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锏 《世界文化》2004,(3):10-13
奥斯汀·克拉克( Austin Clarke)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现居多伦多。主要作品有: 《交叉口的幸存者》、《交汇点》、《命运风暴》、《长大的光》、《骄傲帝国》、《波浪之源》、《问题》和《磨亮的锄》。2002年以其小说《磨亮的锄》获得加拿大最高小说奖吉勒文学奖,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巴巴多斯的后殖民生活。获奖后,克拉克接受了加拿大文学期刊《一月》编辑琳达·理查兹的采访。 琳达·理查兹(以下简称问):您在《磨亮的锄》中写的毕蒙谢尔这个地方,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岛? 奥斯汀·克拉克(以下简称答):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说巴巴多斯…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姓波波夫,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特写。他是高尔基的好友。列宁对他很尊重,1920年曾给他写信说:“我很愿意告诉您,工人和我们大家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长篇小说《铁流》是他的代表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31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将此书译成中文,由鲁迅亲自校编出版。鲁迅先生说这部小说写的是“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认为绥拉菲莫维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见《鲁迅译文集》第八卷283页)。现将绥拉菲莫维奇的孙女伊斯克拉·波波娃的一篇回忆文章介绍给读者,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有些书比其他的书,需要更长些时间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但需要494年吗?明年春天的一件大事是英文版的小说《白色的暴君》首次问世。如果有人愿对这部书的伟大之处提出质疑的话,请不要和我争论,去找塞万提斯吧!这位西班牙小说家在《堂吉诃德》这部书里借书中一个人物之口说过:“我的朋友,我敢向你发誓,就文体而言,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  相似文献   

4.
威廉·格扬(William Goyen)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一生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几部短篇小说集,他的敬文抒情,奔放,富于想象力,博得了公众的承认和欢迎。格扬虽不象他的同代人杜鲁门。卡波特、戈尔·维达尔、诺曼·梅勒等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但对于他的作品,同辈作家和文艺批评家都给予高度的赞扬。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阿卡狄欧》由克朗出版社在去年十月份出版,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墨西哥美国混血的两性人,他出现在得克萨斯州东部,一个男孩子曾恍惚看到了他。《出版者周刊》评论这部小说是“美的描写,寓于其中的是生活神奇般的力量。”1950年格扬曾以长篇小说《散发着芳香的房屋》蜚声文坛。七年后,他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芭蕾舞剧本,并得到公演。《散发着芳香的房屋》也是一部以得克萨斯州东部生活为背景的家庭题材小说,小说的作者就出生在那里一个叫特里纳特的小镇上。由于在小说和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阿哈默德·费兹被提名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于熟悉这位巴基斯坦诗人作品的人们说来,这毫不足怪,在三十年代中期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进步作家”运动的影响下,费兹的作品广泛反映了人道主义的观点,表达了对独裁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深切关注。1962年他荣获苏联列宁和平奖金。虽然1982年10月瑞典皇家学会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但是文学界仍然称颂费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文学评论》杂志撰稿人卡拉·卡波拉对费兹的成就作了如下的评述: 1943年,费兹第一部诗集《抱怨的形象》一面世就在乌尔都语诗坛上赢得了地位。这部诗集的许多独特风格一直是费兹全部作品的显著特征。例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3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逝世378周年。他的著作《堂吉河德》已被译成各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巨著。在西班牙以至全欧洲,堂吉河德就如同中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是人人皆知的人物。数年前我在欧洲留学时,曾有幸访问了这位伟大作家的故乡——西班牙。记得在抵达马德里的当天,便在马德里国际机场租赁了一辆专供游客使用的自驾出租车,前往这位伟大作家的诞生地阿尔卡拉镇。汽车沿着碗蜒的公路驰骋,原野上不时闪过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农舍。更有趣的是,在塞万提斯笔…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和他的作品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他仍有一部已完成的作品迄今尚未出版,它便是《危险的夏天》。该书叙述了海明威浪迹天涯后重返西班牙的所见所伺;描写了他的两位朋友:西班牙的著名斗牛士安东尼奥·奥多涅斯与路易斯·米格尔·多明奎在1959年进行的那场殊死的竞争。海明威于1961年别世之后,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出版,其中有些作品他生前并未完成,而是后人硬凑而成的。考虑到这一情况,这部长达十万八  相似文献   

