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楔子有时候我简直无法容忍我的父亲。他性格执拗,脾气暴躁,对我要求太高。有时候我又觉得很难理解我的母亲。她目光狭隘,眼里只有我的弟弟。不就因为他是男孩吗?一想到这我就心里别扭。我害怕和父母亲一起生活,那样我会有很多顾虑,比如,性格冲突,或者,精神生活存在差异……好在我初中开始就住校,大学更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所以极少和他们碰面。  相似文献   

2.
一天晚上,我坐在迈阿密职业选手体育馆里观看一场佛罗里达马林队对纽约麦特队的棒球赛。在第七局中场休息时,我注意到坐在我前排的两个人: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和他的父亲。从帽子的特点不戏看出,父亲是位麦特迷,而他的孩子则带着马林队的标志。这位父亲拿正节节失利的马林队和儿子开玩笑,而儿子的回答却越来越尖刻。到最后,马林队的落后已无法扳回时,男孩冲着父亲用稚气的、满是厌烦的声音咆哮道:“我恨你,你知道的!”他愤愤地吐出这几个字,好像不得不一吐为快。然后,他站起来朝大看台走去。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也…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是个中国学者,母亲是比利时一个古老家族的后代。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尽管有些中国人把我看作是“混血儿”。在学校里,同学们往往叫我“黄色的杂种”。我的家庭的的确确是个国际大家庭。据最近的统计,我父亲的中国家族有一百零二人;我丈夫的印度家族有四百多人。我没有统计我母亲的比利时家族,因为在1909年母亲嫁给我的中国父亲后,他们对母亲就不友好。当我在比利时上学时,他们认为我是一只从树林里出来的欧亚杂交的猫鼬。我的美国家里有一个十八岁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树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顿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母亲的出走是痛下决心的,是破釜沉舟地永不回头.在家里我们便注意起父亲来了.  相似文献   

5.
坚守梦想     
我朋友蒙提在圣思多罗有个养马场。我常借用他的房子举办募款活动,为危机青年项目募集资金。上次活动时,他在介绍我时说:"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让杰克借用我的房子。这故事跟一位年轻人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驯马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从一个马厩到另一个马厩、从一个赛马场到另一个赛马场、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从一个养马场到另一个养马场,结果,男孩的高中学习时断时续。一次,老师让他写一篇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继200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80岁高龄的瑞典籍汗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另一种乡愁》,迄今10年过去了。马老的乡愁又增10年。何为“乡愁”?马老在《另一种乡愁·弟弟的海行》中写道:“四五岁时,妈妈给我念过一部名为《弟弟的海行》的童话组诗,那本书的插图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字恰巧和我一样,也叫悦然,跟他最亲爱的玩具熊划船剑中国……我通过《弟弟的海行》才知道有中国这个大国。”  相似文献   

7.
使帕瓦罗蒂深受鼓励的话当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把他抱在膝上说:“你将成为一个大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他母亲梦想他当个银行家。“然而,”帕瓦罗蒂说,“我却当了小学教师,只是偶尔唱唱。但父亲不断地激励我,说我唱歌很有潜力。”帕瓦罗蒂终于在22岁那...  相似文献   

8.
亲情三题     
一 记得那是个寒冬早晨,风很刺骨,猎猎地吹拂着.母亲不由分说把棉衣脱下来,硬套我身上的,带有她体温的棉衣,掳走了母亲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弟弟穿着父亲厚厚的对襟棉袄,却仍然抵御不了侵入骨髓的凛冽.两个罩在父母宽大衣服里的小身子,冷得上牙与下牙比赛似地瑟瑟作响,却满心欢喜,为着母亲让我带弟弟先回家的吩咐.父亲住进医院以后,我和弟弟就在母亲的一个朋友家吃住.我不喜欢,甚至是厌恶那个枯瘦如柴,满脸阴郁的女人,特别害怕她冷漠的、闪烁着刀锋般,看谁都像防备小偷一样的眼神.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她死死盯着的目光,令我战战兢兢,睡不踏实吃不饱.母亲的吩咐无疑是一道特赦令.  相似文献   

9.
对广大影迷来说,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的名字已不再陌生。去年,他的影片《母亲纪事》曾获七项哥雅艺术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一届欧洲电影节大奖等众多奖项。现今,该片又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时间佩德罗成了媒体采访、报道的焦点人物,他的“希望”制作中心的电话铃声不断。这一切并非来的突然,而是他在* 年的导演生涯中,执著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平凡的经历佩德罗出生在西班牙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做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唯一能使他开心的是看上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2012,(1):62-F0004
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Eggleston)1939年出生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出生之后没多久,家里就搬到了蜜西西此州的Sumner。他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一个工程师,母亲则是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追求幸福齐力编译一天,我问弟弟:“你幸福吗?”他说,“是的。不,要看你指的是什么。”“请告诉我,”我说,“你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在什么时候?”“在1967年4月。”他说。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对生活采取不严肃的态度。弟弟的回答提醒了...  相似文献   

