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起了一阵旋风。在美国,孩子像盼望过节一样翘首以待第四部《哈里·波特》的公开销售。按照合约书店不能在7月8日之前出售《哈里·波特》。书店一般都是早上八九点钏才开门,但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于是许多书店都在8日零点开门售书。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乇夜排队买书的情景随处可见。不少书店老板都说,这咱情况在出版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从7月8日以来,《哈里·波特与魔幻火杯》的出版发行早已打破了出版史的纪录,该书在美国第一次就印了380万册,开门头一个小时就卖出了10多万本,不到一星期380万册就销售一空。《哈...  相似文献   

2.
约翰·厄普代克的以哈里(外号兔子)·昂斯特伦为主人公的系列长篇小说的第四部小说《兔子安息》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世人对此必须加以关注。厄普代克的同时代读者的整个成年岁月都是伴着“兔子”度过的。从1960年出版的《兔子,跑吧》开始,这位思想不成熟的普通男人每十年复出一次,以厄普代克的洞察力和多采文  相似文献   

3.
勿恋(4)庆祝《文化译丛》创刊+周年(3)马克思的风采(已)列宁一生‘},的六天(4)·书林信息··世界艺术名作欣赏·帝莫克莉娅和色雷斯士只(1)上学前的道别(2)《圣马太》和《墨丘利》(4)一位关国作家的自我毁灭 —《一卜波特传》问世(1)《公民韦尔斯》—又一部韦尔斯传发表(3)索尔·贝洛和他的新作《再遭情变》(4)新发现的狄更斯的小说(1)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及其新作(2)一部传记揭示的乔伊斯夫人诺拉(2)·成才之路··世界古典名著总解说·永远改掉坏习惯如何做生活的强者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3文坛漫步··作家与作品·忆法捷耶夫…  相似文献   

4.
文婷 《世界文化》2003,(5):29-30
6月21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新书———《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书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罗琳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安妮·特纳曼的采访,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第5集终于上市的喜悦,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幸福感觉。关于成名:“我不为名声和金钱写作”这些天,罗琳完完全全是个快乐的女人,这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接受了采访,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卫,那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家伙。在书架上,放着罗琳另外一些“宝贝”﹄———《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针对第5集,罗琳说:“那真是个‘…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和阿瑟·墨菲先生的相识颇为奇特。墨菲先生办了份名叫《格雷旅店》的报纸,有次他跟他朋友富特一起呆在乡间,他说他必须赶回伦敦出版当天这一期报纸。“算啦,”富特说,“你就在这儿编好,我派个人骑马  相似文献   

6.
戈迪埃的梦     
哈罗德·斯坦利·伊德以他的《野蛮的救世主》一书而名扬英国国外。这是一部描写亨利·戈迪埃和索菲娅·布尔泽斯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的小说。戈迪埃-布尔泽斯卡是法国最早的抽象派雕刻  相似文献   

7.
1931年,伦敦的坎士塔布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被人称为《萧伯纳情书》的集子。这部“情书”的对象,并不是萧伯纳的夫人夏绿蒂·潘旦馨,而是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在这部两人的通信集里,双方(尤其是萧伯纳)于谈论艺术、戏剧等问题之余,大肆卖弄风情,将爱尔兰人流光溢彩的性情表露无遗。但无论怎么说,这样充斥大量热烈爱情词语的信件发表,必然会引起很大误解。对文坛风气颇为熟悉的萧伯纳,便迟迟不同意该书出版。直到通信一方的爱兰·黛丽去世三年之后,这部书才得以问世。既然是一部热烈的“情书”,双方又非终成眷属的恋人,为何萧伯纳敢于并…  相似文献   

8.
丹·布朗是美国当下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名作《达·芬奇密码》和《数字城堡》风靡世界,创下了和英国女作家罗琳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不相上下的巨大发行量。丹·布朗本是一名英语教师,只是因为个人对密码情报的兴趣,再加上一次偶然阅读畅销小说的启发,促使他创作出系列有关高科技题材的世界畅销小说。作者的这些小说无不受到作为数学教授的父亲和作为宗教音乐家的母亲的熏陶影响,当然也离不开作为艺术史家和油画家的妻子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丹·布朗才形成其个人的创作特色:利用历史、艺术、宗教的由头,紧扣数码网络高科技的时代主线,编织情节错综复杂而又险象环生的惊险小说,造成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从而畅销全球。《数字城堡》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曾经连续十五周高居美国最畅销电子图书榜首,它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背景,探究了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界限。目前该小说中文版正在大陆热卖,而下面这篇作家访谈不但交代了作家创作的动因,而且让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网络时代中所隐藏的问题和危机,而这些问题和危机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却并没有认识到。所以,作者的小说和访谈不啻是对我们的很好提醒。  相似文献   