9.
上 差点错过萨曼塔·施维伯林.买了她的小说后,随手放在车上,待到想看时,遍寻无着,颇为恼恨,疑与此书无缘.几天后,去银行办事,恍惚想起曾带着书去银行取钱,问了下大堂经理,他笑问,是那本鸟书吧?没错,最初吸引我的正是小说名——《吃鸟的女孩》,那种怪诞而陌生的视觉震撼,很拉美.稍微形而上的理由是,拉美作家对我的诱惑力,犹如塞壬之声.腰封荐语也合我胃口,是大爱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班牙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她会有远大前程,对此我毫不怀疑."嗯,对略萨的话,我亦毫不怀疑.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1897—1962),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喧嚣与骚动》(1929)与《我弥留之际》(1930)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两部作品,也是福克纳高超意识流技巧的体现。最新出版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三版不惜版面首次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完整地收入集子,足以说明当今评论界对福克纳作品的高度重视与厚爱。 继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喧嚣与骚动》取得巨大成功后不久,福克纳对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情有独衷、欲罢不能。于是,1929年秋,他又奋笔疾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第二部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他曾对人说:“这本小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我仅用6周时间便一气呵成,而且一字未改。”在这部小说中,福克  相似文献   

12.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6,(12):16-17
盖达尔是苏联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早在苏联时期就享有盛名,而且在历经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名气不衰,常读常新。最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数《铁木儿和他的队伍》、《远方》、《军事秘密》、《天蓝色的杯子》、《鼓手的命运》、《丘克和盖克》等。正如作家本人说的,“儿童是我的心灵,儿童是我的作品的主题……”2004年,盖达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俄罗斯青年诗人巴维尔·科尔帕科夫在儿童杂志《篝火》撰文写道:“苏联儿童是在读他的小说中长大的。”最后,诗人在文章的煞尾,激情奔放地号召孩子们:“读一读这些书,陶醉在遥远年代的…  相似文献   

13.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14.
<正>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的寓所内,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携手走向天堂,离开了这个令他心碎神伤的世界。在他去世后,巴西总统亲自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作为享誉世界的文豪,茨威格除了创作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小说名著外,还创作了《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等16部传记作品—由于他在传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坚持以生动有力的笔触描绘美国的残酷现实,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社会矛盾。《珍妮姑娘》是他继《嘉莉妹妹》之后的第二部小说,书中以贫苦女子珍妮为主线,描写了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这部作品的出版使德莱塞在文学界赢得了很大声誉。另一方面,由于他藐视当时的道德传统,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的伪善面目,因而多年来也一直受到谴责和攻击。他的作品还有:《金融家》,《巨人》,《天才》,《堡垒》,《斯多噶》等,颇受我国读者喜爱。这籍书评,对德莱塞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援引了美国名作家门肯致德莱塞的信,极有参考价值,特予以介绍,以飨读者。——译者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一家文学刊物从1988年7月29日一期开始连载奥尔图尔·凯斯特勒反斯大林的著名小说《中午的黑暗》,这部作品50年来在莫斯科一直被视为列共产主义的恶毒攻击。以1936—1938年在布尔什维克上层进行的清洗审判为主题的该小说前半部,已在列宁格勒文学月刊《涅瓦河》上刊出。历史学教授丘宾斯基在序言中把这部作品说成是对独裁者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一种有力的、富有艺术性的描绘”。丘宾斯基说,这位匈牙利出生的凯斯特勒揭露了“斯大林恐怖时期对人类精神上和  相似文献   

17.
冈特·格拉斯在他的小说《铁鼓皮》初版时年仅30岁,这部关于小人物奥斯卡·马策拉特的小说取得巨大成功,20年后被福尔克尔·施勒恩多夫改编为电影,使引起争议的奥斯卡更加驰名。然而,尽管格拉斯一直在努力拼博,却再也没有创作出象《铁皮鼓》那样成功的作品。尽管他的其它作品如《非人的岁月》和《比目鱼》等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远非《铁皮鼓》那么为人们所喜爱。有时他  相似文献   

18.
决斗     
梅子 《世界文化》2009,(4):50-51
在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读到描写决斗的情节。在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一段关于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的精采描写;在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中,作者用了整整3节描写基度山伯爵与仇人马瑟夫之子阿尔培拟举行的一场决斗;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是个时刻都以骑士自居,  相似文献   

19.
这是我所喜欢的小说之一《哭吧,亲爱的祖国》的开头。这部小说干1948年出版,作者艾伦·佩顿(Alan Paton,1903-1988)是南非的一个白人英语作家。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于:语言优美,风格明畅简洁。它唤起非洲的精神,对南非人民和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但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和研究,是一部感人  相似文献   

20.
已发表的作品在生前被编纂出版的作家可谓凤毛麟角,京特·格拉斯就是这些罕见的例外之一。新出版的他的全集分为10卷共计6488页,除了这位60岁的作家的著名小说外,还包括他的诗歌和戏剧。这些作品都备有完整的注释,对作者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新创造出的词汇也作了解释。格拉斯先生不仅以小说驰名,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插图画家,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