12.
古镇州城     
张旗 《大理文化》2014,(10):72-75
钟鼓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宾川县文管所所长张明先生的摄影作品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它。张所长告诉我。这帧照片是他站在州城南门街临街一民宅的屋顶上拍摄的。我在照片上辨认出它的方位,这让我激动不已。钟鼓楼(原名宾兴楼)建成二十年后,我就是出生在照片左下角这间屋子后面一老屋里的。  相似文献   

13.
对广大影迷来说,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的名字已不再陌生。去年,他的影片《母亲纪事》曾获七项哥雅艺术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一届欧洲电影节大奖等众多奖项。现今,该片又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时间佩德罗成了媒体采访、报道的焦点人物,他的“希望”制作中心的电话铃声不断。这一切并非来的突然,而是他在*+年的导演生涯中,执著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平凡的经历佩德罗出生在西班牙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做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唯一能使他开心的是看上一场过时几年的电影,不管是喜剧片、美国西部片、还是侦探片,他都爱看。弟弟阿古斯丁小他,岁,也是电影迷。佩德罗崇拜丽塔·海华丝和埃娃·加德纳。-.岁时,佩德罗只身来到马德里。他在电影学校做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之后,被录用为行政管理人员,一干就是-*年。其间,他拍摄过几个短片。他说,当初之所以接受这份工作,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买一台/‘0)# 1 型摄象机。后来,他辞掉了工作,开始自己写剧本,同时兼做导演、摄影、演员以及配音等。在阿古斯丁的帮助下,他终于在-21+年拍摄出第一部电影《佩比、露西、博姆及其他女孩》。这是他一次技术上的...  相似文献   

14.
我10岁的时候,哥哥尼克12岁。那年的母亲节对我俩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准备在那一天送给母亲一份礼物。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母亲买礼物,当时我们非常穷,像送礼物这样的事是不常见的。幸运的是我和尼克靠打工挣到了一些额外收入。我们告诉父亲时,他骄傲地拍着我俩的头,说:“这主意真不错,你们的妈妈会非常高兴的。”从父亲说话的语气中,我俩都猜出了他在想什么:母亲整日操劳,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清洗全家的衣物,但她对所做的一切,没有一句怨言。她平时很少笑,但她笑起来却是那样的开心,我们都会被她的笑声所感染…  相似文献   

15.
动荡的童年比尔·克林顿于1946年8月1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零四天出生在阿肯色州西南部一个名叫霍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威廉·希莱斯在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他从两岁起由外祖父母抚养,很小就帮助外祖父埃尔德里奇·卡西迪经营杂货店。比尔七岁时,母亲嫁给罗杰·克林顿,比尔改姓继父的姓。克林顿爱继父,继父也视他如己出。然而继父既不开朗也不健谈,还酗酒打人。有一次,年仅十几岁的比尔指着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警告继父说:“你如果再打他们,必须先从我这儿通过!”从而使他的继父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17.
正起初,因我父亲那一辈人兄弟姊妹多,分家时分得山地只有"碗大"的那么一块。"手有粮,心不慌"。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粮食匮乏而饱受过饥肠辘辘的她,深知家里人口多而种地又少就无法生活。只有开辟一块像模像样的山地才能养家糊口,才能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8.
自传片断     
我于1885年9月11日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地区诺丁汉一个小煤矿市镇伊斯特伍德。父亲是一名矿工,几乎目不识丁。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是我们这个家中有文化的人。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是两个哥哥,其后是一个姐姐,接下来是我,还有一个小妹妹。我虽然体格壮大但赢弱多病。我和其他矿工的孩子们一样,上小学念书。12岁那年,我获得诺丁汉中学的奖学金。这所中学被认为是当  相似文献   

19.
咦,这憨粗粗的娃娃是哪个?男孩在想。他在瞧一张相片。灶房外面,牛肋巴窗下,凳上坐了一个成年男子,穿中山装。他旁边站着一个男孩,八九岁或十岁左右模样,身着合身的浅色衣裳,戴顶好看的布帽,眼睛闪光,显得俊气机灵。  相似文献   

20.
正"宾兴"的钟鼓楼钟鼓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宾川县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县文管所所长张明先生的摄影作品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它。张所长告诉我,这张照片是他站在南门街西侧临街一民宅的屋顶上拍摄的。我在照片上辨认出它的方位,这让我激动不已。钟鼓楼(原名宾兴楼)建成二十年后,我就是出生在照片左下角这间屋子后面一老屋里的。这间临街的民宅,斜对面就是建置至今五百余年的明、清几代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