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5,(18):33-33
一场时速200尾的比赛,高手之间的差距就是2尾、3尾。这样的胜负是运气。是心理,但两个相邻钓位的成绩相差30尾就比出技术的高低了。在讨论钓一标深的技术环节时。有人强调炼饵,有人突出浮标,也有人结合提竿、脱鱼。认为各个环节对成绩都会产生影响。钓快鱼。说到底就是抢。在90分钟的时间里争分夺秒,抢!  相似文献   

3.
李成 《中国钓鱼》2001,(5):37-37
持钓0尾者按参赛人数加分观点的人认为:A、B两区各lO人比赛,A区最后一名,甲某获一尾鱼,得lO分;B区最后一名,乙某是O尾,得分也是lO分,所以“不合理”。于是应该给乙某加1分(即11分),才是“合理、公平”,现就这一观点的逻辑来作个剖析:  相似文献   

4.
李鸿兴 《钓鱼》2005,(11):28-28
非常高兴,张铨老师能关注本人写的《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一文,并写了《再谈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刊登在本刊2005年第4期上。就文中张铨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再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5.
很多钓友都认为硬尾漂比软尾漂灵敏。为什么灵敏呢?大家在认识上的分歧小小,争议比较多。我在垂钓中使用硬尾漂的时候不多,认识不深,但看了《中国钓鱼》杂志发表有关文章后,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与钓友们商榷。  相似文献   

6.
“浮力”?     
尚立和 《垂钓》2005,5(5):54-55
下面的来稿还是关于“剩余浮力”的讨论的。自从本刊登出何蔚蓝先生、陈燕曾先生、李歌先生等的关于“剩余浮力”和“空心尾与实心尾浮标”讨论的文章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广大普通钓鱼人参与讨论的文章,无论观点对错,都是好文章。所以现将有代表性的文章缩略刊载,各抒己见,供大家讨论辩明。  相似文献   

7.
苏志勇 《钓鱼》2004,(13):42-42
拜读了四川刘冬先生发表在今年第11期《钓鱼》杂志上的《湖库“绷”红尾鲴》一文后,我认为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沙英峰 《中国钓鱼》2006,(12):58-58
台钓漂种类繁多,按漂尾分有长尾、短尾、硬尾、软尾等;按漂脚分有竹脚、碳脚、钢脚和半钢脚等;按制作漂肚的材料分有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软木及吹塑等。什么样的漂好呢?我请教并归纳了一些台钓高手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一支好使的台钓浮漂应该有以下几个优点:吃铅多(浮力大)、灵敏度高(反应快)、示标明显(漂尾彩节醒目)。  相似文献   

9.
谷晓林 《垂钓》2005,5(11):45-45
浮标的标尾有软、硬之分,到底这两种标尾有什么不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特意找来一支7目软尾浮标的标尾,又找到一支硬尾浮标,将其标尾也截成7日长短后再进行深加工,将其粗细规格、目数高低改成与软尾一致。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在自家鱼缸里开始做对比实验。最终以鱼三死数伤的代价,得到以下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持钓0尾者按参赛人数加分观点的人认为:A、B两区各10人比赛,A区最后一名,甲某获一尾鱼,得10分;B区最后一名,乙某是0尾,得分也是10分,所以“不合理”。于是应该给乙某加1分(即11分),才是“合理、公平”。现就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空心尾、实心尾鱼漂有何区别的文章,在报刊发表之前先行在深圳的钓鱼网站发表了,发现网上的钓友讨论较为激烈,有肯定我的说法,也有持不同意见,不管怎样说,我对关心这篇文章的人表示感谢!综合他们讨论的问题,我写了这篇文章。有位网友在讨论空心尾与实心尾鱼漂的文章时认为我否定了阿基米德定律,其实是这位网友的误解,因为在文章中我是说: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及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的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我认为这句话没有错,如果我们每支鱼漂都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公式来规范的话,鱼漂就只有…  相似文献   

13.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在钓鱼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两名 或多名钓手成绩相等的情况。以往我们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比钓手之间的第一单尾重,重者列前,再相等则比第二单尾……;二是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名次。 采用以上两种办法,我认为都有不妥之处。第一种办法,不仅在赛后计量成绩时,增加了裁判工作的难度和烦琐,更主要的是,它使比赛失去了水准和公正,形成“一鱼定乾坤”的现象。参赛钓手,只要在比赛中钓到一尾大鱼,就可以用这尾鱼的滚动方式,在比赛的单尾重奖和总重奖中,占尽优势。当然,也包括上面所说的“重量相等”的第一种解决…  相似文献   

15.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16.
人鳡大战     
卢坚 《垂钓》2007,7(12):60-61
随着钓技的日益精进,我后来钓起过多尾大鱼,但都离不开擒拿第一尾大鳡给我带来的自信与经验,当时那种惊险刺激也是绝无仅有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雷鸣 《中国钓鱼》2001,(9):43-43
在新世纪第一个草长燕飞的春天,130名钓鱼高手云集在辽南老铁山脚下旅顺水库,“路明杯”钓鱼大赛正在这里紧张激烈地进行。位于2区39号钓位的赛手刘建涛技高一筹连连得手,一尾尾银色鲫鱼、罗非鱼被他频频钓上岸来,令周围的钓手刮目相看。比赛结束,他钓上了43尾鲫鱼、9尾罗非鱼、1尾大鲤鱼,以53尾的好成绩捧走了总尾数冠军杯。这天,刘建涛春风得意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8.
首日封,原指贴有新发行的邮票、并加盖该邮票首发日邮政日戳的信封。而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首日封的名目在不断增多,如邮政资费调整后第一天邮寄的封,也被划入首日封之列。尾日封,是相对首日封而言的,过去也是指国家公布某种邮票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停止使用,在停用日前一天(即最后一天),贴该种邮票并盖该邮票最后一天邮政日戳的封,即称为尾日封。现在,尾日封包括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常见的首日封和尾日封有:  相似文献   

19.
贾葵 《航空模型》2005,(1):66-68
双电机是目前主流小电动模型直升机常采用的形式:主电机驱动主桨旋转,尾电机驱动尾桨旋转。这种工作模式常见于雷鸟、嘉宝、E—SKY、先豪、飞达和Piccolo等小电直。两部电机都由发射机上的油门推杆控制,且转速变化呈联动关系,其间有一个联动比例。例如主尾电机增加50%油门,尾电机相应会增加30%动力。此外,尾电机也受发射机的方向杆控制,  相似文献   

20.
秋心 《钓鱼》2005,(11):22-22
我初涉钓鱼不久,且年龄尚小,没有参加过任何钓赛,也没做过任何有关实心尾、空心尾和剩余浮力的实验。钓鱼的时间也很少,因而没有太多经验。在这里,斗胆就实心尾、空心尾和剩余浮力的有关问题和各位老师商榷。希望大家不要见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