:“爱丁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对我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方式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4.
阿明 《世界文化》2007,(12):9-11
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西部城市克曼沙一个英国殖民官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莱辛父亲负伤致残,退役后来到波斯帝国银行任职。父亲是个幻想家,总想一夜暴富,改变命运。母亲则是一家医院护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个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汀是棵摇钱树——因为她的作品一直保持着畅销不衰的势头,而且作为一个拥有自己“圣殿”的文化名人,她为一些人赢得了大笔旅游收入。她与勃朗特姐妹、贝娅特丽克丝·波特、华兹华斯以及其他几位英国文坛巨匠们一道,每年都默默地为旅游事业作出特别的贡献。目前,近50处与英国文坛巨匠们有密切关系的房屋和类似的机构正在对人们开放。1989年,2.9万奥斯汀的崇拜者(其中20%是日本  相似文献   

6.
她显出很高兴的样子。“我知道,这或许使你心烦意乱,”她笑着说道。虽然她已头发花白,但谈吐仍饶有风趣。这位坚忍不拔、才气横溢的作家现年68岁,迄今已著有30多部作品。按照颇有教养的英国人的眼光来看,她起码应给人一种盛气凌人、严厉苛刻甚至粗鲁的印象。然而,多丽斯·莱辛却是个身材矮小、待人和善、不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当她童年在南罗得西亚时,身为体面的英国人的父母,曾恳求她成为一个体面的英国姑娘,然而她却身着粗布衣裳,吹口哨将狗唤到身边,在南非洲的草原上漫游,射杀在姆萨萨树那边被狗惊飞出来的鸽子和珍珠鸡,它们都成为桌上佳肴。她在14岁时辍学。  相似文献   

7.
20年前,一位特立独行的英国女作家离开了人世,她就是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以改写童话经典和无与伦比的独创风格著称文坛。伊莱恩·肖瓦尔特称卡特为英国文人的膜拜对象,因为她对当代英国女性的写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科幻、哥特、女性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均可指涉其作品,但皆不足以涵盖其全部,黎撼何_种文体足以完全表现萁丰富多变的小说甚界。  相似文献   

8.
“我曾讨厌写这本书,”多丽丝·莱辛说,“那真是高度紧张的劳动。小说脱稿后,我又感到由衷的高兴。写作显然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因为它会触及我内心的痛楚。”莱辛夫人正在谈论其新作——她的第35部作品——《第五个孩子》。评论家们称这部小说为“小典范”。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的英国市郊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对幸福恩爱的夫妻养育着四个孩子,妻子出乎意料地又身怀六甲,这是个  相似文献   

9.
包川进入文坛并不算早,而立之年,她才以新人的姿态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但她厚积薄发、出手不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发表作品,就已有名气了。此后,加上沙汀、马识途、李致、陈之光等老作家的赏识和关怀指导,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作家。纯从数量上看,包川的作品算不得高产。但她以独特的文学审美关注现实,带着历史感观察社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美、提炼美、创造美、展示美,为生活放歌,为时代立传,给人们以美好的愿景和期待,使其文字更显深沉、博大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冬梅 《世界文化》2007,(10):24-26
19世纪的伟大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以其不朽名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舻朗波》等现代小说闻名,亦以其书信闻名。福楼拜一生书信往来频繁,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的真知灼见惠及后世众多文坛巨匠。由馒信集》我们获知,福楼拜的主要通信对象是他的情妇,路易丝·科莱。她的身份是艺术家们的“缪斯女神”,巴黎女诗人。然而,时至今日,她的诗人身份已是鲜为人知,她的诗作亦无人问津。英国优秀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是一部获1984年布克奖提名的传记小说。  相似文献   

