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这位诗人的死,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最早的说法,长期以来这也是唯一为公众接受的说法——诗人自杀身亡。第二种说法是不久前提出来的——他死于别人的枪杀。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几分钟发生了什么事呢?早在1930年4月14日晚上列宁格勒的《红色报》就报道说:“今天10点17分,马雅可夫斯基在自己的居室里用左轮手枪自杀身亡……今天早晨他有事外出,不久即坐出租车返回,陪同他的有莫斯科高尔基模范剧院的女演员N。不久从马雅可夫斯基的房间里传来了手枪的射击声。女演员 N 随即从房里跑出来,呼唤紧急救护车,但是救护车未到,马雅可夫斯基就断了气。”  相似文献   

2.
列宁留下的声音(1)列宁的私人藏书(3)列宁与诗歌(4)学习列宁,走自学之路(6)背书+法(1)谈自信(2)理想的领导者应该是……(4)如何成为一个优胜者(5)如果孩子不是神童(2)在切拉彭吉千万不要忘带雨伞(2)·作家与作品·马雅可夫斯基诗抄(1)人·诗人 —同时代人回忆马雅可夫斯基片段我的马雅可夫斯基肖像画(1)夜莺颂(2)诗中的黄金之国—济慈的故事(2)访济慈故居(2)叶芝诗选(3)爱尔兰诗人叶芝(3)叶赛宁诗抄(4)回忆叶赛宁(4)丁尼生诗抄(5)维多利亚女王的诗人—丁尼生(5)威廉·布莱克诗两首(6)一位充满奇异幻觉的诗人 —威廉·布莱克(6)寓言大师—伊…  相似文献   

3.
一我和马雅可夫斯基初次相识是在他中学时代。他那一双炯炯发光的褐色大眼,一头蓬乱而竖立的黑发,一种总是带着顽皮淘气的眼神,一股总是那样充沛的青春活力,一张富于表情变化的英俊脸庞——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当年的马雅可夫斯基。女演员格佐夫斯卡娅二可以选择很多形容词来描写马雅可夫斯基的脸:刚毅的,勇敢的,英俊的,聪明的,激动的。所有这些词都很恰当,既不是奉承,也不是谎言。但是这些词却仍表达不出诗人脸上那种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4.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年)是20世纪把自己的雄才献给社会主义革命,献给十月的最初诗人之一。他把自己充满激情的、愤怒的公民诗推向广场和街头,献给民众,使它成为“人民力量的统帅”。他称自己是“鼓动员、呐喊者、领头人”。他在千百万人民心目中也正是一个这样的人。上述情况固然属实,但这不能说明马雅可夫斯基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曾经是立体未来派,年轻时酷爱本世纪初风靡一时的现代派美学口号:“消灭旧艺术,把它从‘现代之轮’上抛掉。”但很快他就超越了这一口号。他终生是个抒情诗  相似文献   

5.
马雅可夫斯基与郭小川的革命诗歌在追求独创性诗思的路径、诗歌意象所显露出的诗风、语言广泛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同中有异。两位诗人的作品最大限度地让语言接近观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物象存在的震颤与情感的律动。其差异在于: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反叛文化权威,以独特的语言生产,运用线条与阶梯式排列,体现出造型艺术之美;郭小川的诗歌承旧见新,以兴发感动的唯美意象,拓展了旋律的韵动与乐章式排列,体现出音乐之韵。  相似文献   

6.
<正>《蓝房子》是诗人北岛写的一部散文集。诗人写散文会让一些人感到奇怪,苏珊·桑塔格写过一篇《诗人的散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就连诗人们也对自己的散文"表示了最激烈的不屑",大概"散文味"意味着冗赘、平凡、普通、驯服,"散文之于诗歌,犹如走路之于跳舞",被认为是诗人写作的某种衰退。我在阅读《蓝房子》时,却感觉惊喜,而且时有感动,认为这无损于北岛"精神  相似文献   

7.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插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俄国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开始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于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巨擘。  相似文献   

10.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是当代拉丁美洲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97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在聂鲁达一生的创作中,写过许多歌颂祖国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诗,同时,他长期关心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其不朽的篇章里,也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题材的诗歌。本世纪20年代后期,聂鲁达先后以政府外交使节身分在缅甸、新加坡等地任职,其间,遍游亚洲各国。1928年,他曾到中国。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聂鲁达习惯于在人民中间倾听时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泰斗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并因其戏剧创作的成就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一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都有过交往。在和众多名人的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他与美国名记者约翰·里德和与英国电影巨星查理·卓别林之间的恩怨。约翰·里德(1887~1920)是美国诗人、政论家、记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洲担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爆发,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早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列宁亲自为之…  相似文献   