9.
张颖 《世界文化》2002,(2):31-32
曾几何时,在英国男性观众面前,法国女演员们很容易维持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操着法语的她们倾向于拍摄艺术影片,譬如“左岸派”电影。然而自从90年代初法国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好莱坞大片中发现诸如苏非·玛索和艾玛努埃尔·贝阿尔之类的法国女影星的倩影。朱丽叶特·比诺什当然也没有固守法国影坛。早在1991年她便离开家乡巴黎,前往英国拍摄《呼啸山庄》和《毁灭》,为此在英格兰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时,英国观众可没有张开双臂欢迎她。《呼啸山庄》里浓重的法国腔英语曾遭到猛烈抨击,而其在《毁灭》…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希契科克五部最好的美国影片在多年里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其原因是希契科克本人不希望在他有生之年重复上演这些影片 ,于是把所能收集到的胶片都聚集一起销毁。希契科克1899年生于伦敦的莱顿。这位英国最杰出导演的早期作品像《客房》等虽是无声片 ,却为后期的有声惊险恐怖片奠定了基础。1939年他应戴维·塞尔兹尼克的邀请来到美国 ,先后导演了两部战争短片 ,三部战后片和其它题材的影片 ,他于1980年去世 ,为后人留下53部电影。希契科克为什么让他的作品《亨利的麻烦》以及令人瞩目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绳子》、根据原…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作家奥茨笔下的奇特人物张熙觉编译《菲纳》是生于1939年的以色列小说家阿莫斯·奥茨新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10月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作出选择方面有困难的人。奥茨介绍说,“如果你问他是想要咖啡还是要茶,他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相似文献   

13.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14.
雪上加霜──欧·亨利轶事李洪顺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总是手头拮据,这常常是因为他受到一个人的敲诈,此人对亨利坐过牢的事了解得一清二楚。亨利的钱只有靠卖文得来,可他又不太相信那些出版商们。有一次,一个叫汉普顿的出版商向他约...  相似文献   

15.
《约翰·梅杰传》的出版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首相夫人诺尔玛·梅杰认为书中尽是流言蜚语,要求作者内斯持·温·埃利斯对该书进行修改,甚至删除部分内容。前些时候出版的梅杰传的一些作者也对该书进行了抨击。这本传记宣称约翰·梅杰在当选首相后得不到诺尔玛的支持。诺尔玛对丈夫仕途上的成功大为不悦,因为这意味着他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将更少;他们的婚姻遇到危机,梅杰要抛弃夫人而另娶所爱,目前正考虑办理离婚事宜。温·埃利斯在重点涉及梅杰夫妇20年婚姻的一章中写道,梅  相似文献   

16.
1886年4月,英国人柯南道尔写了第一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可是屡遭退稿。最后,还是沃德·洛克出版公司把它选入《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谁知一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杂志相继以每篇50至80英镑的稿酬向柯南道尔征稿。于是,他连续写了三批共24个故事。这些故事使得读者如醉如痴。身材瘦削、鹰钩鼻子、总是衔着大烟斗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立刻成了  相似文献   

17.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众中的声望无须靠电视连续剧来突出,哪怕象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巴切斯特史话》这样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他现已跻于英国名小说家之列。但是他的母亲尽管在当年与她儿子一样享有盛誉,现在却淹没无闻了。弗朗西丝·弥尔顿生于1780年,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二十九岁时,她与托马斯·特罗洛普结婚,这在当时已属晚婚。十年中,他们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出自传主同胞笔下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记《回归本源》1997年在西班牙问世后,相继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本文系作者达索·萨迪瓦尔2000年6月在马德里接受采访时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合成性的长篇小说《全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文学实验的成果之一。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是这个“实验”的发起人。他想邀集12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合著一部小说,每人写一章,每一章写一个人物。豪威尔斯当时是美国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和著名的编辑,也是大多数美国重要作家的向导和朋友。他觉得他有把握邀集另外11位著名作家与他一起来写这本书。1906年春,他把这一计划告诉给很有才能的哈泼兄弟出版公司创办的《哈泼斯市场》杂志编辑伊丽莎白·乔丹。后者欣然响应并答应负责这项编辑工作。她向豪威尔斯提供了一份需要约请的撰稿者名单,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每一章将在《市场》杂志上以连载的形  相似文献   

20.
威廉·格扬(William Goyen)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一生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几部短篇小说集,他的敬文抒情,奔放,富于想象力,博得了公众的承认和欢迎。格扬虽不象他的同代人杜鲁门。卡波特、戈尔·维达尔、诺曼·梅勒等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但对于他的作品,同辈作家和文艺批评家都给予高度的赞扬。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阿卡狄欧》由克朗出版社在去年十月份出版,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墨西哥美国混血的两性人,他出现在得克萨斯州东部,一个男孩子曾恍惚看到了他。《出版者周刊》评论这部小说是“美的描写,寓于其中的是生活神奇般的力量。”1950年格扬曾以长篇小说《散发着芳香的房屋》蜚声文坛。七年后,他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芭蕾舞剧本,并得到公演。《散发着芳香的房屋》也是一部以得克萨斯州东部生活为背景的家庭题材小说,小说的作者就出生在那里一个叫特里纳特的小镇上。由于在小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