11.
本篇选的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年轻时的恋人杰西·钱伯斯给她友人信件中的部分内容。D.H.劳伦斯是本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和情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据评论家所说是以杰西·钱伯斯为原型塑造的。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在青年时代曾保持了十多年的友情。此信真安地反映了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断绝来往前后的经历,读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劳伦斯这位有不平凡经历的作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约翰逊是一位作家,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两本回忆录和一部她与凯鲁亚克的往来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客》、《名利场》、《纽约时报》等杂志上,她对写作情有独钟,踌躇满志。不过最让她出名的并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美国“垮掉派之王”杰克·凯鲁亚克女友的身份。由于凯鲁亚克在美国文学界的盛名,约翰森作为作家前女友的身份几乎掩盖了她本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1951年《泰晤士报文艺副刊》的读者来信栏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篇是有关现代英国文坛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文章,一位读者指责她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契诃夫作品的骨架上披上了英国的外衣,由此引起了争端,议论纷纷。最后闹得曾是她丈夫的约翰·密德尔顿·墨雷都亲自出马了。另一篇是关于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文章。一位罗塞蒂研究者初次披露了这位诗人兼画家与威廉·莫里斯夫人之间的私情。众所周知,《生命之屋》是罗塞蒂的著名十四行组诗。过去一般人都认为这部诗集只是以他的妻  相似文献   

14.
袁昌英(1894-1973)莎士比亚(1564-1616)100多年前,当世界剧坛瑰宝──—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他的作品就以夺目四射的光芒与华夏文明的光辉相交映,为众多的中国人所喜爱,并直接感染和影响了一批中国现代史上早期的文人学子。袁昌英(1894-1973)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女作家涌现了不少,但剧作家却寥寥无几,袁昌英堪称其中的凤毛麟角。她的成功,当归于“莎剧”魁力的吸引。今天,当我们翻开袁昌英的作品,发现她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剧作)与同时代的冰心、凌叔华等女性作家相比,…  相似文献   

15.
莱辛女士原准备晚上在一家中国餐馆和一位朋友见面。但现在莱辛女士告诉这位朋友:“很抱歉。我晚上不能去赴约了,因为我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6.
李凤 《世界文化》2012,(10):22-25
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1900-1999),是当代法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法国权威杂志《文学杂志》第500期法国女小说家专刊上,萨洛特占有一席之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她排在杜拉斯之前。萨洛特不像杜拉斯那样是媒体追逐的对象。法国评论家称娜塔丽·萨洛特是“当代法国文学界的居里夫人”,她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园地,用毕生的精力寻找合适的词语来界定我们这个未知世界。萨洛特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每个人曾经预感过的,同时又是从来没有人系统表达过的心理活动。她在写作风格上大胆创新,无论是在小说创作还是小说理论方面,萨洛特都理所当然地是“新小说”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有些职业跟某一特定的模式联系起来。比方说,画家的典型形象往往是蓄着一头长发,穿戴希奇古怪的服饰,做事我行我素放浪形骸;作家的典型形象则是看上去有点疯疯癫癫,自己把自己反锁在阁楼里,没日没夜地狂写个不停。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与此雷同的形象。然而事情也并非那么绝对,起码对有位作家来说不是这么回事,她就是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夫人。她是当今英国文坛成绩卓著的作家,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怪老太太。已年过八旬的斯帕克并不疯疯癫癫,也不总在阁楼里写作。但她偏爱写作用的文具,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8.
红云 《世界文化》2001,(3):38-39
英国前首相马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可谓一代政坛女杰,她曾为英国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不过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期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至少英国公众是这么看的。在她刚下台的日子里,英国广播电台播出了一个讽刺幽默剧,剧中撒切尔夫人坐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泪流满面,一个醉鬼流浪汉试图安慰她。“打起点儿精神,”流浪汉说,“天无绝人之路嘛,至少撒切尔那个老泼妇已经下台了。”她听罢竟嚎啕大哭起来。的确,撒切尔的倒台实在是既突然又残酷,它不是被英国选民用选票赶下台的,而是被她的保守党同僚逼宫不得不让位的。那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20.
终结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