12.
人的面孔表情常常会伪装,而眼睛则不会。眼睛里的表情是真实的,它能反映人的全部精神世界,故尔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年)说,根据眼睛可以判断一个人。那么,我们从俄罗斯文坛泰斗的眼睛中,又能看到哪些暗含的精神品质呢?在俄罗斯诗人中,普希金的眼睛无疑是最富有特点的。同时代人认为,普希金的眼睛反映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是一双蔚蓝色的、聪明的、敏锐的、闪耀着光辉的眼睛。正如同时代人所描述的,普希金的面孔并不美,但他的智慧和眼睛的光辉却是著名的。H.N.波烈伏依说,诗人…  相似文献   

13.
许凤才 《寻根》2008,(5):96-98
据曾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张衡石先生回忆,1929年的中秋节刚过没几天,在淮阳师范任国文教员的新诗人徐玉诺,不知何种缘故,正上着课时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撂下讲义扬长而去……这一下使整个校园舆论大哗,  相似文献   

14.
毫无诗意的诗人婚姻吴庆丰编译“我不知道埃兹拉·庞德同哪位姑娘结了婚,”研究庞德的老前辈休·肯纳写道。他的话不无夸张的成分──他本人不止一次地会见过多萝西·莎士比亚·庞德,并与之做过充分的交谈。但他想说明的是,即使对庞德的作品以及他生活的丰富经历最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元稹在通州     
唐代元和十年至十四年,大诗人元稹在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做了四年不治民不问政事的贬谪闲官“司马”。这四年是他前后期思想的过渡期,他同情人民的苦难,又深知时事艰难。但他不甘长期寂寞,后来终于大改前志,趋炎附势,重返朝中做了高官。元稹一生最值得一提的好诗和诗歌理论,大多是在这四年闲散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德国19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他集德国民歌、后期浪漫主义诗人缪勒和歌德、席勒魏玛古典主义之大成,其抒情诗既有考究的韵律、天籁般的神韵,又有高度纯净、完整、精练的形式,还有人格化的自然,独创的较为现代的艺术手法,精致凝练而又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尼采曾宣称:“是海涅使我懂得了抒情诗人的最高意境。我上溯几千年,在所有的古老帝国里,都无法找到像他的那种悦耳而热情奔放的音乐。……总有一天,人们会宣称海涅和我是德语世界里最伟大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4—约前5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6岁开始写诗,青年时代成为罗马“新派诗人”的领袖,传留至今的诗歌有116首。他是古罗马地位相当重要的一位大诗人:“不仅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诗集保留下来的诗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罗马上层社会内心感情的诗人,更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罗曼史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列入世界诗人之林的罗马诗人”(刘文孝主编(《罗马文学史》)。在世界诗歌史上,卡图卢斯不愧为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抒情诗人,是近代爱情诗人的祖师:他“继承发扬了萨福的个人化抒情诗传统,  相似文献   

18.
初恋,是非常敏感的人生经历。看似稚拙愚蠢,却给人留下长久而美妙的回忆。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坛永不陨落的太阳,对爱与美的欣喜和体味是其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他的诗情总在不经意间牵动了我们记忆深处那份美好的回忆,让曾经有过的悲欢苦乐再次徜徉回荡。从1815年到1820年,普希金先后为他的初恋情人巴库宁娜写过二十多首诗,可见诗人对她念念不忘的深情。那就让我们随着那些简朴而明朗的诗句来重温那份醇美的恋情吧。  相似文献   

19.
我清楚地记得马雅可夫斯基,因为我不止一次地有机会见到他和昕他的讲演。这发生在二十年代,当时他经常去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罗日杰斯特文卡大街11号)。每逢佳节,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大厅都举行庆祝晚会,举办画展,同时演出未来派固定下来的“白菜会”的滑稽剧。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的学生,对乐于登台演出的马雅可夫斯基参加晚会感到非常高兴。他用慷慨激昂的声调热情地朗诵自己的鼓动性诗篇、长诗。他的表演经常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20.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2,(10):84-88
晓雪先生是著名的白族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名誉学部委员张炯在北京举行的《晓雪选集》出版座谈会上说:“晓雪同志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涌现出的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闻名全国并有世界影响的优秀诗人和散文家,杰出的诗歌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