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隗鹏 《山东教育》2011,(Z2):2+129
文登实验中学建于1994年,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在校生3100多人。建校至今,学校始终遵循"潜力无限、发展无限,自强不息、我能成功"的校训,着力打造"道德型管理文化、合作型教师文化、自主型学生文化",营造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功的教育生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  相似文献   

2.
雅行教育,以"雅行教育,幸福成长"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力图做到"致良雅,雅行合一""启智育雅,励学敦行",从德育到整体学校教育,着力校园"四维立体式"文化建设,形成以"育雅文化""励学文化""启智文化"和"敦行文化"四大主题文化为支撑的雅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基础和人文情怀,进而构建雅行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生态体验是臻于美善和谐的教育形态,自觉赋予了学校管理道德性,助其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开启一体万相的教育实践新形态,有效解决当代学校管理实效难题。道德的学校管理以优化师生生命样态为价值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机制保障,亦是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过程,通过体现生命样态观、体验本体观、生态化育观,创生出生态多样、感动生命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及生态文化,从实践层面回归学校管理的立德树人本位,步入生态管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观的契合性,表现为注重和谐、共生、生命与道德精神的核心文化价值。生态文化有两种存在状态:生态文化哲学和生态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哲学,它具有导向我国文化发展的"生态"走向的意义。同时,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国家与民族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生态文化的内在精神。故而,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发展可遵循生态文化哲学指向,在学校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应是生态文化景观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永济三中成立于2007年,14年来,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环境美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人文绿色育人环境,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园林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成为河东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一、环境引领,人文融入,让校园成为最美的生态园林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时至21世纪的今天,对于学校教育,时代要求学校管理从以往的"刚性"的规范管理发展为一种"柔性"的文化管理,从过去以制度为主的管理发展为关注"人本"的管理,逐渐使学校管理形成文化——文化立校,最终达到"无为而治"。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  相似文献   

7.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生态管理思想向学校管理领域的扩展,积极开展学校组织文化管理的生态化研究,以期实现学校持续健康自觉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园小学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生态园内,是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倡导人本化管理,构建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营造自然、和谐、全面、均衡的教育生态环境,打造教育的"生态园"。一、打造生态校园,为了师生快乐生活学校以景陶情,以文正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被潜移默化,天天向上,时时向善,刻刻向美。环境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金塔县东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在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显著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文化。制度讲求规范,是刚性的"硬管理",即以制度为"规矩",成就师生"方圆";文化讲求氛围,属柔性的"软管理",即以文化为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贵在刚柔相济,阴阳交行,民族中学尤其要如此,只有这样,才达"上善若水"之功效。作为学校领导,应清楚地意识到,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孕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也有"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同样也需要"生态保护"。教育生态遭受破坏所带来的影响比自然生态的破坏更不可估量。用生态学的思维逻辑、分析方法、价值抉择来观察、分析、思考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来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实践,推动思想再启蒙、哲学再回归、实践再创新,实施生态教育,纯净教育生态。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在生态理念、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生态评价方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学校做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需要打好两张"牌",一是智慧引领,一是文化浸润。集体的、名师的、科研的智慧引领让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富有实效。同时,学校管理需要明确的价值观。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价值观体系,可以形成文化立校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化管理是学校教育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发展和超越,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态的灵魂。立足校本,培育提炼校园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生态构建的安身之道、立命之所。在学校文化的指引下,重构与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是当下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是夯实办学品格提升的基础。这不仅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诉求,更应成为教育升级发展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着眼于学校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教育,实现了学校"十二五"跨越式和谐发展。"一体",是指通过统筹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统筹教学立校、科技兴校与人才强校,深化教学改革,驱动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建构生态教育。"两翼",一是指在高浜校区,从校园环境到吴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朱冰 《中国教师》2014,(18):81-8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个体,教师和学生能在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彰显学校办学实力、推行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是展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我校立足自身传统和学校文化,确立了以"雅成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学校特色文化,旨在打造特色校园。接下来,笔者谈一谈我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以"立雅求美"为主题,通过在传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建构与实践,拓展了校本课程资源,使师生获得了主动的、个性化的发展,使学校逐步走上文化立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种自然生成,而不是外界的硬性植入。其形态可能多种多样,然而其内涵是思想,注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苦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平度第二中学在实践中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其打造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为:让教育回归根本的育人文化;让管理提升层次的管理文化;让科研渗透思想的科研文化;让古旧烛照今人的校史文化;让甘泉滋养心灵的课程文化;"文化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中,一个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多个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当这些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对话、融合、共生发展,课堂就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会促进每一个班级因子的优化、发展。雷夫的"第56号教室"所展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生态理念。因此,打造优秀班级"文化生态"来滋润班级生态气候,让每个生命在班级里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个生命的存在都能感到愉悦和幸福是切实可行的。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奠定班级"文化生态"基础班级"文化生态"良性发展,首先需要学校注重视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榆次一中通过"和雅德育,和乐教学、和仁管理"的文化立校的实践与探索,开拓了人本教育的新途径,创造了人文教育的新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落实为重点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领域、多主体的工程。其中,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校文化建设施以影响的重要因素。一、围绕育人主题,建设学校文化近年来学校在"全员服务,精细管理"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围绕"精",着力打造校长"精诚"、干部"精干"、教师"精心"、学生"精彩"的学校文化,使"精"字深入到芳古园小学每位师生的心中。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在"精"上做文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美"的思考,"精美教育"既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